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呢?”
李复叹息道:“然后他死了。法医说他是酒后驾车,冲出护栏掉下悬崖。但我不相信,他从来不喝酒。我慰问了他的遗孀。遗孀悄悄交给我一个U盘。说是我朋友之前交代的。我查看U盘发现确实存在行贿行为。但是没有直接证据。我做了一些工作,于是就冒充杜雷朋友的儿子请了长假。以布朗李的身份飞到中国,应聘成为一名普通雇员。因为根据U盘资料,杜雷很可能直接向某位议员行贿。我相信也是杜雷造成了我朋友酒后驾车。我朋友说杜雷有个私人账本,记录了他以往行贿的记录……我真是太天真,连一点卧底经验都没有的我,幻想接近杜雷,伸张正义,为朋友报仇。”李复自嘲一笑。
李复说的轻描淡写,但三人都知道要下决心来中国以非官方身份追查案件,那是需要很大勇气。三人沉默一会,杜青青问:“李复,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我不想半途而废,我已经查到一些线索。杜雷本身不直接干坏事。他认识一位代理人,负责帮他处理他不方便出面的事情。”李复很肯定道:“我还要继续追查下去。”
于明摇头:“我不认为这是个好主意,你玩不过杜雷的。”
“不能因为对手强大而放弃正义。”李复道:“如果每个人都认为对手无法战胜而随波逐流。那何来公平公正?就算注定失败,也要有人去做。”
第九十四章 和亲
三人听李复这无法反驳的言论一起沉默,许久倪秋问:“李复,你的上司知道吗?”
李复点头:“默许。他告诉我,先观察杜雷和杜氏国际,然后再决定是否执行计划。就我目前掌握线索来看,杜氏国际并不知道海外部有黑色交易,包括涉嫌行贿、谋杀等。我认为我的敌人只有杜雷一人。但是我还是低估了杜雷的能力。”
于明笑笑,李复脸红一下道:“应该是我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如果杜小姐不介意,我很愿意继续在星星公司任职。但是,杜雷可能……”
杜青青道:“没有李复你破获自杀案,星星可能已经倒闭关门。放心吧,杜雷和我的身份都是一样的。”
能一样吗?理论上都是部门老总,实际上……
于明道:“我觉杜雷是有修养的人,不至于做小动作。李复离开杜氏国际,他反而不好监视李复。我认为他本人也希望李复留在星星公司。但是……李复啊,电影中有句话,贪官奸,清官要更奸。如果你想凭借法律武器光明正大来打败杜雷,根本没有胜算。”
真是这样的吗?于明知道自己这话多有安慰的因素。
……
杜青青车上接到了杜先生的电话,让她马上去他办公室一趟。
出现在杜先生面前的是杜青青和于明。杜先生正在外间大办公室玩高尔夫推杆,问:“你们喝什么?”
杜青青道:“水。”
杜先生看于明,于明想想:“苏格兰威士忌,加冰。”
杜先生放下球杆笑:“不错,不错,会知道威士忌加冰。晓红。我要杯波本威士忌。”
“是,杜先生。”晓红很快拿来了饮料,放在两人面前茶几上。
杜先生不说话,玩着高尔夫球。杜青青要开口,于明示意不急。杜先生玩了几把后,将球杆插了回去,走过来坐下,拿起威士忌一口喝掉:“于明,我老头子没看错你,不是一般的能干。杜青青你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星星公司现在非常强势。”
于明客气道:“杜先生是杜氏国际的总裁,这么夸奖我们,不敢当。”
“可惜只是总裁,不是独裁。”杜先生道:“今早例行董事会,有一位董事要求杜氏国际开除李复。理由是李复冒名顶替,接近杜氏核心管理层。”
于明抢话道:“我猜猜最后结果,杜先生和杜雷反对,但是多数人同意。最后,通过了董事提议。”对于杜雷这个决定于明并不意外,因为本次李复脱身主要原因是星星公司大家帮忙。杜雷不肯定星星公司员工的能力。所以踢李复离开,也算是一招好棋。
杜先生笑:“你还知道什么?”
