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陪嫁通房重生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仨兴致勃勃的左看右看,尤其是全哥儿,看到什么新奇的都想趴过去摸一摸。

突然,韵秋拉了林氏和全哥儿停在一个卖头花的摊子跟前。

作者有话要说:  太幸福了,终于上了推荐榜!

17萌生

哎呦,生意上门了。

一身褐色布衣的小贩一看有人停在摊子前立即热情的招呼起来,“妹子、大娘,有喜欢的尽管挑,咱乡里乡亲的就给你们算便宜些。。。。。。。”

林氏以为韵秋喜欢,也笑着说,“二丫,娘看那个粉红的姑娘家家的戴上可好看了!”

知道林氏误会了,韵秋笑着给林氏使了个眼色。

她是真没想着要买头花的。

事实是,眼前摊子上卖的绢花和串的珠花的样式,她不仅自己就会做,还做的可比摊子上的精致多了。

每到换季的时候,赵府丫头婆子们按份例发的头花,可都是针线房手巧的的婆子媳妇自己做的。

年节的时候,赵太太还会捡那些做的精致的赏给铺子上的大掌柜们做人情,让他们带回家给妻女。

当然,那些绢花用的都是名贵些的丝纱,串那些珠花的珠子也是上档次的珍珠玛瑙之类的,可都比府里体面的管事媳妇、大丫头们那些有瑕疵的东西要强上许多倍!

而眼前摊子上这些粗糙的娟花和坑坑洼洼的珠子串成的珠花,在赵府只能是粗使小丫头的份例,在杨集镇确是庄户人家的姑娘媳妇眼里走俏的饰物。。。。。。

于是韵秋就突然萌生了出了一个补贴家计的好办法。

摊主不妨眼前站的是一个瓷白水灵的俊俏姑娘,一时有些呆愣。

韵秋笑着问小贩,“大哥,这绢花和珠花各多少钱一个啊?”

他醒过神赶紧殷勤的介绍,“这些可都是县城里的新货色,这几种绢花六文钱,那边的要八文,珠花最便宜的是二十文。。。。。。”

探听到了想知道的,顾不上小贩热情的招揽,韵秋客气了句“回头再来买”,就赶紧扯了林氏和全哥儿离开。

在背净的角落里停下来,韵秋急不可待地晃着林氏的胳膊,“娘,那些绢花和珠花我都会做,只要有些边边角角的废布料,那种绢花我一天就能掐出百十个。。。。。。”

林氏先惊后喜,喜悦的在原地走来走去,全哥儿听说有钱挣,也是兴奋地睁大了眼睛。。。。。。

赵府丫头按例发下来的珠花,都是用有明显瑕疵的白珠子,粉珠子,成色差又有裂纹的红绿玛瑙珠、绿松石珠子穿起来的。可这些零碎的珠子在小小的杨集镇也不好买到的,这边有的就是地摊上的那种做好的珠花或首饰铺子里更精美些的珠花。

就算韵秋真的串了珠花,一个集上也不一定卖的了一个。

普通庄户人家过日子仔细,就像林氏只包了青布头巾,也就只有大姑娘小媳妇的出门才会戴了头花,大多也是用花布掐的头花。

毕竟最便宜的珠花也能抵得上三朵娟花了。

娘两个商量了,就先掐些绢花卖了试试再说。

林氏仔细想了想,“布庄有时候会贱卖些受潮发霉或印上了水渍的布匹,咱庄户人家赶上的时候就买回去做衣服啥的。再有就是裁缝铺子那里也有不少下脚料的布条条,平常也有人去试试看,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碰到快大的做双鞋面子。。。。。。”

韵秋稍稍犹豫了一下就说,“娘,那咱就去裁缝铺看看。布庄贱卖的那种布尺寸大不说,颜色也单一,倒不如裁缝铺子的花色多。”

“好,那咱买了鸡鸭苗就去乔家的裁缝铺子看看。现在的乔裁缝按辈分你得叫声表叔,他娘可是我出了五服的同村姑姑。”虽然话是这样说,可林氏心里确是惴惴的,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了。可也总比一点亲戚关系都没有强些吧?

菜市的人很多,还有卖鸡蛋、鸭蛋和活鱼的。娘仨好不容易挤到了菜市的北头,那里果然有卖活禽的。

不过这些都是论斤卖肉吃的鸡鸭,是卖给酒楼或有钱的人家的。庄户人家一般只有在遇到红白喜事做桌,偏偏自家能宰的鸡鸭不够数的时候才会来买。

她们又往前走了几步,才看到卖鸡苗鸭苗的,还有个摊铺是卖兔崽的。

林氏找了个熟悉的摊贩,先挑出了二十几只个大强壮的小鸡苗,又拿起来看了半天鸡冠,说是为了看看公母,最后才决定只要十五只。

挑鸭苗的时候更是精挑细选的才定下了八只,一只鸭苗可比鸡苗贵了好几文钱。

最后,林氏还价,摊贩留了人情收了二百一十五文。

林氏把鸡鸭苗全放进全哥儿背上的草篓子里,是平时割猪草用的。

二十多只鸡鸭苗都挤在里面,韵秋有些担心,“娘,不会挤死了吧?”

