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还让通讯员传令师指挥部立即建立俘虏营,准备大规模的接受俘虏,同时安排战士们,清点整理缴获的枪支弹药,并且寻找掩体,准备敌人因对敌人随之而来的炮火覆盖和马上就会开始的敌军的疯狂反扑。
冲上乌泥关的十九师部队已达七百多人,经过初步统计,从寻淮洲从新投入战场开始,这次冲刺,只造成我方一死、一重伤、一轻伤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记的人员伤亡。
大家很快就兴高采烈地打扫好了战场,战场上缴获的大量德制武器,让战士们兴奋不已,寻淮洲甚至还从武器里发现了几支由德国毛瑟K98步枪改装的狙击步枪,这让寻淮洲感觉非常高兴,这都是将来特种作战的好武器啊。
寻淮洲让王如痴将这些武器专门收集起来,告诉他说等战后,他需要这些武器。
不过,对五十八团来说,当前最急迫的是迅速加固阵地,准备防范敌人的炮火覆盖。
这时,已经确定了乌泥关五一五高地失守的敌军炮火已经开始了对山头的覆盖。
好在乌泥关五一五高地,山头怪石林立,掩体极多,因此在大家听从寻淮洲安排注意了炮火覆盖的情况下,敌人的炮火并没有给部队带来多大的伤害。
寻淮洲从敌人的炮火覆盖中,听出了有四门75毫米山炮和六门80毫米迫击的炮火,这让寻淮洲更加兴奋,若是能一举缴获这些山炮和迫击炮,那么对部队的战斗力提升可绝对不是一点点啊。
更让寻淮洲感到惊喜地是从炮弹的轨迹和落地爆炸声音可以判断,四门山炮居然都是博福斯M193075毫米山炮。而炮击跑也应该是莱茵金属公司研制的三四型80毫米炮击跑。
对博福斯M193075毫米山炮,精通各国武器发展史的寻淮洲可是太熟习了。寻淮洲几乎可以背出所有的博福斯M193075毫米山炮所有的参数。
博福斯M193075毫米山炮,是由瑞典博福斯厂制造生产。
瑞典博福斯厂是德国克鲁伯军火工业的子公司,因此博福斯山炮实为德国技术,只是产地在瑞典。
此炮一九三零年开发成功,是当时最新式的山炮。
国民党军所购型号炮管为口径之二十倍,全重七百八十五公斤。
炮弹重量为六点五公斤,初速分别是:一号装药二百五十米/秒、二号装药二百三十米/秒、三号装药四百五十米/秒。最大射程九千一百五十米,高低射界-10°——+50°,方向射界-3°——+3°,由于炮膛线系右旋,射击所发“定偏”为右偏。
炮身具有的可拆卸护板,厚约四点五厘米,以供炮组成员在射击时的基本保护。
两个轮子间宽九十五厘米,轮子直径九十厘米,高低瞄准机手轮转一圈等于二十密位,方向瞄准机手轮转一圈等于二密位。炮身可分成八部载件由八匹马驮载或二匹马挽曳。
博福斯山炮的炮闩设计,为半自动曲柄锁闩、水平滑楔式炮闩,炮弹装入后,炮闩当即自动关闭,发射后自动开启,退出炮筒,操作简便使发射速度得以增进,每分钟达到二十五发。
该炮瞄准具为独立系统,与炮身不发生直接接触,在瞄准具设定高低与方向划分及距离时,炮身不用随着转动,待诸元装定后,只需将炮身指针和标尺指针相吻合,炮身即可到达射击方位之定位,实行发射。
如此设计最大好处是,炮组成员在进行瞄准时,只要操作瞄准具,而无须反复调整沉重炮身,既省时又省力。该炮炮尾左右侧均有拉火装置,第一、第二炮手都可进行射击动作,同时在行直接瞄准射击或对活动目标射击时,第一炮手尤其能够迅速发射。
该炮使用的炮弹,以榴弹为主,有破甲弹、地雷弹、高爆弹三种,其它还可发射烟雾弹、照明弹、燃烧弹、榴霰弹等特种弹。
与其他山炮相比,博福斯山炮最大的特点是构造精巧、分解灵便。许多设计顾及到实战运用与道路不量地形运动便利性,而彰显优良。
其中有三处装置,为当时大多数山炮不具备的优点:其一为车轮装有制动机,在骡马牵引时,无论是上下坡还是马匹受惊狂之际,都能发挥制动效果以使炮身稳定。
其二为高低、方向射界制动机,可以在运动时保持原有精度不变,以便在战斗中快速变换阵地。
其三为炮架中架部分,附有小制退锄,在狭隘地形作战时,可卸取后架以行放列,射击较不会受到地形限制;同时后架向上翻起,更可缩短转弯半径,牵引状态下便于通过曲折路径。
可以说博福斯M193075毫米山炮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几大山炮之一。
根据寻淮洲后世的资料记载,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应该没有配备博福斯山炮啊。
想来是通过蒋介石的外甥俞济时,开了后门私下补充进来了。
寻淮洲知道,真正的历史有许多不是靠后世的记载就能了解透彻的。
