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焚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不管怎么说,盛宣怀的事,与张萌桓无关,张萌桓这次台湾之行,收获颇丰,早已是功成名就,如今全身而退,张萌桓也懒得惹是生非,去探究什么秘密交易。张萌桓知道,周宪章不是好惹的,没事去惹他干嘛。
  周宪章派人,一路吹吹打打,把张萌桓送到基隆港,张萌桓登船回京向朝廷复命。
  紧接着,周宪章请求朝廷任命盛宣怀为台朝开发大臣的奏章也到了北京。
  周宪章在奏章中,详细阐述了台湾和朝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台湾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是中国海上的重要屏障,朝鲜则是处在中国东北地区,是满洲和重要门户。大清国扼守住着两个地区,就能够极大地遏制来自海上的威胁。十九世纪,大清国的主要威胁,几乎全部来在海上,周宪章的建议,切中时弊,正中朝廷的下怀。
  为了把台湾和朝鲜建成大清国的前沿堡垒,军事占领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对这两个地区进行全面开发建设,这样才能牢牢控制住这两个地区。以前,大清国对台湾和朝鲜的政策,是听之任之,朝廷不愿意在这两个地区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在朝廷眼里,台湾和朝鲜都是不值得开发的化外之地。而现在不同了,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这两个地方原本就具备相当的资源基础,如果大清国不开发,那么,西洋列强就会插足,而西洋列强的势力一旦进入这两个地区,就会把这里变成他们进攻中国的桥头堡!
  周宪章的奏章论据充分,朝廷也不得不承认,周宪章的看法是正确的。只是,朝廷心有不甘的是,这两个地区,全部都在周宪章的掌控之下,开发台湾和朝鲜,需要有投入,而这些投入,其实是进了周宪章的腰包。那等于朝廷拿钱,去资助自己的敌人!
  所以,当朝廷看到,周宪章并没有向朝廷要钱,只是要一个人——盛宣怀,朝廷大大松了一口气。马上给出答复,一切按照周宪章的要求做——任命盛宣怀为台朝开发大臣,常驻台湾,同时,盛宣怀仍然兼任邮政大臣,负责全国的邮政事业。
  如今,周宪章开发台湾和朝鲜的雄心勃勃的计划,终于是万事俱备。
  从日本人手里拿到了三亿白银的赔偿款,这笔钱,是两地开发的启动资金。台湾向来不缺劳力,这是人力资源保障。日本人按照协议,向台湾输送了两千名技术工人和专家,并提供技术,这是技术保障。而盛宣怀则是两地开发的总设计师和管理师,对两地的实业布局进行总体规划和管理,这是管理保障。
  盛宣怀是被周宪章强留在台湾的,不过,这人还真能恪守职业道德。既然当上了台朝开发大臣,就尽心尽责,真心诚意地帮着周宪章,规划台湾的工矿企业。
  盛宣怀能在实业开发上做出巨大的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具有现代实业头脑,也是因为,搞实业,原本就是他的兴奋点,这个人天生就是为实业活着的。台湾生活条件比起大陆差很远,可是,当盛宣怀看到台湾蕴藏丰富的矿藏、四通八道的海路,他马上就意识到,这是一个发展现代工业的宝地!盛宣怀心头一阵激动,一头钻了进去,再也难以自拔。
  煤炭、钢铁、铁路、和远洋海运是十九世纪工业体系的四驾马车,煤炭是能源,钢铁是原材料,铁路是串起能源与原材料的交通纽带,而海运则能够把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世界各地的原材料运回来。
  台湾和朝鲜,兼具这四架马车!
