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结局当然是多尔衮所希望的,不过,洪承畴说得太含糊了,他有些不信,乃说:“据说自前年起,流寇进入河南,饥民日从者上万,去年便已挟百万之众,为取关中为根据地,临潼一战,孙传庭全军覆没,年初李自成由陕西渡黄河,一路望风披靡,谁都可看出,崇祯帝手中,已是将相无人,兵饷两缺,流寇进入北京已是早晚的事,眼下孤身边有人担心,流寇一旦稳定了局面,便可号令天下,我军虽锐,却无法与其争风,不知先生认为此说可有道理?”
洪承畴微笑着摇头说:“王爷,百万流寇之说只怕未必。据臣所知,关内这些年来,兵连祸结,灾荒频仍,中原各地早已是人民逃散,十室九空。因到处是饥民,很容易受流寇裹胁,所以流寇要招聚百万之兵不难,但要养活百万之兵却不易,且不说粮秣被服,兵器车马,单是运输一项,也非两三百万精壮不可,流寇能做到吗?所以,据臣估算,他们眼下除留守陕豫之兵,能带到北京的兵有二十万便很不易了。”
多尔衮对流寇有“百万”之说本有怀疑,听洪承畴这么一分析,不由点头,但又道:“先生此说,孤有同感,不过流寇起事已十余年,辗转十数省,愈战愈强,这只怕也是事实。”
第86节:8 君臣定大计(3)
洪承畴一开始便明白摄政王此行的目的,既然王爷屈尊求教,他还吝啬什么?忙说:“禀王爷,要说流寇,厉害固然厉害,但流寇也有其致命的弱点,可以说,李自成确有高于其它各贼之处,不然,他也不可能几次死而复生;但李自成再强,仍不免流寇积习,虽能为患于一时,却不能称雄于永久,所谓‘天地之道,极则反,满则损。’流寇必然败亡,这是天意,不是人力所能抗拒的。”
多尔衮说:“先生此说,当然是正理。但万物初生,必然兴旺发达,就像当年刘邦、朱洪武一般,先生何以说他必然败亡呢?”
洪承畴连连摇手说:“刘邦、朱洪武皆是一代英主,不但个人抱负非凡,识见宏远,且左右辅弼之臣,如张良、陈平、徐达、李善长之辈皆为王佐之才,所以刘、朱自然能得天下;但李自成则差之毫廛,失之千里。”
多尔衮虽对中原历史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却未听人将刘邦、朱元璋等具体人物作过剖析,一时兴趣盎然。乃说:
“刘邦、朱元璋皆出身布衣,迫于秦元暴政而起义,这与李自成有何区别?开始时也是由弱到强,终于一统天下,眼下李自成不是也越做越像样了么?”
洪承畴微笑着摇头说:“不然不然,想当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陈胜、吴广举义旗于先,为什么不能成事?究其原因,陈胜、吴广毕竟胸无大志,贪于逸乐,稍获成功,便不知所以;而刘邦则不同,他虽出身无赖,但知自我约束,赖萧何、陈平等人扶持,进入咸阳后,便封宫殿,严纪律,废除秦法,约法三章,一下就获得关中父老的支持,终于站稳了脚跟。这以后败项羽,灭韩信等,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以致大风之歌,响彻四乡,刘邦终成为开一代伟业之英主。朱元璋也是如此,想当初,元顺帝失德,奸臣弄权,政治腐败,刘福通、韩山童揭竿而起,开始之初,朱元璋不过是郭子兴手下一亲兵,名不见于经传,其时陈友谅、方国珍、张士诚辈,群雄逐鹿,而朱元璋终能一一败之,卒成大业,这也不是上天独厚朱氏,而是朱元璋自有过人之处。所谓‘以聪明神武之资,抱济世安民之志,乘时应运,豪杰景从,置卫屯田,兵食俱足’。这可不是后人的溢美之词,乃是当时的实况;加之刘基、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文臣、武将之襄助,又岂是陈友谅、方国珍辈所能及及?当今之世,虽与秦末、元末类似,李自成出身寒微,其行状也与刘邦、朱元璋相仿佛,但身边牛金星、刘宗敏等,或为落第举人,或为赳赳武夫,见识短浅,器小易盈,此诚沐猴而冠者也,又岂能望张子房、徐达等国士之项辈?王爷若不信,只须看他们此番悬军北犯,便知李自成左右庙算是何等失策了。”
多铎一听,不由高声说:“洪先生,这悬军北犯四字,可有说的?”
