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残唐重生李世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土地,退役的军人们需要土地,丫鬟仆役们也需要土地。我们真地能拿出这么多的土地吗?万一到时候土地数量不够,那就会引发莫大的危机!”

就在这时,一直没有吭声的武元衡,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有话要讲。”

李世民心中微微一激动,说道:“讲。”就在李世民和武元衡初次见面后不久。二人就聊过大唐国家存在的问题,就深切地讨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武元衡这时候出来说话,定然是要说起当初预想过的事情了。

果然,武元衡开口说道:“正如陆相公所言,我们很有可能没有足够地土地。光靠没收而来的关内皇族的土地来应付。肯定是不够的。微臣建议,就从现在起。对土地政策做出一个重大的变革。从天宝年间开始,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部分的土地都集中到了贵族、门阀们的手中。现在,是时候重新归划一下了。微臣的想法是,将现有地土地所有格局打乱,重新划分。而这个划分的标准,就是按照大唐国法规定的均田制来划分。而且从此以后严文规定,土地禁止买卖。任何人都只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这个所有权,将只归属于大唐的国家。比喻,一户农家地人都死光了无人来继承,那就要将这些土地上交给国家,由国家重新划分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只有这样,才能釜底抽薪地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武元衡刚刚说完,众人都一阵惊呼。因为在场的,都是朝廷三品以上大员,谁家中没有土地?将所有人的土地打乱然后重新分划,难免都要触及到个人的利益。武元衡的这个建议,也未免太过大胆了。

但是,都没有谁敢站出来说什么反对意见。武元衡和皇帝的关系,人人皆知。谁也不知道,武元衡现在所说的这些,是否就是皇帝本身的意思。

李世民早就料到,如果武元衡说出这些话,肯定会引起许多人的震憾。他也是准备充分,就从手边拿出了典籍翻看,说道:“按大唐律,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爵,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可是就在朕削王以前,一个亲王所占的永业田,多达四五百顷。在座的诸位,也应该有许多人大大的超过了这个标准吧?”

皇帝这话一说,顿时有许多人身上一颤,就流出了冷汗来。陆贽一咬牙站出来说道:“回陛下!建中三年,太上皇赐微臣永业田二十顷;加上微臣当年进升三品时所受的田产,已多达五十余顷,严重超过了律法所规定的标准。微臣知罪,愿意将这些田产全部拿出来,奉回国家所有。”

李晟也说道:“微臣有八十顷,也愿意全部拿出来……”马燧道:“微臣有一百二十余顷……”

紧接着,大臣们三三两两的,都站了出来报上了自己所有的田产,并表示都愿意将田产献给国家接受重组。

李世民笑了一笑,说道:“朕的大臣们,都是为国为民着想的好官儿啊!难得你们有这样的觉悟,真是国之幸事。这么说来,武元衡所说的土地重组划分的办法,倒是可行了?”

“不,微臣仍有疑义。”陆贽说道,“大唐的朝廷有陛下振臂一呼,自然是应者云聚尽皆响应了。可是到了地方,那些豪绅贵族们,会响应吗?土地,可都是他们的命根子啊!尤其是在江淮、东南、河北等等那些朝廷没有太多控制力的地方。”“问得好。”李世民说道,“这一次的一系列革新,朕只打算先在关内一带试行。试行得法成功了,再逐渐向山南、西川等地推行。一步步来不着急,朕是不会好高骛远的。在两到三年的时间以后,我们不妨再回头看一看这一次革新的成果。如果良好,就可以作为今后大唐立国治国的标准了。那些所谓的…………朝廷没有控制力的地方,朕,也迟早会让它们接受这些革新的。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积累经验。当然,首先我们先要具备的是…………勇气!”

第三卷 九鼎

第338章 天下革新

“勇气……”陆贽都愣住了。皇帝所说的这些事情,要办起来所需要的勇气可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他说道:“陛下。不知道现在所谈论的,是不是陛下之前所说的那第三件事情?”

