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对,谁错?就让时间来证明一切吧。
杨度离开元首府的时候非常平静,他向每一个人问了好,元首府里的工作人员似乎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元首和总理在某些问题上的争论并不是一个秘密,虽然他们并不知道争论的起因。
当看到陶自强的时候,杨度微笑着对他说道:“谢谢你当年策划的那次绑架行动,不然我也无法娶到现在的妻子,不过现在我有两位夫人了,一个德龄,一个曾萍,这一切都是拜你当年所为,以后好好辅助元首!”
陶自强没有说什么,他向总理行了一个军礼。对于元首,陶自强是狂热地崇拜并甘愿为元首付出所有;而对于总理他却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为了这个国家,总理几乎付出了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精力。
杨度走了,走得没有什么遗憾,他要去追求自己理想中的国度。
在元首的办公室里,李国勇站在窗口看着杨度有些落寞的身影,心里有些发酸、发苦,在国家利益面前,私人的友情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
没有几天,中华帝国自成立以来政坛上最震荡的一件事发生了,帝国的总理杨度以健康原因,正式向元首提出辞呈,辞去包括中华帝国内阁总理,中华进步党领袖在内的一切职务,中华帝国最高元首李国勇很快也批准了这一辞呈。
中国政坛上的这一变故,让西方国家看得目瞪口呆,如果从1898年李国勇在苏州成立政务院开始算起的话,杨度在总理这个职位上呆了整十二年,被西方国家称为“不倒的总理”,中国的元首和总理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面对中外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杨度只是以“我在总理位置上坐了10多年,只觉得精力衰竭,每每有不能胜任的感觉”为理由来搪塞过去。
喜欢刨根问底的记者显然很不满意这样的回答,他们通过了所有可能采用的方式,采访了每一个他们认为可能有价值的人,才算隐隐弄清楚了两个人之间应该在政见上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才造成了杨度地辞职,而此后的进展也证实了他们的猜测。
闻讯的德国皇帝,英国首相,大犹太国的总统和议长等等,先后给李国勇发来了亲笔信,在表达遗憾的同时,希望不要影响到中国和自己国家的良好关系。
失去了一位优秀总理,好朋友的李国勇随即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他先是宣布自己兼任“中华进步党”领袖;接着任命前中国驻大犹太国公使,现内阁政策部部长,也就是杨度的大舅子,年轻的曾争为帝国第二任总理;接着成立了“海外事物部”,任命蒙古总督徐树铮为部长,这两个人加上外交部长陈金虎,三个人的组合,就是后人所津津乐道的中国政治舞台上的“铁血同盟”!
曾争虽然是杨度一手培养出来的接班人,而且还是杨度的大舅子,但曾争的治国理念更接近于李国勇的思想,同时由于他在杨度身边数年,杨度很多优秀的治国之道都能被他完整地继承下来,不至于出现什么大的动荡。
还没有等国人反应过来,李国勇立刻又成立了直接对自己负责的“国务理事会”,由财政部长王清源,经济建设部长曾道富,国防部长赵声,总参谋长蒋百里,党卫军全国副领袖、武装力量副总司令刘汉英组成,主要的任务是和内阁一起制定商量主要国策。
这一系列的动作,李国勇将全国的军政大权牢牢地控制在了自己手里。
为了消除因为杨度辞职而可能给军队带来的混乱,李国勇紧急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远在印度、越南等地的高级将领都被召回了南京。
“总理辞职的事我想你们也都听说了吧。”李国勇冷着脸说道。
将领们屏息静气,一声不发,站在他们的立场也很矛盾,元首和总理都是值得他们尊敬的人,而且两个人的私交比任何人都要深,这事发生得太突然,让这些将军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不要开口,等元首说出来为好。
果然过了一会李国勇说道:“外界都在议论总理为什么要辞职,我想你们也在同样议论,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实情,省得你们乱猜。皙子认为中国的战争打完了,现在应该安心发展国内建设,削减军队,召回海外驻军。但我的看法和他完全不一样,我认为帝国现有的军事力量还是不够,还要大力发展,为此我们发生了激烈地争论,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子的。”
元首的开诚布公让底下窃窃私语不断,在这一点上,身为职业军人的他们是完全站在元首这一边的,削减军队和召回海外驻军的建议简直是要了他们的命。
从国防军成立到现在,每战必胜,帝国的疆土被他们这些军人开拓出了多少大家有目共睹,现在连英法这些军事强国都要请求国防军的帮助,这个时候削减军队不摆明了是卸磨杀驴,寒了将士的心?