  台湾北部,历来就盛产煤炭,刘铭传当政的时候,曾经开办煤矿,但因为管理不善,更因为缺乏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煤矿经营不见起色,产量极低,反倒亏了不少钱。不过,台湾北部,尤其是基隆一带的煤矿已经初具规模,现在,只需要在这些煤矿的基础上,引入现代化的设备和管理,就可以扩大生产。
  而朝鲜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其东海岸的无烟煤、西海岸的烟煤蕴藏量巨大。朴永烈依靠法国人的投资,已经在温泉一带建设了三座现代化的煤矿,产煤量每天高达五千吨。
  所以,盛宣怀按照能源为先、先易后难的原则,首先在台湾北部、朝鲜规划了十座大型煤矿,利用日本人提供的白银,从西方和日本购买了大批现代化采煤设备,对原有煤矿进行改造,同时,兴建新的煤矿。
  此后两年中,台湾、朝鲜两地煤炭工业迅猛发展,产量剧增。两地燃煤不仅完全能够供应本地工业、民用和军事,而且远销到日本、俄国、东南亚。同时,为过往船只提供燃煤,仅此一项,就为两地获得了数亿的现银收入。同时,煤矿大量招收采煤工人,为台湾和朝鲜民众提供了十几万人的就业岗位,煤矿工人收入激增,相当于十几万个家庭收入激增。此外,围绕煤炭工业兴起的服务业也为周边百姓带来了巨大的收入。两地民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煤炭工业初具规模后,盛宣怀随即开始了钢铁工业建设。钢铁是工业体系的骨架,没有钢铁,就没有制造业,没有制造业,工业就只能是一个靠卖原材料出口赚钱的低级水平。要发展钢铁,需要铁矿石,台湾的铁矿蕴藏量较为贫瘠,虽然也有砂铁矿,可以炼铁,但不能炼钢。然而,朝鲜的铁矿蕴藏量确实极为丰富,位于鸭绿江边的茂山铁矿,是一个超级矿山,铁矿石蕴藏量达三十亿吨,可谓是取之不竭!
  盛宣怀在朝鲜茂山和台湾西港各规划了一个钢铁厂,引进西方钢铁技术,利用日本的技术工人,于1896年下半年正式动工,茂山钢铁厂就地取材,而西港钢铁厂则是依靠来自朝鲜的铁矿石。一年后,两座钢铁厂竣工投产,年产钢铁一百万吨,随后,产量逐年提升,到了戊戌年,两地钢铁产量达到了三百万吨,不仅完全可以满足两地的需要,而且,还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成为两地又一个主要的外汇来源。
  有了燃煤和钢铁,下一步,就是铁路。刘铭传当政的时候,曾经规划个一个雄心勃勃的铁路建设计划。按照刘铭传的计划,将修建一条横贯台湾全岛的纵贯线,以台北为枢纽,向北通基隆,向南直达台南。然而,这个庞大的计划,由于缺乏经费,也由于大清国朝廷的冷漠,花了六年时间,仅仅只修建了台北到新竹99公里,就停止了。这条99公里的铁路,化了一百万两银子。
  在周宪章的全力支持下,盛宣怀重新启动了这个计划,并且,把原先的规划进一步延伸到了西港,与西港钢铁厂相连,号称纵贯线。1896年8月,纵贯线破土动工,由于有大把银子做后盾,铁路修建极其顺利,仅仅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全线贯通,纵贯线全线耗费白银五千万两,这原本是一笔巨款,然而,周宪章手里有的是钱,他不仅掌握着三亿两白银的日本赔偿款,而且,每年还有好几亿的煤炭和钢铁收入,五千万两银子,小菜一碟了!
  与此同时,从汉城到平壤的铁路也破土动工,并在1987年年底竣工通车,朝鲜终于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铁路,那些常年行走在泥泞小道上的朝鲜百姓,第一次坐上了风驰电掣的火车,心中充满了新奇感。
  到了戊戌年,台湾和朝鲜的铁路总长,超过了大清国所有铁路的总和!到达了八百公里,与日本铁路拥有量相差无几。


 第240章 腾飞(二)

  而港口建设,也是在同步进行,盛宣怀对台湾和朝鲜现有港口进行扩建,其中,重点建设的港口有西港、基隆、彰化、仁川、元山等五个港口,这些港口原本就是天然良港,经过进一步扩建,并引进西方港口技术,迅速成为台湾和朝鲜对外贸易的大门,台湾和朝鲜的煤炭、钢铁、黄金、黄铜、玉石、木材通过这些港口销往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大陆。
  能源、钢铁、交通运输形成体系后,制造业开始迅猛发展。盛宣怀引进了德国生产的轧机,轧机是制造业的母机,钢铁需要通过轧机锻造成各种各样的模具和设备。1896年,第一台轧机在台北落户,随着轧机的开工,各种制造业如雨后春笋,在台朝两地兴起,到1897年年初,台朝两地生产出了自己的铁轨、电缆、电机、纺织机械等一系列工业品。
  随后的三年中,周宪章有了自己的第一座兵工厂——台北兵工厂,台湾造的步枪、大炮、重机枪开始列装台湾和朝鲜的章军。位于西港的造船厂,可以生产小型商船和炮舰,虽然还不能建造大型巡洋舰,但可以为大型巡洋舰提供维修服务。章军海军可以独立自主地维护自己的战舰。
  与此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