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家搬迁,终究需要魄力,需要决心,这个决心,让人难以下来。
可当号封了的次子敕封为王的时候,顿时,天下震动。
这是大明朝第一个异姓王,单凭这一点,足见郝家的圣宠之高,而且,这郝家怎么看,都像半个天潢贵胄了,这郝家的富贵,料来能长久吧。
若是郝家能长久……
近来在这谅山,出现了一次移民潮,许多人阖族搬迁于此,有倭商,有真腊的大商贾,有吕宋人,甚至许多大食人,更多的是,汉商。他们往往都是腰缠万贯,家大业大,一旦搬迁,便是数百口人,除此之外,还有丫头,还有厨子,有护卫,有车夫,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到了谅山,就要置办家业,要购买宅邸,谅山的地价,已经暴涨,甚至于海防那儿,土地都增值了不少。
可即便如此,还是阻挡不住大家的热情,这数以万计,乃至于未来数以十万计的富裕群体聚集,使得这谅山的诸多产业,也随之兴旺了。
比如戏曲,在大明,除了一些极大的州城,一般情况,是极少有戏班子戏台子的,想想看,即便是个府城,那也不过数万的人口,人真正的官家和富户,亦不过寥寥千人,其余的百姓,每日上工做活,既无闲情,也无雅致,除非逢年过节,请一些不甚高明的戏班子唱那么两场,哪里有什么需求。
可是谅山不同,这儿人多,谅山已增设为府,下辖数县,这数县的人口,已超过了近两百万,这还是登记在册的,还有许多黑户,诸多过往的客商,如此巨大的人口汇聚,各种戏院、澡堂纷纷兴建起来。
其规模,一个比一个大,既有供那上工之余,打发日子的寻常匠人和小职员。也有专门供达官贵人和富户们消遣的堂会。
在这儿,成了戏班子的淘金之地,因此各国的曲艺之人纷纷聚集在这里,可是戏曲终究还需有人作词作曲,于是乎,一些读书人,似乎又谋到了生路。
在大明朝,寻常的读书人,除了举业,很难有什么出路,吟诗作词,早已成了无用之物,因而诗词到了大明,已是渐渐没落,虽然偶尔总会出那么几个一鸣惊人之辈,可是这等人,往往视作是不务正业,是啊,举业才最要紧,中了试,那句要做官,更无闲情雅致了,谁还写诗词来着?
可是谅山这儿,却是不同,一些高级的堂会,乃至于许多的戏班子,为了吸引人流,四处托请人作词作曲,甚至于一首好词,便能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戏班子一炮而红,使一个歌女或是剧目瞬时受到无数人追捧。
因此,有这才情之人,几乎成了万人追捧的对象,一些读书人便开始尝试,自然便有几个脱颖而出,顿时闻名交趾,不只如此,他们的润笔费,竟是一字千金,做出一首词来,随随便便,人家都要规规矩矩封上纹银百两。
诗词红了,少不了有许多印刷局的人上门,又可出书,名利,名利,竟都是有了,不但有人追捧,而且躺着挣银子,甚至一些诗词做的好的人,一旦在某地出现,能引发万人空巷的局面。
如此一来,越来也多的读书人参与进来,甚至于一些无心举业的苏杭学子、生员竟也慕名与此,从此便在谅山住下,每日搜肠刮肚,便希望能一举成名。
这种风气,已经兴盛,当大家知道,原来读书,并非只有一条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路可走,而且依旧是轻松惬意时,这文艺的方向,自然而然便开始出现了新的局面。
今日这苏州堂会,便十分热闹,李珊吉自然不会和那些人一起去凑热闹,他便是苏州人,举家搬迁至此,早已习惯了谅山的生活,自己的妻女都喜欢听曲儿,于是便在这堂会专门订了一个厢房,下了马车,并不从正面和那人山人海的人一道进去,而是走侧门,直接上了三楼。
这苏州的堂倌子很大,容纳千人不在话下,二楼、三楼,是数十个厢房,今日格外热闹,因为前几日这里就贴出了布告,说是大才子杨之昌,作了新词,欢迎赏光。
这消息放出来,生意立即火爆起来,那杨之昌如今名气极大,他作的词,往往催人泪下,教人肝肠回转,仔细咀嚼,仍值得回味。
