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经解说 六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危难之时,常得神力扶持,令不陷于魔地。

善男子,行菩萨道与修阿罗汉果的行者,旨趣上有如是大的分别。因此,持大志愿、胸怀宇宙众生的前者,以其量大故,称作大乘的行者。

(四)十地菩萨的境界

善男子,已入圣位的菩萨,可以其道行功德深浅,方便分作十个阶位,这就是十地了。

这十个阶位,只是令行者有所依循,作指南针,稍窥修道能成之境界,以作精进之目标而已。因此,不要为文字所累,固执等级高下之别,堕下拘泥之罗网,阻碍上进的道路。

善男子,第一阶位是‘欢喜地’。

处于此初地的菩萨,由初次见道,及亲历出世间的妙境,而获得了圣性,自此与一般凡夫有别,对世间的看法,完全改观了。

他对世间一切生灭法,有了确实的个人体验,扫除了一般凡夫所持有的妄执,真正明白一切法本空、无我、与万法唯心的真义。

他从凡夫颠倒的境界,进入—个崭新的精神领域。面对无尽的新事物与可能性,他的胸襟与思想,与从前有天渊之别。修道的事业,至此,真是欲罢不能。

他从亲自证知佛法的真实性,知道走对了道路而欢慰莫名,喜不自胜。就是这缘故,此初地称为‘欢喜地’。

善男子,第二阶位是‘离垢地’。

处于二地的菩萨,亲证圣道的本质,了知你我同体的真义,思想言行、因而净化;从前的污染行为,现在再不生起;—切的身口意活动,都自然地依圣道而行;戒律圆满具足,不须力强而至;在道德上,已绝无过失污垢,真的堪作天人的模范了。

他从了解众生与万物间的真正关系而远离污垢的行为。就是这缘故,此二地称为‘离垢地’。

善男子,第三阶位是‘发光地’。

处于三地的菩萨,从对实相的体证,而起智慧的光芒;对众生的种种愚痴与过错,悉能了解,且能起无尽的容忍、宽恕与怜悯。

他的慧力,使他能看破一切虚妄,能忍一切凡愚所难忍的事情,心境仍然保持湛然不动,自身不受其扰,反要伺机度化一切堪闻解脱法的众生。

他好比一盏智慧的明灯,发出无尽的智慧光芒,照现众生的痴迷颠倒,以光芒驱除黑暗,以智慧除去愚蒙。就是这缘故,此三地称为‘发光地’。

善男子,第四阶位是‘焰慧地’。

处于四地的菩萨,既已亲身体会诸法与众生的虚妄不实,便能起完全的勇毅,对—切都无所畏惧。因此,能为众生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仍然没有丝毫退缩。

他越能为众生做事吃苦,他的智慧与力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了。

此地的菩萨,由救世的事业,锻炼出极高的智慧,慧力高涨如巨大的火焰。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焰慧地’。

善男子,第五阶位是‘极难胜地’。

处于五地的菩萨,由于智慧的高涨,不再为虚妄颠倒所惑,因此,堪得完全的三昧,能修至极深的禅定境界。

他在定中,能凭其智慧力,观照世间与出世间—切微妙难宣的法,善能分别真妄,掌握宇宙运行的原理,更能以慧力引用禅定之力,随顺世间与出世间法,起极大的神通变化。

他的慧力与神通,难测难量。宇宙之内,能胜于他的已寥寥无几。就是这缘故,此五地称为‘极难胜地’。

善男子,第六阶位是‘现前地’。

处于六地的菩萨,由于已得完全的三昧定力与智慧,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法的本相,都难逃他的法眼,必要如实地出现于他的面前,没有蒙骗欺诈他的可能。

慧力与定力,使他能随心所欲地应用宇宙的法则,成就他心中所想的一切,使它们合乎他的心意,出现于他指定的地方。

他能以定力成就一切,随意的使其出现于他跟前。就是这缘故,此六地称为‘现前地’。

善男子,第七阶位是‘远行地’。

处于七地的菩萨,私心泯灭,为了众生,无处不到,无时不在,恒以大慈悲、方便智,点化愚痴,救灾解难,又以智慧定力,指导后学菩萨,使能增长慧命,疾得圣果。

他现在肩负了极重要的任务,要教育与救度已发心和未发心修行的众生,正是任重道远的时候。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远行地’。