林氏还没开口,摊贩先笑了起来,说道,“闺女,它们都在篓底挤着,又没有说是上面的踩着下面的,不碍事的?”

韵秋有些脸红,林氏笑着说,“可不就是这个理!”

要走的时候,韵秋拉住了林氏的手臂,“娘,咱买几只兔崽吧?”

林氏看了眼摊上的兔崽,笑着说她,“傻丫头,那可是菜兔子,只能吃肉不能剪毛也不能下蛋的。肉吃起来也都尽是骨头渣,没有油水,哪里有猪肉香!你看,村子里哪有人家养,跟鸡鸭比起来太不划算了。”

韵秋低声劝她,“可冬天的时候可以做成风干的腊兔肉,城里人都稀罕,一只最少都一两银子呢!”

“真有这么贵啊?可咱不会做啊?”林氏吓了一跳,好行情的时候一头猪养一年也才二两多银子。就这都是大进项了,这还不算喂猪的粮食钱。

韵秋附耳过去,“娘,我偷看厨娘做过好多回,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虽说商贾人家名分地位低,但能挣钱自然也就舍得花钱,日子过的可比种田的讲究到天上去了。

赵府光厨娘就有十几个,伺候主子们的几个厨娘更是各有各的拿手私房菜。这道腊兔肉也是一位厨娘立身的本事。

有尊贵的客人吃了哪道菜赞不绝口,赵太太就会让人抄了做菜的方子送人情。这道腊味兔肉可算的上是赵府冬天里的一道有名的待客菜了。

韵秋偷看的多了,做法也知道了个□不离十。她确实不敢担保做出那位厨娘的手艺,但也绝对不会难吃到哪里去。

在韵秋的再三保证与缠磨下,林氏也豁了出去,把五只兔崽全给买下了。

卖兔崽的老汉高兴地不得了,他都连着来三集了才算碰到个识货的,一边把草笼子里的兔子递给林氏,一边絮叨起来“她婶子,要不是儿子非要接我跟他去外地享福我还舍不得卖呢!喂好了三个月就能长成,城里的酒楼可稀罕了。。。。。。”

经老汉这么一说,林氏像吃了颗定心丸一样,哪还有刚才的不情不愿。

全哥儿也兴奋,保证道,“那我好好割草,好让他们快快长大!”

眼看都晌午了,林氏说“咱先找个背人的角落歇歇,吃了东西再去裁缝铺子。娘给你俩一人买俩李记的肉包子,好不好?”

全哥儿眼睛亮了,口水也要流出来了,“娘,太好了!”李记的鲜肉包子,可是他吃过的最最香的东西。还是赶年集的时候,娘才舍得给他买了一个。

“娘,只给全哥儿买就行了,我和你一起吃韭菜盒子!”韵秋知道,娘的包袱里带了早上用地瓜面烙的韭菜盒子。

回家这两天,从哥嫂和全哥儿的嘴里,韵秋才知道这些年家里的一贯做法是卖了麦子好存钱。

之前,除了全哥儿吃的好一点,娘和大哥吃的都是黑粮,一年也沾不了几回荤腥。。。。。。冬天怕点灯费油,老早就让吃晚饭。。。。。

自打嫂子进门后家里才开始偶尔吃些白面和地瓜面掺在一起的的二掺面,过年也会买上两三斤肥肉腌了,可直到腌肉都要放坏了才舍得吃完。。。。。。

韵秋知道,娘和大哥节衣素食,为的就只攒赎身钱。

现在,她终于被赎回来了。

而且就算还掉舅舅家的银子,家里还有整整九两银子,这可算是一笔不小的余钱了。

可苦难已经在林氏身心烙下了深深的印迹,对她自己个儿依然是舍不得多花一文钱。

争执了半天,韵秋说,“娘,要不就买五个包子,全哥儿两个,咱俩一人一个,大哥在曹屠户家吃的自然不会差,剩下的那个就给嫂子捎个包儿!”

林氏依然固执,“娘就算了,吃习惯干粮了!”

韵秋心酸地坚持,“娘要是不吃,那我也不吃!”

已经过了饭点,在李记包子铺外面的盛包子的大簸箩前面排队等待的人少了许多了。

林氏就要给全哥儿拿钱去排队。

韵秋说,“娘,咱还是进去吃吧!”

林氏犹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