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像少给了人家一样,很是尴尬,忙说,谢谢老股长,谢谢老股长。说完,就收回了这多支出的现金。
(看过此书,若觉得还不错的话,请放入藏书架,下次登陆时,直接在书架中就可以观看,无须繁琐查找。)
第一卷 县乡经历 第三章 差错难免(下)
预算股长早已对志坚说过,等到了月底,我再指导着你把这些单据归归类,制制凭证,干上两、三个月后就熟悉了。
可是到了月底,股长工作忙了起来,他就吩咐任职不久的副股长即志坚对桌的秦女士抽空帮他把帐给理顺了。这一位也忙,白天各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不断前来送报表,多少也得接待一下,所以抽不出大空。局里反正已经给志坚安排了单职工宿舍,她就告诉他近几天内抽出个晚上加加班。等到了那天铺开摊子,两人按部就班地一步步紧着赶的时候,志坚又感到当时所干的与几天前老股长讲的有不太一样的地方。可具体是身旁这位作指导,他又提不出个反驳的意见,只好随着打下手。副股长的孩子小,工作了仅有一个小时,保姆已领着她两、三岁的小孩进了办公室,这样以来她指导、监督就不那么细心了。他见此情景,硬充自己能行,说如果还有不清楚的,上班时再问你。对方就顺水推舟,领着一大一小回了自己温馨的家中。只剩下他一个人,照葫芦画瓢地继续干了下去。
整整两排办公室就他自己,加班也不能时间太长,再说有几个要制的凭证他对其归类不太明了,会计分录又记不准确,就记了张纸条,等待过后请教老师。然后把账本、凭证整理了一下,分别放入橱子和抽屉中,便熄灯,关门,回了宿舍。
第二天看这位副股长不太忙的时候,志坚就几个疑难点请教她。不过他觉得其中两个问题她还讲得不够透彻,又要趁她不在,老股长也不太忙的情况下,再请这后一位作指导。比如说把帐拢起来后,与现金相核对的具体方法,就是对方指导后才弄明白的。这副股长虽然具体审核各单位送来的报表,但是她针对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从没干过,又加上是文革后期的中专生,在校的学习成绩也不一定好,指导这个预先没看过专业教材,生插根儿干工作的人效果就不见得好了。再说那时还没实行考职称、办上岗证的制度,大、中专毕业生的教材又都是自己的,人们还想不到让志坚这样的新手先看看书。老同事向对方讲时觉得明白,但新手仅凭记忆,短时间内能记得了多少?结果一对帐,短款一百三十多元,这个数目,就相当于现在的一千还多。他就慌了手脚。不过这时他还不敢告诉别人,只向作具体指导的说了一下。对方认为是帐上哪个地方搞错了,说等忙过来,再帮着给理一理。因为报表有截止日期,他就按当时结帐的数字作了报表。
这成了志坚的一块大心病,如果只是账错了,自己多费点时间多花些精力就可以得到纠正。如果是短款,那又是短在哪儿,是多支给熟人了还是多支给生人了?若真是短款,就好比女人家作出了丢人的事,再也无法挽回。他想到这里,就越对当初承担下这一会计工作的举措后悔莫及。
这次短款事故,他就像那刚上笼的馒头中间停了一下火,蒸出来后既小又硬,咬一口累牙,看一眼反胃。
等到副股长及别的同事把本县各单位的报表汇总起来报到市局,又好几天过去了。她回过头来再帮着志坚把上月凭证核对一遍后,只纠正了很小数额的差错,短款仍然在百元以上。他又紧张起来,遂周围、前后地细想,记起第一个月因单位还没购买保险柜,凡是当天抽屉里有超过二、三百元的现金,就塞到自己的提包里带回家,直接放在上了锁的存放衣服的木箱中。想到这事后,回到家又是翻箱倒柜,又是问玉琴。可是对方说虽然我有钥匙,不过你是晚上放了钱,早晨就取走,而且这种现象也不多,我就没见到过你的钱。
