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图案。
李恪走进书房的时候,正看见江雨虹拿着那张宣纸沾沾自喜。
“这是何物?为何看上去像帽子中间却是空的。还有,这边上缠绕的麦穗何解?”饶是李恪见多识广,也没看出来江雨虹宣纸上画的到底是什么。
“你看,这呢,就是给皇后娘娘的寿礼。这一圈都用麦穗编成,叶子都得留在麦秆上。然后正中间最长的一根,上面这颗小小的圆球,就用蚕茧。两边三个依次变短的小小麦秆上面,可以用谷粒点缀。”江雨虹一边拿鸡毛笔指点,一边解释。
李恪冷冰冰的脸上露出一丝惊叹,他微微颌首:“这头饰到是别出心裁,麦穗蚕茧五谷都是民生最重之物。用百姓日常之物,编制出这顶头冠,皇后是万民之母,把这头饰带在头上,自然宣扬了皇后牵挂民生之心!好个玲珑剔透心!”
江雨虹咧嘴一笑,八颗牙齿同时露出来,不愧是唐太宗最欣赏的皇子,果然一点即通。给聪明老板办事就是轻松。她点点头说:“我本来是想让小白用金银仿制,蚕茧五谷也用珍珠代替,可是后来一想,以皇后娘娘的贤淑节俭,如果直接将鞣质好的麦穗,皮革和蚕茧来做出这顶头饰,那么皇后娘娘必然更加喜欢。”
“这做起来就有些费心思,这些原料朴实无华,却要做出精致夺目之效果。”李恪眉头微微皱了下。
“放心,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王爷愿意出银子,我自然会帮王爷做出最好的头饰出来。”江雨虹笑得像只小狐狸。
李恪眼睛里又闪现出那种嘲弄的目光,似乎已经看破江雨虹的心思。他伸出双手按住江雨虹的肩膀,低头凝视着江雨虹的眼睛:“有多少银子,就办多少事情,对吗?”
“那不一定。”江雨虹理直气壮地迎着李恪的目光,“但是办多少事情,就要花多少银子是肯定的。”
李恪放在江雨虹肩膀上的右手忽然抬起,在她脑袋上轻轻敲了一下:“你这小丫头脑袋里到底都装了些什么,我真想打开看看。”
“反正肯定不是浆糊,也不是水。”江雨虹身体往后一缩,轻轻挣脱李恪那瘦长有力的手指。这个帅哥怎么老是喜欢按住她肩膀,哎,不知道他的手劲很大吗?
“你去福伯那里支领银子,十天之内,我要看到满意的寿礼,否则,”李恪很酷很邪恶的笑了,“你就要把耗费的银子全部还给我。当然,你也可以卖身抵债。”说完后,李恪推门扬长而去。
还有没有天理啊,做老板还不担风险!有这好事,江雨虹自己就去当老板了。在心里咒骂了一万遍啊一万遍,可惜贼船好上难下。此时江雨虹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的无奈,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给皇子打工,风险很大很大。
自哀自怨了一会,江雨虹重新振奋精神,想用一顶后冠难住自己,嘿嘿,那也太小看她江雨虹了。早在从禅经寺回来的路上,江雨虹看到那遍地的桃树,就有了一个极妙的主意。幸亏没告诉李恪,把底牌留给自己果然没错。
抓起图纸,江雨虹就跑去找小白了。
如果江雨虹知道,就是这顶她设计的后冠引发了大唐帝国太子被废的导火索,不知道江雨虹还会不会这么积极地做出这顶后冠。
长安城,太极宫立政殿,长孙皇后的居所。
今日,立政殿里面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长孙皇后第二天寿辰,要接受百官朝贺,还有各国来朝的使臣上殿给皇后祝寿。今日晚上,则是宫中各妃嫔、皇子公主及其家眷来为长孙皇后提前拜寿。
长孙皇后也如往年一般,以家宴形式招待前来祝贺的儿子女儿和妃嫔们。长孙皇后在宫中向得人心,而且也深得李世民的尊重。她的寿辰,皇帝也从来不会错过。此时长孙皇后只穿着寻常服饰,随意坐在木榻后,温言同皇子和公主讲话。
坐在皇后右手边的就是太子李承乾,他是嫡长子,虽然深得父母宠爱,但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是对他要求最严格的。挨着李承乾坐的就是三皇子魏王李泰,还有才十二岁的晋王李治,这三个皇子都是长孙皇后嫡子。
其余坐着的皇子里除了二皇子楚王李宽、吴王李恪、蜀王李愔等几个年龄稍大,其余都是和李治年龄相仿,最小的一个公主才刚满周岁,还在奶娘的怀里抱着。
皇子公主们都分别坐在殿中两侧,身后都有侍女伺候着。
吴王李恪身后站着的侍女,赫然竟是江雨虹!江雨虹也不明白为什么李恪一定要让自己扮成侍女跟他进宫。不过想到来大唐一趟,能去看看历史上排名NO1的明君唐太宗,也是挺不错的,江雨虹也就乐滋滋地跟着李恪进宫了。
江雨虹站在李恪背后,看到坐在中央的长孙皇后圆润的脸颊,温和的目光中却有着洞察世事的睿智,一举一动都从容不迫,母仪天下的风范让人心折。
再看看那些打扮得体,绝对是低调而奢华的妃嫔们如百花争艳,其中最有才的徐妃清雅高洁,如月下寒梅,李恪的亲生母亲杨妃是隋朝公主,风姿绰约,如凌波仙子。李恪的面容和杨妃隐约有三分相似,其余妃嫔虽然不及徐妃和杨妃姿容绝艳,但是也都是美女级别了。
难怪男人都想做皇帝,江山美人尽揽怀中啊。江雨虹暗自腹诽。
忽然大殿里的众人都安静下来,外面隐约有笑声和脚步声传来,江雨虹忽然心中一跳,难道李世民来了?
