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曾和荣飞探讨过农村致富的问题。荣飞最令邢芳满意的是对农民抱有深切的同情,这和他在农村度过童年有很大的关系。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老话依然适用于农村。傅家堡脱胎换骨的变化就是例证。如果没有傅家堡实业,即使是地理位置比十里坡优越的多的傅家堡,也绝不会像今天农业人口缩减至30%。随着大批劳力进入工业领域,村人的收入成倍的增加了。现在傅家堡已是北阳市所辖农村中一流的富裕村。带来的变化是深刻的,邢芳无数次去过傅家堡,印象最深的就是新房子越来越多。虽然荣飞他们规划着统一村民住宅,将傅家堡改造成新城镇。但村人还是迫不及待地拿着这几年攒下的钱起房盖屋了。由于新房子都在外扩,引发了与傅家堡开发区整体规划的矛盾,村委会和支部不得不将很大的精力放在村民的思想工作上。现在由傅家堡实业出资,陶氏兴建的傅家堡住宅楼工程已经开工,第一批六栋六层住宅楼中的四栋将规划为傅家堡村民的住宅。荣飞希望能用事实说服村民们改变几千年固有的生活习惯,导入更加文明健康现代的生活方式。
现在联投要成立慈善基金会了。邢芳希望基金会对空山和十里坡进行倾斜性扶持。虽然拒绝了丈夫要她担任基金会负责人的请求,邢芳有些惆怅,如果那个落后贫困的山村能在自己手里致富文明起来,该是多么幸福的事?但是,帮急不帮穷的古训她是明白的,傅家堡有越来越庞大的实业支撑,其中经过大力扩充的饲料厂今年的产值和收入将逼近亿元大关了。十里坡有什么?基金会可以帮助整修学校,也可以帮助修路修桥,但不能将钱按月发至村民手中吧?邢芳于是产生一个念头,既然三姐可以来北阳生活的很好,可不可以将二姐和彪子都迁来北阳呢?以荣飞的实力,安置他们和为他们寻找工作不是难事吧?随即想到福常,二姐的两个孩子都该转学出来了,留在村里或乡里,上大学的概率不到5%。这样会给丈夫增添多少负担呢?该怎么跟他开口呢?
邢芳的担忧来自荣飞对亲人的态度。荣飞对妻族的关心似乎超过了自己的家族。这正是引起邢芳不安的地方。一般感觉,他可以甩给家里几十万了事。但荣飞一直没有那样做。对父母如此,对弟弟们也如此。除非有大事,荣飞一般不主动给家里钱。邢芳也知道丈夫并非小气之人,对傅家堡学校的巨款到现在筹建基金会以及基金会的计划,拿出的钱都是数以十万计吧?为什么荣飞不给家里更多的钱,或许是他自己的生活习惯所致,感觉到家人的钱足够了?荣飞确实生活简朴,除去有辆不错的专车,其他方面真的没有大富翁的派头,吃饭穿衣都非常的随便,爱好也不多,平时逛逛书店买几册图书能花多少钱?耳朵里偶尔也听到一些牢骚,她不想告诉丈夫。但还是觉得丈夫似乎应当改变一下自己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和家人的关系更亲密一些。
第三卷 横空出世 第八十六节 最喜欢的名歌
不知不觉中又迎来了一届世界杯。五月初李粤明就打电话问荣飞对第十四届世界杯夺冠人选的看法。老李在八六年尝到了甜头,连带着他的至交朋友对他也充满了期望。李粤明似乎对赌博有几大的兴趣,他现在在香港也是上等人了,平时总喜欢看赛马,还准备养二匹纯**玩玩。那可是烧钱的玩意,从英国买一匹纯种赛马没有二千万港元买不到什么好货。
对于十四届世界杯荣飞的记忆就不深了,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闭幕都记不清楚。那时他好像在北重很忙,很少看球赛。只记得是德国人夺冠了。这时候德国尚未真正统一,夺冠的应当是西德队。
用彩票挣上几百万比较容易,也就是玩玩。搞大了或许有些后遗症。试想投入几千万买德国队获胜一定会引起博彩公司的注意,虽然起步于足球彩票,但荣飞已经不在意用这点先知先觉来挣钱,而且,他发现梦境也不一定那么可靠。
对于李粤明吞吞吐吐的“咨询”。荣飞感到好笑,老李这几年日子过得顺风顺水,明华服装已经完全走上正轨,在企业上市后资金出现富余,李粤明等人提出在越南收购服装厂的建议,涉及到经营向的重大调整,需要董事会的批准。李粤明提出在近期召开董事会的建议被荣飞采纳,因为荣飞手头的事情太多,而他又是第一大股东,手里捏着明华服装44%的股权,最后商定会议在北京召开。