因而今个儿天色还早,这儿就已是高朋满座,至于那些来的迟的,也不肯散去,只是在外头哀叹。
还有一些人,对那杨之昌钦慕之极,早盼着能及时听到新词,无奈何竟然迟了一步,不免抱头痛哭。
大千世界,总有许多千奇百怪之人。
李珊吉本是喜这东西的,无奈何自家千金喜欢,前日便来恳求,他熬不过,便陪着来了,好在自家有银子,也不用抛头露面,订了个厢房,里头有酒菜,有蔬果,往里头一座,自有丫头来伺候,自家的女儿早已按耐不住,推开了观赏的窗,趴在窗前,随下头的看客一起不断拍掌,拍掌的意思,就是大家已不耐烦了,要请戏班子赶快登台。
李珊吉见了,便忍不住低喝:“没规矩,没规矩,女孩儿家家,岂可如此,真是没规矩。”
这女儿却没有江南闺阁女子的婉约,禁不住反驳:“孩儿拍拍掌罢了,你瞧许多人,都去上工的,还有……前日有个王家的小姐,单独一人去会杨先……”
李珊吉禁不住吹胡子瞪眼:“胡说,胡说,这些话我听了都觉得可怕,你休要说,你怎能这样没规矩,都是你娘惯的。”
第六百五十三章:敢为天下先
这位李财东此刻心都碎了。
谅山那儿都好,就是女孩儿家受了外界的感染,没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他本要责怪自己的妻子。
谁晓得他妻子却是开明无比,禁不住道:“老爷,这是什么话,这孩子还未嫁人,留在身边,顽皮一些有什么不好,我听陈夫人……”
李财东最怕的就是妻女一会儿这家的小姐,那家的夫人,这些个女人凑在一起,却不知是何故,竟越发放肆起来,他想到前些日子,还有一些小姐,竟是结伴去诗会,还有一些人,竟是去什么女子学堂,想到这些,李珊吉便不做声了,无言以对。
终于,整个堂馆爆发出了如雷鸣般的喝彩和久久不息的掌声,却是有人登台了。
李家小姐一下规矩了,立即笔直坐在锦墩上,整个人如痴如醉。
到底唱了什么,其实李珊吉也没心思听,只是下头一阵阵的喝彩,咿咿呀呀的,他的心思都在买卖上,近来出洋的船队回来了,许多跟着郑公公出海的人都大赚了一笔,又带来了不少西贝货回来,李家在苏州还有关系,李珊吉打算弄一批西贝货去苏州,只不过这事儿风险也大,需要好生斟酌一二。还有就是近来成衣流行,李珊吉打算开几家成衣铺子,只是近来店面紧张,一时也寻不到什么合适的地方。
他满脑子都是铜臭,其实也不是不会来这等地方。只是有时候是陪妻女来,有时却是和一些人来谈买卖,因此早就对这嘈杂的气氛见怪不怪。也不知那台上的人唱了什么,又是响起了雷鸣般的响声,李珊吉回过神来,正要去听戏,倒是这时,这街外头却是喧哗如雷,隐隐听到有人道:“海防侯到了。已抵五马桥………”
“大家快去瞧,已到五马桥了。”
这李珊吉听罢,浑身一振。郝大人来了……此前的时候,就曾有许多消息,说是差不多要到了,这早已成了谅山津津乐道的话题。郝大人在京师做的事。可没少让谅山受益,这倒也罢了,自从陈学兴起之后,郝家与陈学联系更为紧密,郝风楼在京师为陈学谋夺了一些小榜的地位,从此之后,陈学的地位巩固下来,郝家和陈学更加密不可分。那陈父子依附郝家,不免大肆宣扬。少不得将郝家父子二人,列为陈学大贤的地位,陈学学子们亦是开始鼓吹,怕是连他们自己也信了。
也正因为如此,郝风楼的声望,早已不止于商贾的感激,也只是这里的豪族百姓的依靠,如今已多了几分神圣的意味,谅山上下,早盼着他回来,如今有了消息,于是全城轰动,沸沸扬扬。
却不知是谁得知了街面上的消息,有人在里头大喊一声:“郝大人来了。”
这个声音一出,这戏便唱不下去,也听不下去了,会堂里坐的人顿时欢呼如雷。
而在二楼、三楼,一个个在此高坐的豪富竟是再无心思闲坐,一个个从厢房中出去,李珊吉亦是如此,连妻女都不顾,直接从二门出去。
李珊吉出来的时候,遇到几个老熟人,不过并不是长久打交道的,只是面熟,一些聚会上偶尔见过,却是忘了做什么买卖,大家相互颌首,表示示意,旋即各自上了马车。
可是谅山的街道却已堵住了,突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