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舅大大的一位满头银丝姓何的老先生。当得知我的来意之后,他精神为之一振,因此对我所提出的问题非但没推辞,而且还非常热心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他带着一种回忆的表情(爱回味是老人的一大特点)详细地给我说:“这么多少年来,还没有一个人到我跟前提及过你们王家的家史呢?要说就我们这一代的人啊!知道你们王家家史的,现在也就只剩下我和你三伯父母王英、基俊英三人了,如果说再没人问及此事的话,那我们就带到土地坑走了。
说起你们王家的祖籍呀,其实和我的祖籍都是甘肃省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人。我们两家还是世交老姑舅亲哩!我的姑奶奶就嫁给你曾祖父王云海为妻,后来我的姑姑又嫁给你大祖父王奋武为妻。你曾祖父王云海在清朝光绪22年(公元1896年),用一条扁担两只箩筐担着你大祖父和你二祖父从庄上走出来,冒着生命危险一路逃荒,辗转数地,最初落脚于甘肃省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村的莫家岔,后来又有几次搬家,最后就定居在武家窑村的白马山湾和武家窑街道两处。落脚于武家窑之后,他说的惟一一句话:‘我终于有了一个新的家了。’我们何家也是由你曾祖父王云海后来托扯而上来的。这些家史呀,也都是我儿时亲耳从你曾祖父嘴里听来的。”
他告诉了我很多鲜为人知我们王氏家族的家史。这还是我第一次亲耳聆听到比较详细的我们王氏家族家史,真的有如获珍宝之感,心情无比的激动。
获取我们王氏家史材料的再一方面,就是我多次向退休在家安度晚年,年过八旬高龄的我三伯父王英讨教。他说“听我父亲和伯父曾经这样讲过,说我们家的祖籍在甘肃省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光绪22年我爷爷王云海用一条扁担两只箩筐一头装一个把我大伯父和我父亲从天水关子镇挑出来,一路要饭最后定居在现在的这里。在1937年我二伯父王满他们一家人也从天水搬上来,在这里住了四、五年,后来在1941年全家又迁回老家。此外,还托扯上来了我何家姑舅他们一家人,也定居在这里至今。”
以上两位老人的口述基本内容相互对照,其说法完全是一致的。
另外一方面,经我多方查询,最后在1996年联系上了定居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城关镇文化路199#中间单元楼,原工作在阿勒泰地区水文勘测队现已退休在家安度晚年的,我们一个房头的我伯父王忠仁(2001年12月17日故,享年83岁)。其中在他1996年6月14日给我的一封来信中写到:“我是1918年6月20日出生在甘肃省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自从1943年1月当兵我从老家出来后因种种原因再没回过老家。1994年4月我让我的养子王国庆去过天水老家一趟,他还在那里拍了一些照片拿来让我看了。据我养子回来之后说,我的老家现在已经没有与我有血缘宗亲根基之人了,只不过听庄上人说,现有一户户主名叫王青合的,他是在我被抓壮丁几年之后杳无音讯,我家人只留下我的女儿王水莲一人存活外,其他人都前后全部离开人世后的情况下,将这个王青合被指定为我的顶门立户人,可是论辈分他却要叫我太爷。另据我所知,我们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的王家共有三个房头,我们和你们统属第三房头。你曾祖父王云海和我祖父他们是同一父母所生的亲兄弟,他们俩是三房头的长子和次子,即你曾祖父王云海是长子,我祖父是次子。我的亲生父亲叫王满,排行老二,我父亲的哥叫王石,排行老大,老大他一生无子女,所以将我过继在他的门下为嗣子。我记得很清楚,在1937年我19岁那年,我随我父亲迁居你们武家窑住了五年。后来于1941年又举家迁回老家。我的女儿王水莲就是在你们武家窑出生的。尤其记的最清楚的1943年1月我从老家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被国民党抓壮丁来到新疆部队当兵。1954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工作在阿勒泰地区水文勘测队。现在我居住在城关镇文化路199#中间单元楼。”
王忠仁伯父他所提供的这些家史资料,对我来说,是很新鲜,非常之珍贵的真实的一份家史资料,特别又是最亲近的同族人提供的,而且是我寻找了多年才得到的亲人,怎么能不让我惊喜不已,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呢!
