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匠人我用荷包装,手拿金绳系梁棒,恭贺主人大吉昌!”边将布包抛入由卫东双手捧起的箩筐中。这一就是“接包”,意思就是接住财宝。
卫东“接包”后,在声声鞭炮声,烟雾迷漫中,卫方师傅一边说着“抛梁抛到东,东方日出满堂红;抛梁抛到西,麒麟送子挂双喜;抛梁抛到南,子孙代代做状元;抛梁抛到北,囤囤白米年年满”。一边将糖果、花生、馒头、铜钱、“金元宝”等从梁上抛向四周,让这些看热闹的男女老幼争抢。亲戚朋友们都图个高兴,叶雨等年轻人更是带头起哄哄抢,还有以李晓林为首的一群小孩子凑趣,场面空前热闹。
“舅公,您老先和爹聊着啊,您看我们都没有时间来照顾您老。”上梁结束后,卫东看见了坐在坝子里和叶世全一起喝茶摆龙门阵的舅公,忙上前招呼。
“你这孩子,舅公还见外不成,看着你们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看看这修得宽敞明亮的新房子,这上梁风光场面,舅公替你们高兴啊。”八十多岁精瘦的老人,精神矍铄,满面红光,显然真的是激动了。
“你去忙你的吧,这儿有我呢。”都说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没想到,在叶世全这个老丈人的眼里对这大女婿也是满满的欣慰。自己的眼光的确不错,十里八乡的,能靠双手挣出这份家业的人并不多。
“听英儿说,加上我们家的,共借了八百元钱。管他的,让他们慢慢挣来还,终归是干了一件大事。”叶世全看着卫东忙碌的背影,和舅舅摆起了这些年这孩子都做了些什么活,怎么挣来了修房的钱。
“拖着两个孩子,小的还罚了三百的款;大的近一两年经常生疮害病,英儿他们也算是能干的了。”经历了人生沧桑的舅公称赞道。
隔壁的卫华家,也同样经历这一场喜庆大事。兰芳看着隔壁的热闹远在自己家之上,悄悄的回屋,把封给工匠师傅、帮工的红包全部由一块二毛钱的月月红加成了四块钱的四季发财。我就不信,比不赢你家,兰芳边封红包边暗暗发誓。
“二婶,你家卫国帮卫东的红包是多少?”第二天,在井边洗衣服的赵霞八卦的问着旁边的罗二婶。“我给兰芳帮忙煮饭,给我封了个四季发财。”
“四块啊,卫华家这次还大方呢。卫国从来不和我谈这些事。”罗二婶心里也想知道这卫东家的红包是多少。
“就是,这两家人做什么都拼着来。啧啧,可苦了我们这些了,帮忙要帮两家,送礼也要送两家,吃酒却只能分成两批分别去吃,不划算。”赵梅故意开着玩笑。她从卫民口中知道这两家要修房时,就知道,自己又要准备两份礼了。
“赵嫂子,你就多去吃两顿就吃回来了嘛。”赵梅的话惹得井边洗衣服的七八个妇女哄堂大笑,大家七嘴八舌的谈笑着。李家沟从来不缺少这些场面。
------题外话------
关于上梁的礼仪和忌讳,很多緢节竹子都记不太清了。这些传统的国粹被钢筋混泥土掩埋了。叹口气“可惜了”!
