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在北宋的幸福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他现在情况如何?”沈瑶问道,透出关切意味。

“喝了碗解酒浓汤,现在已经睡熟了。”使女说道。

“嗯,扶楚知县到客房休息后,你们也回房安歇吧。”沈瑶微微点头,柔身站起,清泉般的眼眸瞟了眼楚质,也没有耽搁,纤步优雅的顺着楼梯而下,几个仆役也不敢怠慢,连忙按照刚才的方法,背扶着楚质下楼,与沈瑶的距离只是一前一后的几步之差。

不久之后,众人顺着石桥走到了院坪内,固然是夜阑人静之时,但上空有姣洁明月指路,下有精巧灯笼照明,也没人觉得不便。

沿着鹅卵小道,众人来到一个院子中,只见院子里有一个空旷的天井,种着七、八株柏树和玉兰,两侧房廊环绕,中间的一条走道全是青石铺就,尽头处还有一间院落,其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气势宏伟庄重,尽显华贵之气。

“扶楚知县入房后,留下两人在旁服侍。”沈瑶说着,美目转盼了下,随手指着两个男仆道:“就你们吧,今晚辛苦些,明日到帐房赏。”

“谢大娘子。”两个男仆连忙拜谢道,浑然没有发觉身后几个使女幽怨的目光,自然不知道她们的心思。

大户人家之中,使女陪客过夜十分正常,客人如果尽兴,还可以向主人索要,只要主人应允,一般来说,使女也非常乐意跟随客人而去,毕竟与其与众乐,还不如只服侍一人,至于会不会所托非人,那只能看自己的眼力与运气了。

当然,像楚质这种年少多才,前途似锦的翩翩公子,更是她们的首要目标,可惜沈瑶看似随意的指派却让她们错失良机,心存敬畏,自然不敢埋怨沈瑶,唯有将满腹怨气发泄到那两个男仆身上。

指派任务之后,沈瑶轻缓回身,就要移步顺着中间青石走道返回内宅,却听后面楚质又传来动静。

“明月几时有……”在背扶过程中,难免有些颠簸震感,楚质好像已经醒了,昂首望月,眼睛里带着几分迷茫,忽然突兀的嚎叫了声,双手卡在仆役脖颈中,摇晃了下,使其双腿屈膝,差点跌跪于地。

楚质从仆役背上下来,双脚沾地,直立于青石板道,举头呆愣的看着天空月亮,口中含糊的吟诵着什么,手舞足蹈片刻,转了几圈,似乎又晕睡了,身体倾斜,向后挺直仰倒,还好有仆役见机上前搀扶,不然肯定非摔得脑袋开花不可。

对此情况,几个仆役使女见怪不怪,毕竟刚才沈辽和一些个客人也曾这样闹过,然而沈瑶却秀眉轻蹙,寻思了片刻,似乎有些不解,随之柔声问道:“刚才,楚知县在吟诵些什么,你们可记得。”

几个仆役使女面面相觑,纷纷皱眉苦思,过了一会,有个靠近楚质的使女说道:“开头那句好像是明月几时有,然后什么青天。”

“不知天上……,今夕年。”

“乘风归去,……玉宇,高处不胜寒。”

“……清影,……人间。”

“……照无眠,不……恨,……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长久,……共蝉娟。”

有了个开头,其他仆役使女也你一言我一语的接对下来,只是由于楚质吟诵的速度过快,而且有些地方语句含糊不清,大伙也没有认真仔细聆听,所以只记下只言片语,拼拼凑凑半响,也不能得知全篇词章,唯一清晰可闻的,只有那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沈瑶轻声道:“比之前的那句圆缺几时休意境更加深远,只可惜……”

听得几个残缺不全的字句,沈瑶已经可以肯定,这词又是一首传世精品佳作,余犹未尽的感觉涌上心头,沈瑶恨不能立即摇醒楚质,让他把全篇补完,然而,无论是女子的矜持,还是家主的威严,都不允许她这样行事,所以只能用心牢记几句残言,吩咐仆役照顾好楚质,无声轻叹,飘然而去。

中秋的清晨没有丝毫凉意,天边泛起一缕白色之后,骄艳的炽阳就好像一盆烧得红火的炭团,跃然浮于半空,烤得行人过客汗流浃背,客房之中,宿醉未醒的楚质,也忍受不住这猛烈的高温,白里透红的脸上直冒水渍。

随着时间的推移,毫无征兆的,楚质睁开眼睛,伸手抹去额头汗珠,清醒过来,偏头打量了房中情况,打了个阿欠,刚要叫唤仆役,却发现这里并非县衙内宅,轻揉了下额头两旁穴位,楚质才恍然想起自己应该身在何处。

掀开丝被,楚质坐直身体,发现自己昨晚是和衣而睡,寻鞋穿系妥当,站了起来,一边活动着有些酸软的身体,一边回思昨晚赴宴的事情。

“自己好像和许……有个约定。”楚质嘴角含笑,很是得意,随之又皱起额眉:“之后,……想不起来了,待会找人问明白才行,免得有人耍赖。”活动片刻,楚质拉开房门,在外等候良久的仆役连忙端盆送水进来,供其洗漱。

洗漱完毕,用温热毛巾抹拭了把脸面,楚质顿感清爽许多,十分自然的问道:“你家公子呢?”