明华服装国内的九家分公司运转基本都良好,89年总营业规模达到4。4亿,利润1。4亿。90年预计可以突破6亿和2亿。明华服装手里确实有钱,扩张是肯定的,李粤明提出的对外扩张荣飞还没想好。
自明华服装成立,基本上走成衣制造的路子,虽然在广州有个规模不小的设计室,养着上百名设计师,产品包括羽绒服、西服、休闲服、职业装、童装和牛仔系列,但仍算专业化经营。明华没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厂,产业链并未向上延伸。李粤明的电话让荣飞打起了纺织厂的主意,如果能收购或控股北阳纺织厂,明华服装手里的资金也算有了用处,抢占上游阵位,也是一个思路。
思绪锁在纺织厂。纺织业一直是中国传统的出口强势产业,说穿了也辛酸,不过是沾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这样的低成本不说也罢。
荣飞算是纺织厂子弟,不过因为在奶奶身边长大的缘故,很少到父母的单位去。只有一次,大概是高中时期吧,钥匙落在家里,去厂里找父亲要钥匙,没找到,在父亲同事的陪同下到母亲所在的细沙车间,震耳的机器轰鸣让人面对面都听不清楚,难怪纺织女工个个都是大嗓门。
从八十年到中期,北阳纺织厂就是半死不活的,职工的收入下降的厉害,工资拖欠,更不用说奖金了。后来干脆搞起了休长假,父母在家休息了好几年了。他们现在肯定感觉不到休息的痛苦,那些没有其他挣钱门路的就难了。但是,纺织厂是国营厂,现在肯定不允许私企兼并,恐怕连联营都不行。
荣飞揉揉额角,心里烦的厉害。国企的体制就是这样,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厂子搞成这样,那个谢慰山依旧呆在厂长的宝座上,风雨不动安如山,据说还当选人大代表呢。这个王八蛋,巧取豪夺将奶奶视为命根子的金条低价买去,老子将来一定让他吐出来!
荣飞打电话给王峰,说想见程市长一面。王峰回电话说晚上九点到程市长家吧,白天他实在是没有时间了。晚上荣飞跟程恪说起关于纺织厂的想法,程恪立即否决了。
“现在的政治空气不允许这样做。你不可能不注意时政,姓资姓社的问题一直在理论界争着,”他一脸的疲倦,“北阳纺织厂的问题市里一直在关注,也想着通过改造和技术升级让其起死回生。经委主持搞了二个方案,连市长办公会都没通过。经委也有改制的念头,想通过纺织业内的兼并重组,整合资源,再搞点银行贷款。但银根收的这样紧,纺织厂的形势又是那样------你倒是有资金,但国企被民营兼并还是个雷区,省里也比较慎重。还是放一放吧。”
只好放一放了。程恪的话语里并不反对荣飞的建议,“你觉得明华吃掉纺织厂,可以救活这个老国企吗?”
“好的经验有两个特点,简单和可以复制。”荣飞沉吟道,“我预感到可以。明华的机制比较活,在解决装备和市场外,再激活内部的人事和分配,没有理由搞不好。”
“是不是还想着将纺织厂迁出去,做那块地的文章?我跟你说,农机厂,印刷厂等案例引起了省市两级的关注,建斌书记曾过问起过,没有明确表态。房地产这块比较敏感,不次于国企改制,陶氏建筑以后的经营要注意呢,别引起什么不必要的麻烦。”
程恪是好意。荣飞心里明白。
“这次你表弟的事,不必通过媒体嘛。跟我说一声,小范围就可以解决掉。公安的作风跟其他垄断行业有共同之处,我心里明白的很。你这样做,树敌过多,完全不必要。”程恪不忘敲打一下荣飞。
“程伯伯,我知道通过你可以解决。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你,我前天请《北阳经济观察》的编辑吃饭,算是向他们慰问压惊吧。他们就受到很大的压力。我一直想一个问题,什么时候特权思想可以消除呢?”
程恪目光炯炯地看着他。荣飞继续说,“《经济观察》跟联投有着密切的经济往来,这是事实。联投每年送给他们的广告费足有上百万了。否则他们也不会刊登那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