他再找别的原因,可希望越来越渺茫,而且越发意识到发工资时出现差错的可能性最大,那就无从查找了。最后剩下个唯一的希望,就是再到月末结帐时,先把现金盘好点,然后结完帐看帐实是否相符。因为在此之前,他通过请教老股长,弄清上次盘点时自己手中的现金和单据所截止时间有点交叉,这次再不能那样办了。这次月底盘点时,他在相应的方面多加注意,结帐时也特别细心。结果出来后,帐实相核对累计短款又变成了一百六十多元,他就又紧张起来。经过两个月的时间,一般的会计业务他已大体弄懂,知道再查也无望,花钱买教训吧。不过仍抱有一线希望,即公家是否能承担一部分损失。在正、副股长明了这一实际短款问题的情况下,他向副局长作了汇报。当领导的听取了自从发现短款以后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然后询问了几个细节问题,又安慰他本人几句,可当时并没表态。
几天后,副局长见到他说,你这事我向局长汇报过了,按照财务制度,出现短款由经管人员个人承担,不过因为咱们局财务刚独立,指导人员把关不严,我们作领导的也没能及时检查一下,你又是新手;针对这种情况;先定个临时措施,你把首次发现短款多少,到了第二个月又查清短款多少,把它记下来,再本人签上名,预算股的股长作个证明人也要签一下,把它先放在保险柜里临时顶帐,说不定以后能查得出来。他看到当时自己不赔钱,就及时地按照副局长说的去办。这样,他心情上时而紧张时而缓解的一段特殊日子总算暂时度过去了。
(看过此书,若觉得还不错的话,请放入藏书架,下次登陆时,直接在书架中就可以观看,无须繁琐查找。)
第一卷 县乡经历 第四章 外出旅游一心两用(上)
志坚同刚转业的老同学增福久别重逢已经有一年了,财政局搬出县府大院后,两人见面的机会就很少。最近他从其他同学那里听说,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新建了地级市,组织上同时抽调大批有着大中专文凭的干部充实到市一级的党政部门,增福也被选拔去了市府办公室。这次上调人员,县财政局也抽调了两人,他也想去,他的大姐和姐夫在市区附近工作,虽然新建市条件不太好,终究比小县城发展快,何况妻子玉琴往县城调了几年都没办成。可是他没有专业文凭,就无从谈起,每天仍然是收发报纸,几天内来了文件登记一下及干点相关方面的工作。局里需要购买文具及日常用品时,他去跑跑脚。像逢年过节,单位把职工所需要的副食品及肉菜之类统一采购回来后,他就要费点功夫,这样,平时放点木料、杂物的仓库钥匙就由他保管。仓库紧靠职工住宅,一次他去开门准备将几只扫把拿到办公室。这时预算股副股长走出家门,见到仓库门开着,志坚在里面整理东西,她便走上前去,有话没话地说了几句好听的,然后神神秘秘脸色娇好地向他要两个笤帚,一个扫把自己用用。志坚恐怕局长或同事们碰上,本不愿意给她,可是碍于对方曾作过自己的老师,遂惦其双方取这重头,便满足了她的要求。可是他心中嘀咕:大概女人想占点小便宜的比例大一些,还当过我的老师呢,不失了身份么?假如我和她调个个儿,决不会作出这种事。
几天后,志坚先到商店购买了二十本工作笔记,二十枝圆珠笔,五打铅笔,后又去了开户银行准备提部分现金。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县公路局的会计丽娜也走进了营业厅。因为这位在当年谈对象时,和志坚的这门亲事失之交臂。这后来他进了县财政局,刚上来又同预算股一个办公室,凑巧第一天报到双方就对上了号。丽娜是会计,每月报表时,一般都能见到志坚,就简短地搭上两句话。虽然相当年两人没有见面,可她在县城工作,又互传递过照片,他的家离县城仅二、三里路,亲朋好友、当时媒人自会代传信息。原先不认识,可如今一见面都立刻明白了,正所谓新面孔、老相识。这门亲事当初没成,是志坚埋怨丽娜,还是丽娜埋怨志坚,两人都感到主要问题不出在本人身上,所以互相之间并没有隔阂。不过具体工作上没什么交往,每当两人见了面时,也都有熟人在场,对话仅停留在一般礼节上。
这次丽娜看到志坚来银行办事还预先捎带着给单位购买了文具用品,而她本单位买这些东西领导控制得较严,便向他要一本工作笔记,一两枝圆珠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