从以上三份资料来看,就足以证明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白马山湾居住的王云海家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城关镇文化路199#中间单元楼居住的王忠仁家族,他们的祖籍都是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旧称甘肃省天水关子镇王家小庄)。而且可以肯定的说,他们统属天水市秦州区耤口乡南灵村王家小庄王氏三房头嫡系子孙。
第二章 父亲一家
第二章父亲一家
在我记得的时候,父亲的一家中有奶奶、父母亲、姐姐、哥哥和我共6口人。
父亲姓王名连,字旭东,乳名进宝。农民兼经商,读了五年私塾。1913年6月24日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韦营乡武家窑村白马山湾,族中弟兄排序老大。1953年6月卒,英雄气短人生只生存短短40年,葬于武家窑白马山湾。父亲的亲生父亲叫王顺武排行老二。父亲自小过继给我大祖父王奋武门下为嗣子。父亲15岁就成了家。
听我们庄上老人们讲述,说我父亲自幼聪明过人,尤其悟性极好,别人给他投来一点火星他就可以燃成熊熊大火。父亲勤奋好学,并很懂事理。一生中务农兼经商又从政集于一身,在庄上和方圆几百里他是德高望重之人,曾被推选担任过甲长。
我三伯父王英曾经给我讲述过,说:“你父亲读了五年的私塾,当他看到家中缺劳力的情况下,就放弃了自己读书的机会而让我去读书,所以我才有机会读了个秀才,后来还参加了工作,我很感激你父亲。你父亲他受到你大祖父母目染耳濡长进很快,十几岁就是你大祖父管家理财得力助手,以至于到后来就成了我们王氏家族的掌门人。”
1940年我大祖父去世后,父亲就铁骨铮铮支撑门户管理起了王氏家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亲曾在大祖父的熏陶下,27岁的他已是不仅具备了有大祖父那样管家理财的才能,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父亲他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水平和他做人的思想准则。他跟随大祖父多年积累了丰富务农经商的实践经验,审时度势,睿智练达,认识过人,很有头脑,智勇双全。天赋于他生性直爽、大度、仗义,办事利落的个性,且身体魁梧,气质、风度翩翩。这些良好的素质再加上他勇于接受新生事物,勤奋好学,善于动脑、腿勤、手勤,使得他在子承父业,管理好王氏家业上得心应手。
实事造英雄,实践练就了父亲一身的好本事。所以然他在管家理财方面更胜前辈一筹。在他的精心策划经营下,王氏家业踵事增华,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发展到一个高峰阶段。可以这样说吧,在父亲当撑柜的时候,王氏家业达到了最辉煌的成就,无论在农业方面、商业方面、还是在家族实力和势力方面,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尤其那时盖了八间土木结构的新房屋,这可是在当地殷富的象征,引人注目。在那个年代里我们那个地方除姓苟的一户人家有几间土木结构的房子外,其他的人家都是住的土窑洞或是土箍窑。后来又新开了一个中药铺,新建一座榨油坊。此时我们王家更是人丁兴旺,事业发达;有钱有势,生活富裕;家庭和睦,幸福美满。在我们当地已是家境宽绰,富甲一方,名门望族之家,“窗户里吹喇叭名声在外”,令世人敬仰羡慕不已。
父亲他善交朋友,为人诚恳,待人宽厚,重义轻财,慷慨负气,且秉性正直,敢于为乡亲们担责受过,所以人缘非常的好。他一贯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济贫救穷,因此备受家人和庄上人们的信赖、敬佩和爱戴。
父亲在我们那个地区可以说远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被尊拥为“头人”,是当地老百姓公认的权威人士领头人物,人人都听从他的指挥而且一呼百应。他说话很有分量掷地有声,办事利落刚毅果敢,庄上不论遇到大小的难事儿,人们都要请他出面来定夺是非。凡经他处理的一切不管公事还是私事儿都是公平、公正、合理、合情的,没有人不服的;同样凡是经他决策的每一件事,都没有不成功的。因此人们对父亲非常敬仰,可以说对他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