士兵的士气往往要经过几十、上百仗才能够累积出来,难道因为哪个人的念头而让用血汗生命积累出来的信心毁于一旦?
吴佩孚第一个说道:“我本人是相当敬佩尊敬总理的,在人格操守上,他甚至是我们的楷模,但总理的这个建议似乎有些欠妥。”
素来坦诚待人,天地无私的蔡锷也说道:“是的,在人格操守,治理国家上,我想我们谁都比不过总理,可是总理不太了解军队的情况,先不说别的,光是削减军队这一条,只怕立刻会激怒士兵,激起他们的严重不满,甚至会引发兵变,难道才胜利就让他们退伍?”
李国勇挥挥手让两个人坐了下来:“我召开这个会议不是让你们批评总理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李国勇也经常犯错误;今天把你们叫到这,是给大家统一一个思想,让大家有打大仗,打硬仗的思想准备,方震,把你对世界军事格局的思路和大家说一下。”
总参谋长蒋百里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向所有的将领讲解了欧洲主要强国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为什么他认为列强间必然会爆发一场惊天大战的原因。
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霸权。由于德国军方的强硬态度,不仅夺取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而且还侮辱性地让普鲁士皇帝在法国凡尔赛宫的镜厅里加冕为德意志皇帝,这导致法德之间的仇恨不共戴天。为收复失地和恢复国家荣耀,法国无时无刻不在指望如何向德国复仇,法国外交始终在寻求对付德国的盟友,而德国也始终警惕法国的东山再起,尽量孤立它。
这时候英国很快发现,统一的德国很快成为了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日不落帝国”的霸主地位,因此在利益地驱使下,英法两国紧密地走到了一起。
法国为了对德复仇,与宿敌英国协调了殖民地冲突,与俄国成为了盟友,花大价钱争取到了意大利的中立,与传统盟国土耳其和奥地利反目成仇,它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一个目的,击败德国报仇!
德国当然不甘心这种局面,他们也在积极寻求盟友,时刻准备着一场全面战争,在这个基础上,对抗“三国协约”的“三国同盟”成立了。
欧洲是所谓民意至上的民主时代,法国的民意便是要求收复失地和对德复仇,英国的民意便是“谁要避免内战,谁就要去当帝国主义分子”。
德国、俄国和奥匈帝国虽然不是民主国家,但是这种专制国家却对民意更加敏感。而这几个国家的人民视正常的外交妥协为奇耻大辱,而对危险的军事冲突欢呼雀跃。
第299章 新的党派
说到这蒋百里看这些将军们听的津津有味,继续说了下去:“德意志帝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曾经说过,‘欧洲大国总有一天会为了几个巴尔干的蠢货打一场欧洲大战的’,我想这句话也许会被他不幸言中。”
俾斯麦的话正在一步步验证中,此时世界的局势是奥地利的外交被塞尔维亚牵制,德国的外交被奥地利牵制,俄国的外交被德国牵制,法国的外交被俄国牵制,英国的外交被法国牵制,最终欧洲的各大国统统被巴尔干局势所左右。
英国的克劳爵士曾经对德国针对英国霸权的各种挑战性的态度进行了一番战略分析。他指出,德国其持续增长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实力也将会自然而然的导致现实性的后果,即德国称霸全欧甚至全世界。
因此,对于英国决策层来说,合理的结论就是:不管德国统治集团抱有什么意图,英国将会建立反德联盟以求彻底地消除这种威胁,就像当年建立反法联盟以消除法国的威胁一样。这就意味着英国打算通过联盟战争来消灭本国霸权的挑战者,而且不达目的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