多尔衮也对这话题感兴趣,乃说:“是的,既然崇祯手中将相乏人,而李自成已是兵强马壮,自然是要问鼎中原,先生何以责他悬军北犯?”
洪承畴微微一笑,说:“王爷容禀,悬军之说,语出《明太祖实录》。想当初,太祖朱元璋已次地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部,除浙东外,掩有江南大片版图,乃召诸将议北征,鄂国公常遇春主张直捣元大都,以为可取破竹之势,可太祖却不以为然,他说,元建国百年,守备必固,悬军深入,馈饷不前,援兵四集,乃危道也。所以太祖决定先取山东、两河,拔潼关,略陕西,破其藩篱、扼其户槛,待元都势孤援绝,方可不战自克。后来战局发展,果如太祖之言,因而得以迅速平定天下。而眼下流寇呢,要说,也与当年形势类似,不但掩有关中,就是两河也大半入其掌中,看似兵多将广,崇祯已无能为力,但仔细考究,却与事实相差甚远,第一,他们进入关中还是去年九、十月的事,不到半年时间,立足未稳;第二,河北、山东及江南大片土地还为崇祯所有,朱明掩有天下三百年,树大根深,真要连根拔起,尚待时日,李自成左右若真有见高识远之辈,便不应在此时此刻,悬军北犯,而应该建议他先经营关中,稳定河洛,分军略定齐鲁晋冀各州县,将明朝的南北联系彻底切断,待领有江南,然后从容北伐,或可取一鼓收复之功,眼下自己根基未固,明朝藩篱未除,孤军深入,四面被敌,打到北京之后,必然所剩无几,此时我军若乘机而入,流寇必不能敌。所以,微臣料定,流寇此时不打北京便罢,若打北京,便是自蹈死地。”
第87节:8 君臣定大计(4)
这以前,多尔衮便隐隐觉得,李自成的北伐确实为时过早,经洪承畴高屋建瓴、引经据典地一分析,始有顿开茅塞之感,于是,兴致勃勃地和洪承畴谈起自己的入关计划,侃侃而谈,倜傥挥洒,真有大鹏展翅恨天低之慨。
多尔衮亲访洪承畴,不想范文程却在摄政王府坐等。
范文程以布衣受知于努尔哈赤,官至秘书院大学士,在他心中,无所谓满汉之分,想的只是辅佐一代明君,中原问鼎,作大清一统天下的开国之臣。
这些日子,关内天天有消息传来,谓李自成不但横扫三秦,且已进军三晋,眼下明军摆在大同、阳和一线二三十万大军已无心恋战,看来指日可下北京,想起年初自己为多尔衮卜的那一卦,心中不由躁动起来,乃兴冲冲地前去拜见摄政王。不想这个礼贤下士的王爷,竟主动去看望一个降官,范文程不由感动,乃在摄政王府中坐等。
摄政王爷终于回来了,范文程一揖到底,说:“王爷此去洪府,可是吃了一粒大大的定心丹?”
多尔衮微微一笑,说:“还是范先生精明。”
范文程说:“微臣听说流寇已渡黄河、下太原,前锋直指大同府,王爷是否急了,怕流寇先声夺人?”
听过洪承畴的擘析,多尔衮早已信心倍增,眼下不由踌躇满志地说:“不是吗,我大清经父子两代人的努力,眼下虽处一隅,却早已蓄势待发,不想半途杀出个李自成,若让他捷足先登,我们可不是白忙乎了?”
范文程轻松地劝慰说:“物各有主,不可强求,更不在乎迟早,依臣看,流寇就是把北京占了,也不能长久的,王爷何必急在一时呢?”
多尔衮点点头说:“这话说得是。适才洪先生与孤说起流寇的失算,很是有根要据,他最后断定,流寇只要进入北京,便成强弩之末。”
接着,多尔衮就把洪承畴的话,原原本本地向范文程学说一遍。范文程望着摄政王,沉吟半晌才说:
“洪承畴确有王佐之才,见识非我辈所能及,王爷如此礼贤下士,他一定会尽胸中所学,为大清献计献策。”
多尔衮见范文程那期期艾艾的神色,便明白他也是有所进献而来,不由叹了一口气,唤着范文程的字说:
“宪斗,洪承畴确为国士,将来孤肯定要大大地重用他。不过,以他那身份,眼下肯定还有未尽之言,好在上天把你安排在孤身边,算是青山正补城头缺。”
范文程不由点头,说:“王爷见笑了,臣愚钝,何能抵洪承畴之万一?若言语失当,还请包容。”
多尔衮笑道:“范先生乃先帝旧臣,倚信如左右,若还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