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过不多时,便有人到了草庐下头,这人生的皮肤有些黝黑,戴着纶巾,穿着儒衫,只是他很年轻,目光有些呆滞,并不见灵气。
一见到此人,夏元吉和郝政都有些失望。
不过想到儿子既然派此人为特使,处置柔佛一事,料来自己儿子眼光不会差,必是有所依仗,心里还是有一些期待。
此人上前,给郝政行了礼,自称学生杨名时见过公爷。
说罢又拿出了郝风楼的书信给郝政看,这书信里头,说是这位杨书生乃是京师的陈学子弟,学问极好,聪明伶俐,实乃独当一面的干才,此次杨书生总揽柔佛事,请他代表郝家前往柔佛,必定不会教父亲失望。
郝政见了儿子的亲笔书信,脸色顿时露出几分温馨,旋即抬头,与杨名时寒暄。
而一旁的夏元吉,也是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却是在暗暗观察此人。
说了几句话,这杨名时给人的印象并不好,怎么说呢,有些呆,郝政只得道:“此番老夫欲请杨先生出使柔佛国,却不知对柔佛国事务,有何高见?”
杨名时正色道:“通商自由,士农工商尽皆平等,保护私产,这是陈学的主张,学生精研陈学,自然……”
接着他便是满口的大道理。
可是一听之下,却不免让人觉得失望,因为这家伙所说的,分明是鹦鹉学舌,现在随便挑出一个陈学学堂的学子,大多也能摇头晃脑的说出这番话来,交涉柔佛这等事,岂可草率,这个家伙显然是个读书读傻了的家伙,凭着他能有什么作为?
“是不是人派错了?”郝政心里狐疑,已经懒得和杨名时继续说下去了,书呆子他见的多了,这位呆的倒是可以,真以为靠着几句所谓的圣人之道,就可以行走天下,万事大吉。于是郝政只得道:“哦,先生远道而来,怕也乏了,还请暂时在公府中暂作歇息,隔日老夫为你接风洗尘。”
将这杨名时打发走,夏元吉便不由失笑起来,道:“公爷怎么看?”
“这个……”郝政显得有些尴尬,最后索性胡乱落了一个子,苦笑道:“我这儿子,总是有怪诞的念头,这个书生虽是昏了一些,不过既是风楼举荐,眼下老夫这里,又没有应对的章程,眼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明日我再试试这个书生,寻个机会,派人护送他去柔佛,只是但愿,莫要出什么乱子,交趾和定南,才是根本,切莫因为一个柔佛,而惹来什么变故。来,来,来,你休要笑,安心下棋。”
………………………………………………………………………………………………………………………………………………
求点月票。
第七百一十六章: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过了两日,郝政又请了那杨名时来,询问了一些事,这一问一答之间,郝政便确认了自己的想法,这个人是个书呆子,不堪大用。
只是郝风楼那儿却是言辞恳切,非要启用此人不可,郝政也只得由着郝风楼,请这杨名时前去柔佛,代表郝家处置柔佛乱局,宣明郝家的立场。
临行之前,自有诸多嘱咐,只是这位杨书生到底有没有听得进去,那也只有天知道了。
杨名时由一队人护卫前去柔佛,自是动了身。而另一边,为了防范未然,一支五百人的神机营官兵调遣至定南与柔佛的边境。
坏消息却是一个个传来,柔佛国内已经失控,王党和资政党之间几乎到了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境地,王党的军马几乎抵达马六甲附近,随时准备杀戮。
至于柔佛国国王和大臣们的态度已经趋紧强硬,保王党那儿,大多与旧有的贵族和地主为主,此时亦是叫嚣有必要使用一切手段,zhen压暴乱。马六甲的资政局立即发布了争锋相对的通告,万不得已时,将废黜国王。
各地的百姓亦是受到不同影响,支持资政局的区域主要在马六甲和与定南接壤的七八个州府,而王党则群居于京畿一带,资政局虽是处于劣势,可是与郝家的关系**不明,使得整个时局徒然出现了变数。