正文 第六十七节 新房子
待小青瓦盖好后,新房也就算是修好了。只是屋里粉刷墙面,地面打三合土,都是要些人工来做。在叶世全的主持下,叶雨和两个妹夫又做了一次长年的工作,直到腊月二十四才完工打道回府。
刚修好的房子是没办法搬进去过新年了。好在卫红夫妻俩因为过年不好买火车票,决定把假期调到正月过完后再休。他们回来时,卫东刚好可以搬进新家。
今年过年所有的乐趣远远没有一家人对搬新家的激情来得实在。所以,感觉这个年没有什么特别的就跨过了。
初三这天,杨氏及叶平叶红一起来给李晓晓庆祝十岁的生日,晓晓晓林这俩孩子特别高兴。一般情况下,农村里孩子过生日煮两个蛋,就说这一年在灾病面前像这两个蛋一样,一滚就过去了,家里也不会有人客的。但满十岁是孩子第一个大生,是要庆祝一番的。杨氏买了一套新衣服弥补了因为经济紧张爸爸妈妈过年时没有买新衣服的缺憾。而让晓晓特别喜欢是叶平新手给打的一件带镂空的红色毛衣。叶红则给晓晓打了一条三角形的围巾,用毛线勾了好几朵颜色各异的花,分别镶了金色和银色的线,这些行头足以让晓晓在全校出尽风头了。这年月,随着南下打工回来的人增多,年轻人的穿着打扮上越来越时尚。像李晓晓这些十来岁的孩子们更趋向于这些样式新潮的毛衣和头花。
“妈妈,我要这个。”准备搬新家了,楼下房间夫妇俩一间,给王氏留一间,楼上姐弟俩一人一间,晓晓一眼瞧上了门口就是十二个平方的阳台这个房间。
“你要就你要嘛,我又不会跟你抢。”晓林对姐姐突然的小家子气很无奈,这个阳台做做作业,看看书,的确不错。只是和隔壁的挨得太近了。只隔了一个阳沟,阳台边沿的水泥平面都快挨着了,一步跨过去都不用担心会失足掉下去,空隙根本不足以容纳一个人的宽度。这两家都是老死不相往来的,要不然,从阳台过去远远快于从两家的大门进出了。
“晓晓,你这朵头花好漂亮,和真的一样”开学后,古燕看晓晓这几天一天换一朵头花,很羡慕她有这么个心灵手巧的姨妈。
“你喜欢啊,我明天带一朵送你。”晓晓和古燕的关系很好,像书上所说的超过普通同学的那种好朋友就是这样吧。她决定把唯一那朵从没戴过的花送给她。
“真的,太好了。”古燕忍不住高兴的跳起来,家里的月月红开花了,自己明天也给晓晓带几枝过来。
“这月月红不像玫瑰,花瓣要少两层,但每个月都开花,也很漂亮。”望着手中粉红色的花朵,晓晓很高兴,自己一朵永不凋谢的花换了带着淡淡花香的月月红。朋友之间就这样,有好的东西要相互分享。
“你拿回家插水瓶里,可以养几天。如果栽在泥土里,运气好的话还能活下去。”想着古燕的话,晓晓一回到家,就四处找瓶子装水养花。楼下楼上翻了个遍,都没有透明的玻璃瓶,又跑到马利和卫红家找看了一番。
“这孩子,找瓶子干嘛。看这个行不?”王氏拿出一个水果罐头瓶子给晓晓看。长长的椭圆形透明玻璃瓶,没有电视上看到的那些花瓶漂亮,但比妈妈拿出来的那些黑漆漆的又矮又圆的陶罐好多了。谢过王氏兴冲冲的回家装上水插上月月红,放在房间的书柜上。这书柜还是卫方用修房的边角余料给拼做的。瞬间就觉得这个房间都充满了活力。很满意这种改变。晓晓决定把外面的阳台上也种上鲜花。
姐弟二人发动同学找些指甲花、粉朵花、牵牛花的种子,星期天找出破旧的盆盆罐罐装上泥土种下了花种,费劲的搬上楼,一排排的摆放后时时浇水,天天盼着发芽长大开花。晓晓也把古燕摘的月月红枝条插了些在盆子里,好运的发现枝条上的叶子一直绿油油的,成活了!看两个孩子做这些兴趣浓厚,叶英也没有阻拦他们。卫东在后山干活时还帮忙挖了两棵长得很茂盛的栀子花挑了回来,还帮忙挑了些泥土上楼,种好后发现,这个十多个平方的阳台已经达到小花园的规模了。一家人都盼着花开香飘四方。
“晓峰,你的新家好宽大明亮,看,你在房间外的这个阳台做作业看书都很巴适。”星期天,赵霞带着晓山到兰芳的新家串门。两个女人在那儿低声交谈着,晓峰就邀请了晓山去楼上自己的房间玩。站在楼上,抬眼望去,李家沟一片低矮的房子都被踩在脚下,又一次,晓山嫌弃村边那个自己的家。他也想爸爸妈妈能修楼房,但听他们说自己家里三五年内是没有这个经济条件了。妈妈甚至说“要想修房子,你就自己去挣钱,你看你卫红叔叔夫妻俩在广东打工,才几年就修了那么大的房子。等你长大满了十六岁就可以去打工了,这个房子,我还指望着你来修呢。”是的,等两年,自己十六岁,初中也毕业了,能办身份证就出去打工,挣了钱回来也修这么一个楼房,这一刻,李晓山下了决心,也为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做出了规划。
“晓山哥,你看,我们家离晓林家好近。你说要不是他们大人不合,这会儿我们都可以从这儿一步跨过去,找他玩了。”李晓峰对近在咫尺却不能横跨的这条阳沟很是遗憾。
“就是,一条缝隙这么窄,一步就过去了。等我,我过去看看。”话音刚落,李晓山脚已离地,窜上一米多高的阳台边沿,左脚一步就已经搭在了李晓林的家的阳台边沿了。跳下去,落地时冲在那儿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