“我猜想杜先生要劝说杜小姐,因为杜小姐的人事和杜氏国际的人事没有关系。除非杜小姐同意,否则杜氏国际无法开除李复。如果杜小姐不同意,董事会有可能利用董事会对星星公司完全控股权,解散星星公司。这局面是杜先生不想看到的。”于明补充一句:“我猜的。”
杜先生脸色很严肃道:“董事会从来就没有针对一名员工去留进行的专门提案。我知道肯定有问题。但是,我是总裁,我不能干涉董事会的决定。董事会是有解散杜氏国际任何一个部门的权利。我不想知道什么问题,因为我相信董事会的董事是从杜氏国际利益出发。”
杜青青道:“那最后决定?杜先生,我不会开除李复的。李复对星星调查公司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次,如果我开除李复,于明、倪秋都会有意见。等同我失去了所有骨干。这和公司破产没有区别。”一百条之十一:必要时候可以妥协,但是妥协需要底线。不能赔光所有本钱。
“我知道你不会。这件事我和老头子商量了一下。决定采取一个折衷的方案。你应该知道我们和林海集团合股了一家保险公司,公司设立在林海集团总部。所以我们将出让60%的星星公司调查社的股权给林海公司。总部设立在杜氏国际。你们的老板就是林海集团的老板。这个方案你们是否满意?”
于明疑问:“董事会不会同意吧?”
“这你错了,董事会中杜氏中国和杜氏能源部两位老总,赞成这个决议。”杜先生笑道:“这是政治。在明显的错误面前,他们会立场一致。但是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他们不会看自己对手打压他的敌人。”
于明明白了,杜雷的风头太盛,导致另外两位实权人物不太满意。于明不知道的是,这矛盾由来已久。杜氏国际每年都一个上市计划,三位实权人物明争暗斗的争取自己的子公司获得上市政策的倾斜。这是董事会的常态,如果董事会内部一团和气,那杜先生这个董事长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杜先生道:“我觉很好。林海集团直属一家调查社,杜氏国际也有一家调查社。你们可以竞争也可以合作。”
杜青青看于明,于明点头:“我虽然不懂这么多,但是我很信任杜先生为人。”
杜先生谦虚问:“真心夸的?”
“真心。”于明点头。一万五救急,又送可乐又送汽车。人品大赞。
“那行。明天你们去林海集团报道,我会预约个时间。到时候通知你们。”杜先生道:“另外一点,林海集团是我们杜氏国际全球最重要合作伙伴。林海集团实力并不在我们之下。我希望你们过去是和亲,而不是离间。可能你们对杜氏国际某些人不满。但是他们不代表杜氏国际。”
杜青青问:“这个协议是因为海娜,还是……”
“和海娜还有海娜父亲没有关系。林海集团一直也想涉足调查社行业。特别是星星公司两次在媒体上大出风头。商人都知道,一个集团到了一定程度,金钱是次要的。每增长一点声誉,金钱是按几何速度增加。而就目前产业来说,很少有一鸣惊人的全国性的效果。调查社则不然,诸如自杀案,让全市都关注。沈万的案子让全国关注。这才是调查社真正的经济和社会利益所在。”
第九十五章 独立
林海集团,是由一名林姓和海姓的人创立的集团公司,主要业务和杜氏国际类似,重点在于能源、进出口。也是全国前十的出口制造业的龙头。林海集团在全国有十家大型出口加工厂。西瓜手机的部分零配件就是由他们生产,国内雇员达到了六十万人。不仅在经济上,在社会上也是非常有影响。
海娜的两个弟弟,一位自己开公司,还有一位是出口贸易部的谈判负责人。主要涉及关税、汇率协调等。董事会成员,林海集团的实权人物。
林海集团的总裁是一名三十岁的女性。前董事长的二女儿:林霞衣。这女人相当不简单,就是她在担任总裁后,一力放弃和杜氏国际暧昧的关系,转而扩展合作伙伴名单。原本两集团是你今天请客,我明天请客的中国风。现在被其一力改为了AA制。有交情,但生意大于交情。两年时间内,林海集团撤换了十二名重量级负责人。人送外号:林希特勒。在她大刀阔斧改革下,林海集团已经近似总裁制集团。在海二少爷不反对情况下,她对林海集团所有的提案拥有一票否决权和一票通过权。
相比杜氏国际最大区别,林海集团几乎没有什么家族企业影子。杜青青等四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