倒是这时候,马六甲那儿。印刷的工坊日夜不休的开始印刷柔佛文字和汉字的宣传单子,以报纸的形式四处在柔佛国内散播,其中多是流言蜚语。既有宣传资政局的主张,也有如柔佛国国王荒淫无度,柔佛国王室宫变的诸多传闻,使得整个柔佛国越发不宁。
两个月后,杨名时便抵达了柔佛,刚刚过了国境,立即受到了诸多商人的欢迎。他下榻于一个槟城的一处地方,立即络绎不绝的商贾前来,这儿和马六甲一样。也是华商和商贾的聚集地,虽然槟城尚未举起义旗,与那马六甲同流,可是支持者却是极多。前几日就在这里。就有十几个官兵被杀害,如今这儿的官府,正在搜寻凶徒,而无一例外,袭击者使用的多是火药。
杨名时自是与他们进行交涉,几乎接二连三的会客,大家急于想知道的是,郝家对这件事的看法。
与此同时。本地的官员亦来拜访,有人拜谒杨名时。他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生怕因为这件事而惹恼郝家,柔佛国的态度,看似强硬,却是外强中干,郝家的军马不过一个月的功夫就灭亡了暹罗国,而比暹罗国实力要小得多的柔佛,哪里敢拔虎须;而另一方面,他们又决不允许商贾夺权,自动放弃祖宗们留下对基业,在这种矛盾重重的心理之下,对于杨名时的态度就显得矛盾重重了。
杨名时依旧还是呆头呆脑,所说的无非都是场面的话,几日之后起身,动身前往新山。
那新山乃是柔佛国的国都,柔佛国的苏丹便在此对柔佛进行统治。
而现在,这里汇聚了不少来自于各地的使臣,包括了马六甲区域的资政局使者,还有苏门答腊、三佛齐以及附近诸国的使者,他们急于想知道的是,郝家的态度。柔佛国之事发生之后,整个西洋诸国内部都是蠢蠢欲动,王室和贵族关注这里,害怕的是这里将产生多米诺骨牌的效应;而另一方面,各国的商贾,怕也聚焦在这里,这些年来,由于谅山的开放,交趾的富庶,自然而然对贸易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在诸国之中,因为与谅山贸易,将大量的特产输送入谅山,再转道谅山进入内陆,又有谅山的诸多产品,输送各地,这些商贾绝大多数都属于代理商,正是因为凭借于此,他们一夜暴富,闻达诸侯。
财富的急剧增多,自然而然导致这些人变得不安份起来,他们明明拥有比王室和顶级豪门的财富,可是偏偏,即便是一个寻常的官员,都可肆意刁难,一个贵族,便可让他们焦头烂额。
资政局的模式给予了他们曙光,很明显,心动之人不在少数,马六甲的商贾率先有了动作更牵动了他们的心,许多人都在暗中猜测事情的结局,而柔佛之事随时可能打破整个柔佛的平衡。
柔佛国王对于这位杨书生,倒是给足了面子,人还没到,便有二十头大象组成的迎接仪队出来,文武百官在苏丹的带领下,将杨名时迎入王城。
紧接着,便是不断的饮宴,宾主尽欢。
对于柔佛国国王的试探,杨名时这个时候倒是不像是书呆子了,只是说待查清了事情真相,再给一个交代。
另一边的资政局份子却有些急了,这位杨先生被里三重外三重的保护起来,难以接触,一些激进份子已经变得不安分起来,新山里头亦有不少资政局的拥蹙者,到了四月十五这一日,就在雨季来临,滂沱大雨淅淅沥沥时,一场风暴却已降临。
…………………………………………………………………………………………………………………………………………………………………………………………………………………………………………………………………………
靠着苏丹王宫,是一处开阔地,这里本是柔佛处决重犯的所在,可是在今日,一个个穿着蓑衣的人出现了,陈情的队伍越来越多,足有数千,乌压压的在这雨中聚在了一起。
数千人并不算多,可是这里虽是王都,人口也并不多,不过数万而已,这样的阵势就显得可怕了。
有人在雨中艰难的喊话:“请杨先生出来………”
“资政局已下达了最后通牒,万不得已时……唯有以死相争。”
“资政军就要北上……”
各种各样的消息,起初还能鼓舞到大家,可是渐渐的,有人失去了耐性,一方面肚中饥饿,一方面柔佛的官兵已经乌压压的出现,他们举着藤牌,手持着牌刀,冒雨而来,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