果然,爽朗的笑声从殿门口传来,门口的侍卫宫女太监跪了一地,皇子公主也纷纷站起来躬身施礼,长孙皇后从木榻上走下来,带着众妃嫔迎了上去。
半躬着身体行礼的江雨虹有些庆幸,唐朝的时候幸好不流行五体投地的磕头行礼,不然她的膝盖可就要吃够苦头了。做为现代人,想要习惯见人就磕头还真不容易。
江雨虹偷偷用眼角余光打量着这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此时的唐太宗穿一身明黄色衣衫,上面绣着龙纹,腰间系着一根明黄色腰带,头发很随意地用方巾束住,四十左右年纪,英气不让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是属于那种越老越有魅力的男人。
有这样的老爹,还有那群美丽的老妈,难怪见到的这一个个皇子公主都是帅哥美女级别。
李世民目光在殿中转了一圈,哈哈一笑:“都起来吧,自家人,不必多礼。今天是朕的皇后过寿,你们这些儿子女儿,可都准备了什么寿礼,朕要看看你们的孝心。”
说完,李世民携着长孙皇后,缓缓走回软榻,随意坐下,其余众人也都纷纷坐回各自位置。
太子李承乾先站起身来,身后侍女捧着一个玉盘。李承乾笑嘻嘻地说:“孩儿先祝母后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长孙皇后嘴角含笑:“太子近日读书如何了?你有这份心意,母后就满意了。你是我大唐的太子,一举一动,都当为群臣万民的表率。”
“母后之言,孩儿铭记在心。”李承乾将那玉盘上盖着的金色锦缎揭开,露出里面的寿礼,竟然是一株两尺高的玉珊瑚,晶莹剔透的珊瑚上面缀着明珠,米粒般大小的明珠圆润无暇,在珊瑚上镶嵌出一个“寿”字。
殿中诸人目光都盯在这玉珊瑚上,这株珊瑚手工之精美,珍珠镶嵌之恰到好处,只可用一句巧夺天工来形容。
只是李恪和江雨虹却同时在脑海里浮现出公主李漱的那个金项圈。这玉珊瑚和金项圈精美程度不相上下,难道都是那空竹老人所做?
李世民哈哈大笑:“太子到是孝心可嘉,这一株玉珊瑚还有上面的明珠,只怕非千金不能易之,更兼手工之精美,到是连宫中之物都比下去了。”
李承乾面上露出得意之色:“这也是孩儿多方寻访,找到那巧手匠人细细雕琢,就是为母后祝寿所用。”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太子的心意,母后明白,只是这般奢糜之物的花费,足足可让那普通百姓百户人家一年的用度。太子为储君,当知道体恤民情。”
“谨遵母后训诫。”李承乾表面上虚心接受,心里却觉得母后未免太不近人情,不就是个寿礼吗,管那些民间百姓屁事。
紧接着是二皇子李愔呈上的寿礼,一个拳头大小,玉石雕成的寿桃。皇后对待庶子到比嫡子李承乾更加温和一些,只是嘉言勉励了一番,笑纳寿礼。
三皇子魏王李泰的寿礼,自然是他那高价从禅经寺请来的贝叶经文。放在木匣里的贝叶经文一打开,就引得殿中众人一阵惊叹。
连皇帝李世民都忍不住赞道:“这贝叶经文寄于禅经寺,只说待有缘人才能得知。想不到却被泰儿取得。”
李泰道:“非是孩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