善男子,第八阶位是‘不动地’。

处于八地的菩萨,虽道行深远难昆,却不恃已得一切智慧神通,兼且功德宏大,而稍生怠惰之意,救世度众的努力、也绝不稍为松懈。

于圆满度世作佛的宏愿,他能恒久地乐此不倦,道心水不动摇、永不退转。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不动地’。

善男子,第九阶位是‘善慧地’。

处于九地的菩萨,善能使用一切智慧神力,起无量神变;于制心造物上,已进入至善的境界;能弘法度众于十方无碍;恒为一切菩萨所敬重,堪作大菩萨之师。

他能如是善用慧力,教化菩萨与凡夫一体无误。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善慧地’。

善男子,第十阶位是‘法云地’。

处于十地的菩萨,智慧、力量与解脱已达究竟,更因能善于运用这些能力,济世的功德、便没有穷尽,能够利乐有情,永无止境。

天上的浮云,能为万物遮挡烈日,使免受蒸晒之苦;又能下降雨露,滋养维持它们的生命。

十地的菩萨,却能以法云,遮去逼迫众生的苦恼;更以法雨,滋养众生的慧命,令得增长。

十地的菩萨,已成一切众生的守护者、一切解脱的泉源,如云雨对众生一样重要。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法云地’。

善男子,‘法云地’就是菩萨修行能达的最高境界了。

得到无上的智慧、神通与解脱,成为众生的守护、解脱的泉源,行者便登上最高的阶位,成为一位六道的救主、菩萨的导师,一位法身遍于宇宙的觉者佛陀了。

(五)大乘、小乘同归一乘

为什么修行佛法的人有大小二乘之分,修小乘法的人,虽断生死,然只证阿罗汉的果位,远不及修大乘菩萨道的圣者所得的智慧、力量与解脱呢?

善男子,众生的根器不同,志向有异。同一法,是不可能适应所有众生的。众生限于根器与志向,所追寻的解脱也自然是迥然不同了。

若人深厌世间生老病死、所求不得、失荣受辱诸苦,视三界如火宅,急求解脱离舍,那么,他就自然希望过那些没有劳苦、自由自在、没有责任与抱负的阿罗汉生活,但求止息生死轮转,住于离苦解脱,对六道受苦众生,便漠不关心了。

阿罗汉们看透世间的虚幻,却没有慈悲之心和度世的志向,不愿重生于六道,指点迷途。因此,更大的智慧、力量与解脱,对他们也没有任何用处了。

善男子,以自觉觉他为事业的菩萨就不同了。

他们自愿长久往返六道之中,遇灾救灾,遇苦救苦,恒为众生服务,指导离苦得乐之法。因此,获得更大的智慧、力量与解脱就有必要了。

由初发心、未证圣果的地前凡夫菩萨,以至十地大菩萨,皆以大悲为愿,以济度众生为己任。虽然自己业力清净,不须轮转受生,但是为了慈悲之故,不愿众生恒处苦恼的生死海中,无依无援,故皆乘愿再来;不贪著无生无灭的法身,却常起体用;不避艰辛,度有缘之众。

善男子,大乘小乘之别,就在于救世与自安之别了。

小乘的圣者或行者,会否回小向大,加入菩萨救世的行列呢?

善男子,小乘行者,行道稍见道迹,便知世间生灭之不实,事由心生,—切皆能为自己作主的道理。因此,对二界畏惧与厌离之心,便随神识之增强而减弱。若遇因缘,便起慈悲之心,回小向大,不再执涅槃不舍,转行大乘法,不作自了汉。

因此,诸佛及大菩萨,常伺机点化,激励小乘行者之志向,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同行救世之事业,使能开拓潜藏的慧力佛性,令所到之处,皆是涅槃净土,处处自在安乐,不须身处六道之外,方得安稳。这样,才足真正彻底的解脱。

善男子,众生根器不同,秉性各异。因此,大小二乘入佛之门,各有其利,但究竟同归一路,趣向—佛乘,解脱同一无异。

就是这缘故,小乘法实是入佛之初阶、权宜之说而已。

佛法从来只有—乘,无二亦无三。

第十二章 如来的种性

(一)如来十号

善男子,真如体内的佛种除去无明,圆满地成熟了,便成为一位觉者、一位佛陀。他的智慧、力量、解脱与慈悲已发展至最高的境界。在他之上,再没有任何更高形态的有情生命了。

众生可以通过对如来及他专用的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