“还未醒来。”仆役说道。

“那刘主簿呢?”楚质继续询问。

“也是如此。”

“那位许公子……”

“昨晚已然归去。”

旁敲侧击的打探了几句,得知许汉卿应约,拿着自己的词卷离去,楚质轻轻点头,心情舒畅,也没有再问及其他事,享用完仆役端上来的美味早膳,沈辽与刘仁之还是没有醒来,楚质也没有等待的意思,让仆役代自己向沈辽表达昨晚的谢意,而后立即打道回衙。

回到衙门,趁着精神抖擞,楚质顺手批示了几件文书,就有个衙役敲门而进,恭敬的呈上一份请柬。

“八月十八日,钱塘江,观潮。”

……

看在周末加班,端午不放假,还要抽空码字的份上,点击、推荐、订阅多些。

第三百零一章 沉迷

据传,在战国时期。钱塘江称为浙河,是东南一大巨沼,西则迫江,东则薄海,不知所止,交错相过。吴王夫差赐死伍子胥后,就把他的尸体抛到浙河里,伍子胥虽死,但豪气长存,其尸体在江中随流而兴波,朝夕有时,动作若惊骇,声音若雷霆,波涛援而起,依潮而来往,荡激堤岸,这就是钱塘江大潮了。

所以,历朝历代,钱塘江旁就出现了这样的情景:钱塘怒潮急湍,昼夜冲击,堤坝不牢。殃及平民,百姓们纷纷到钱塘潮神伍子胥的庙去祷告:愿鬼忠愤之气,暂收汹涌之潮。然后又用鹿脯煎饼、时果清酒,祭祀祷告,以求怒潮平息。

其实依地理环境看,钱塘江之所以有大潮,是因为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江口涌入,受两旁渐窄的江岸约束,形成涌潮,涌潮后又受江口拦门沙坎的阻拦,波涛后推前阻,涨成壁立江面的一道水岭,潮头自然要高,来势当然十分的凶猛,与鬼神无关。

不过,祭祀了千百年,浪潮依照,再笨的百姓也知道祷告根本没用,而且经过各个朝代的建筑完善,拦江堤坝也十分坚固,浪潮扰民的情形渐少,但是经过长年演变,就如端午赛舟吃粽是为了纪念屈原一样,八月十八日。是钱塘江潮头最为猛烈的那天,杭州城百姓自然按照传统习惯,成群结队的前去观看钱塘潮戏。

潮戏,并不是指弄潮冲浪,在北宋时期,有敢于在钱塘江里弄潮冲浪者,必定遭到官衙严厉的斥责,认为竞作弄潮戏者,只为矜夸,就是炫耀,却永沦于泉下,妻子孩儿去水滨痛哭,让人于心不忍,所以决定:凡军人百姓,辄敢弄潮,必行科罚,刑罚严厉,但也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安全。

这种来自官方的阻止和批评,虽然是出自爱护民众生命,可是惩戒弄潮本身却是不允许市民利用天赐良机进行体育运动,似乎有些因噎废食。当然,这只是古今观念的不同,并不值得探讨。

所谓的潮戏,其实就是以前祭流传下来的祭祀活动,只不过与时俱进之后,当年的祭祀活动,变成了现在的社戏,观潮那天,全城百姓开始有组织的、有规模的、自发的礼请一些民间伎人前去表演助兴。

固然是民间自主行为,但是诸多百姓聚集,官衙岂能置之不理,所以于情于法,邀请当地官员出席聚会也是必然的,而为了展现亲民形象,受到邀请的官员自然不会拒绝,反而还会派遣衙役兵丁前去帮忙维持秩序,楚质当然不会脱离群众,收到请柬之后,不假思索的答应下来。

时间飞逝,一晃两天过去,八月十八日,天气依旧晴朗,飘浮在半空中的太阳,好像也给些面子钱塘潮神,无边无限的热能似乎收敛了几分,且凉风习习,拂面而过,在此盛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