“是的。”李世民点头,肯定的说道,“由处理这一次关内削王的遗留问题,开始一场让大唐脱胎换骨的大革新。你不认为,眼下正是一个最好的楔机吗?大唐不能再按照现在固有的路子走下去,不然崩溃和灭亡是迟早的事情。由土地问题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让大唐不堪重负病入膏肓。如果我们不革新,不变法,那就是坐等灭亡。”

“可是,土地革新所面临的困难,是异常巨大的!”陆贽说道,“光从长安来讲。我们这些朝堂大员也就罢了,那是肯定强力支持陛下支持这些变法的。可是……那些仕族门阀,他们愿意吗?仕族门阀,是帝业和皇权的根基。伤动了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还会拥护陛下么?王朝的根基松地,那将是莫大的危机。”

“说得好。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历代的大唐国君都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却又不敢于推行革新的根本原因。”李世民说道,“可是陆贽,你说一说,眼下长安最大的仕族门阀,是哪几家?”

陆贽惶然一怔,喃喃说道:“郭家和……吴家!”

“很好。”李世民十分自信的微微一笑,说道,“那么你再说一说,朕如何开口让他们帮助朕推行这些变法与革新,他们会有不答应的理由么?”

“没有……”陆贽再一次惶然的摇头。心中想道:朱雀门的血案,让长安的仕族门阀十去八九。剩下的以郭家与吴家为尊。吴仲孺是当朝国丈,就是让他将全部家当交给皇帝女婿那也是没有问题的。郭家地人,历来忠于朝廷行事低调稳妥。但凡朝廷有任何差谴一向都是慨然应允的。再加上郭、郭暖这些郭家的当家人,跟皇帝的关系也是异常的稳固,郭之子现在就在皇帝身边当御林军将军……皇帝的这一步棋,走得可真是深远、高明啊!从一开始,他就有目的地和长安仕族豪门处理好了关系。一场大屠杀后,长安以郭、吴二家为尊。只要他们点头同意了皇帝地要求,还有谁家敢说个不字?既然在长安这个最为复杂、盘根错节的地方都能拿下。关内其他地方哪里还有推行不下来的道理?再加上就在不久前的削王措施实行下来……皇家的人都乖乖地束手就犯了,又还有哪个不知死的仕族门阀敢跟朝廷对着干?皇帝,果然有着非常人的胆魄和城府!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已经事先埋好了伏笔…………这一场变法,很有可能会成功!

李世民看着陆贽。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来,呵呵地说道:“怎么样,陆贽。你还有什么别的不同意见么?”

“没有。一路看中文网”陆贽果断的摇头,说道,“微臣以为。这一次以土地为基础地革新与变法,很有成功的可能性。微臣愿意誓死追随陛下,维护这一场让大唐重新振兴的革新与变法!”

所有的大臣们都一起站出来。齐齐拜倒:“臣等誓死追随陛下!”

“众爱卿平身!”李世民非常的高兴,大声说道,“有卿等相助,大事可成。武元衡,在土地与兵制进行革新的同时,官制也是可以同时进行一些改革了。你手中不是已经有了一套重组吏治、奖罚监督的法子吗?不妨也在现在说出来,大家都参谋参谋,提些意见。”

“是。陛下。”武元衡拿出了一份厚厚的折子,不急不徐地说道,“陛下登基之前,已然在朝廷上恢复了三省六部合议参政的制度。该制度从唐初时历行,一直都收效极佳。只是在天宝年以后。三省六部的制度名存实亡。权利也集中在了少数大臣甚至是宦官的手中。其实微臣的吏治革新,也谈不上是什么真正地革新。就是恢复之前我大唐的官员选拔与任免制度。朝廷之上。三省六部,人员精简。陛下之前已经废除检校官与员外官,这些拿薪不办事地冗官,现在微臣将他们进一步精简,具体是这样的……”武元衡将三省六部的官员人数,一一道出。就是现有的官员,也裁去了近三分之一。

“被裁去的朝廷官员,可以发放一年的薪俸,让他们停职候用回家营生。一但国家再有有人之时,这些人将是首选。”武元衡说道,“地方上的官员任免,变动较大。微臣建议,除长安、洛阳、太原、河南、成都五地之外,其他地方皆不设府。军镇长官,也改为行军道大总管,仿唐初制度。刺史执政,都督管兵。文武职官责任鲜明,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