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转了四五圈了,还转?我百分之百的确定,整个发射道只有这一扇门。”
“我赞成科比的意见,整个发射道只有这一个红灯,这个一定是真正的门。”
“但是如果这也算是门的话,怎么打开?哦,水位只有比小腿还低了,潜水服应该可以脱掉了吧?”
“对啊,脱掉吧,这身皮还真重。”
“科比,你看这里,这门的中间是不是有一条缝?”
“没有啊,没什么缝隙啊,摸也摸不到啊。也许是我老了,眼花,看不清楚。”
“莫新德,你来看,这里,是不是有缝隙?”
“好像是的,华,似乎不止一条缝,旁边也有一条,哦,不,是一圈缝隙围成这么大的一块,哇,这么细的缝,如果不是趴在门上仔细看,绝对看不出来。”
“是了,这就对了,这块地方和门不是一体的,这一定是一块嵌入的面板,这是哪个变态的家伙设计的,妈的,刷个不同颜色的漆很难么?可是这块面板可怎么打开呢?”
“嗯,按不下去,和门一样坚固,这么细的缝,连头发都塞不进去,也休想撬开它。这一定有其它的机关。”
三个人鼻子贴在门上把门四周100平方米的范围舔了遍,除了那一圈缝隙,什么都没有。水位已经降的几乎和门框的底部一样高了,仅仅刚没过脚面而已。为了这道破门,我们三个人已经趟着水走了至少5公里的路,转悠了一个多小时了。
放弃,完全放弃,这个门的设计简简单单,实在是没有什么其它主意可想。
我失去了耐心,最后一招,暴力破解。我从背包里拿出镭射切割机,打开了电源,橙黄色的光线射了出来,击在门上,发出啪啪的响声,火花从光线射入的地方飞溅开,那里的金属瞬间变红,再变暗,然后熔化,最后出现一个小洞。我专心致志的缓缓横移切割机,金属门上一条宽1毫米半的割痕迅速延长着……
突然,头顶上发出了嘀嘀嘀三声警报,红色的小灯变成了绿色。我吓了一跳,差点把切割机都扔掉了。我关掉切割机,疑惑的检查四周,可是除了小灯变成了绿色和门上留下一条10厘米长的割痕,其它依然如故。
“见鬼了?红灯变绿灯,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莫新德一边在门上四处敲敲打打一边说。突然,莫新德停止了动作,傻傻的愣住了,他一只手按在门上,瞪大眼镜望着我。我仔细一看,他按在门上的地方正好是那块面板,现在整个横向A4纸大小的面板竟然被他按的陷进入门里5毫米深。莫新德的表情就好像踩住了地雷,一动也不敢动。我和科比也傻眼了,看起来刚才这块面板按不动是因为之前是红灯的原因,现在变成了绿灯,可能达到了某个开门的条件,面板变得可以触动了。在我和科比热情的鼓励目光下,莫新德忐忑的缓缓移开手,那块面板也跟着莫新德的手往外移动,直到凸出门1厘米才停下来。莫新德一下子收回手,哇的叫了一声,往后跳了几步。那块面板吱的一声翻了下来,背面露出一个数字键盘来。
我兴奋的输入了密码,数字键盘面板又吱的一声收了回去,接着一阵唧唧吱吱的机械声,门,终于开了。
门里面就是最底层的环形通道,正当我们准备进去的时候,天上传来一声凄厉的哀号,一个黑点拖着长长的尾巴飞速的从天上掉下来,嗙的一声巨响,远处溅起一片水花。那声短暂而凄厉的哀号依然在空荡荡的发射道里回荡,格外的悚人。我们赶忙跑进门,大门自动闭合了。
接下来的路线已经在电脑中看了许多遍了,我们轻车熟路的找到了F区最里面的仓库,这次没有什么变态的设计,扭转圆形半圈,轻松拉开了大门。进门,找到开关打开灯,一个巨大的空间呈现在眼前。
仓库面积不比一个足球场小,顶上的灯至少有二三十米高,乱糟糟的停着许多卡车,而最显眼的就是仓库中间两辆东风重卡拖着两部盾构机。像楼房一样巨大的盾构机静静的躺在那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黄色的平板车是那种只有在船坞才能见到的大家伙,原本大到恐怖的东风重卡拖头,在平板车前面显得柔弱的可笑。10米宽的平板车并没能完全承载着盾构机,两部盾构机都宽出了平板车不少。走近前去,才发现两部盾构机并不相同,一部是挖隧道常用的日本三菱牌切削式一体化隧道盾构机,这是一部二手货,外壳上沾满了像沥青一样乌黑发亮的熔岩结晶。而另一部是北方重工掘进式盾构机,只能掘进不能同时建筑隧道,是全新的,外壳上绿色的油漆都是崭新的。这两部盾构都是核动力,都是全金属外壳,能防熔流的,不是挖地铁的那种便宜货。不同的是,三菱盾构机直径18米,长30米,可以自动烧砖贴片,而北方盾构直径只有15米,长度也只有18米。有了这两部造价上百亿的盾构机,这辈子的生存也就不成问题了。当然,前提是有足够的食物。