再说自己来到了现在历史的时空中,那么蝴蝶效应也会随之触发,原本的历史走向将会被改变,甚至改变的面目全非。
因此寻淮洲不禁暗自提醒自己不能用纯粹的历史眼光来对待这个时代的活生生的现实。
从炮弹的落地位置、角度和炮火的声音位置寻淮洲马上就判断出敌方的跑兵阵地实在离乌泥关五一五高地大约一千五百米左右的一个山坳里。
寻淮洲根据后世的记忆马上就回忆出,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旅指挥部也设在那个位子不远的一个山坳平台上。
王耀武啊王耀武,且看我将你的指挥所和炮兵阵地一锅端掉,看你还能呈什么能。
第十一章 激战谭家桥四
继续求会员点击、推荐、收藏!
想到这儿,寻淮洲马上命令周刚山收集六挺轻机枪,每挺机枪都要配备两个满载的弹带。
同时准备六把冲锋枪,六把刺刀,再找八个盒子枪的弹夹,一把冲锋号,还有大量手榴弹,刚才的冲锋中,寻淮洲的盒子枪弹夹几乎都消耗光了。
在周刚山去执行寻淮洲的命令时候,寻淮洲已经找来正在指挥部队躲避炮火和准备应付敌人即将到来的反扑的参谋长王如痴。
刚在才战斗中,寻淮洲还来不及有什么感慨,现在当寻淮洲再次看到王如痴这个后世于方志敏一起被敌人杀害的烈士的时候,也不免心中有些感慨,后世关于王如痴的一些介绍立刻浮现在寻淮洲的眼前。
王如痴一九零三年出生,湖南祁东人。幼读私垫,后入县城读小学和初中。
一九二三年考入长沙湖南工业专门学校(后改湖南大学)预科班,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一九二六年高中毕业,投笔从戎,于同年秋加入征战湖南的国民革命军,在第四军第十二师做宣传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同年底被派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一九二七年秋转入苏联红军陆军大学学习军事。
一九二八年奉调回国,被派到井冈山红四军做政治工作。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
同年冬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后,被前委调到红五军,后任第四纵队第八大队党代表。
一九二九年率大队随军进行井冈山保卫战和转战湘鄂赣边,扩大革命根据地。
一九三零年初被调到刚成立的红军第六军,任第二纵队第四支队政治委员,不久担任第二纵队政治委员、中共红六军军委常务委员。
二月初,随黄公略参加在头陂召开的二七会议,坚决支持*关于深入土地革命、巩固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正确主张。
此后率部参加文家市歼灭战、第二次攻打长沙和攻克吉安的作战。
同年十月纵队改称师,任红三军(原红六军)第八师政治委员。
同前任师长龙芝道、刘畴西率全师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先后在龙冈黄竹岭、中洞将军帽、方石岭等战斗中歼敌获胜。
一九三二年三月率部参加赣州战役和漳州战役。
八月任红五军团红十三军政治委员,率部掩护主力攻占黎川。
同年冬改任红一军团红三十一师政治委员。
一九三三年一月,闽浙赣红十军调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同红三十一师合编,成立红一方面军红十一军,任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
三月后调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担任新十军军长,不久兼政治委员,被选为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率部进行保卫闽浙赣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
同年“八一”荣获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授予的二等红星奖章。不久改任军参谋长。一九三四年二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六月调任皖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