除了这两部盾构机,父亲还为我们准备了极其丰富的礼物,周围横七竖八的堆放着几十个货柜,我猜这里面一定都是好东西。我们迫不及待的开始拆礼物,货柜一个接一个的被打开,惊喜弥上心头,我们心里都乐开了花。12部已经装配好的崭新的万能机器人,几十吨食品(除了粮食、干制蔬菜、冷鲜肉以外,还有一整柜的罐头、零食和饮料),盾构机的各种配件,各种工具,各种金属锭,大量的木料……,似乎飞船上的各种资源每一样都留下了一点,这些资源足够我们三个人生活几百年了。亲爱的老爹真是舍得啊,不说别的,单只是这一柜子的机器人就价值上亿元了。面对这么一大笔财富,我们三个好像刚进城的乡巴佬,乐的都不直到该干什么好了。
我们把12部机器人全部启动,让机器人开始往盾构机里搬资源。但是接着,我们却为今后的路犯起了愁。
首先是两台盾构机怎么分配的问题,谁也不愿意独自驾驶一台盾构机,谁也不愿意独自一个人忍受几个月的孤独。如果是四个人就好办了,每台两个人,可现在只有三个人,打麻将都凑不齐一桌,还真够麻烦的。莫新德甚至提议上去再抓一个人下来,我和科比坚决反对。
其次是两部盾构机行进的问题,三菱盾构机掘进的同时会把土和岩石熔化铸成转,从盾构机尾部贴片在掘好的隧道周围,形成坚固的隧洞,而北方盾构机只掘进,把岩石和土再直接从尾部吐出来,填平已经掘进的隧洞。北方盾构机的时速是1500米,而三菱盾构机时速只有850米,如果同时行进,两部机器会不同步。
当然,也可以三个人都上一部盾构机,但是要抛弃一台价值上百亿的盾构机,谁也舍不得。直到机器人搬完了所有的东西,我们依然没有商量出一个好结果。于是乎不管了,吃饭、洗澡、睡觉,万事明天再说。
进入盾构机,我才明白为什么有三小职业之说(所谓三小职业,是指坦克兵、潜艇兵和盾构机驾驶员,这三个职业只招聘身高低于170厘米、体重不超过70公斤的男性),外面看起来硕大无比的盾构机,里面却是这么的拥挤,高个子或者胖子在这种工作环境下,还真不方便。许多通道和门,我都必须低头才能通过。在经历了多次碰头后,我在盾构机里行走,开始变得小心翼翼。不过盾构机里各种功能的设计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三菱盾构机,里面有一个宽阔的驾驶室,两个卫生间,两间卧室,工作室、厨房、书房、医疗仓和冷藏室各一间,六间储藏室,甚至还有一间会议室。房间的许多设计都非常人性化,功能齐全而方便,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在人性化设计方面还是有一套的。而北方盾构机虽然小,但是由于没有熔岩铸砖功能,里面的空间却更大一些,虽然没有医疗仓和会议室,但是多了六间储藏室和一间健身房,甚至水库也比三菱盾构机大了一倍有余。而且北方盾构机这边每个房间和通道都比三菱盾构机高一点,虽然过门和通道还是要低头,但至少低的没那么大幅度。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北方重工盾构机。
老爹留下的资源虽然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但似乎是经过了精确的计算。所有资源都刚好搬进了两部盾构机里,却没有浪费任何空间,甚至会议室和健身房里也堆积了不少木材和金属锭。那一打机器人全都挤到三菱盾构的尾仓去了。
我舒舒服服的洗了澡,然后亲自下厨,给自己做了一碗面条,美美的饱食了一餐。莫新德选择了吃罐头,而科比则让机器人做了牛扒。晚餐后,我们各自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