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草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

只因他太强,宁折不弯。为存已利而失大节,不惜以身侍贼,卖国求荣,其实为的不过还是自己的权势罢了,说到这,老头我又想起了六七十年代地那场十年浩劫,太多像你们这样的热血青年不分青红皂白地投身其中,可结果呢?实在令人不堪回忆。痛心疾首啊!”

张老夫子说到这儿,竟然老泪纵横,讲台下面的所有学生,包括木青山在内,都被此老的言语所感染至深,整间偌大的教室里静悄悄一片。

“好了。好了,牢骚太盛防肠断,老头子的牢骚就发到这儿,下面开始继续讲课,我们来讲老子,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你们有谁知道他吗?”

坐在木青山左侧的一个白白净净地男生侧过脸偷看了周乐一眼,高声答道:“老子姓李,名李耳,字聃。是周王室的守藏史。”这个男生自信满满。有意在美女面前显摆一把学识。

不过他也确实有这个资格。在座的学生中间,就算有几个知道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的,一时却也想不起来老子的官职,这个男生对于诸子百家明显下过一番工夫。如果换做是木青山,估计连一个字都答不出来。

“非也,非也!这位同学,你的高中教科书背得不错,老子姓李,名李耳,字聃,出自《史记。老子列传》,但是先秦古籍中都只称其为老聃或老耽,从不称李耳,据史料考证,春秋中期宋国有人名老佐,可见在当时,老也是一种姓氏,因此老子应该姓老,而不是姓李。”

张老夫子说的这番话,显出其立意新颖,学识渊博,立刻就赢得了学生们热烈的掌声。

张老夫子抬了抬手臂,示意大家停止掌声,笑眯眯地说道:“《老子》开篇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讲的是那些可以用具体而言的某一种事物的‘道’,并不是真正的‘常道’,而老子的学说,是关于常道地,这个常道,不是可以具体为外人所道的道,通俗的说,老子的道,是在形而上的层面而来讨论的‘道’。你们明白吗?”

张老夫子这番话,台下大半学生都听得云里雾里,越是平时成绩好的学生越迷糊,反倒是平时学习不怎么样,没事看点武侠小说的几个男生似懂非懂,若有所悟的点点头,紧接着又摇摇头。

“《老子》第二十五章讲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漠。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又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惚兮恍兮,寂兮寥兮,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不可名状。

这几句话说的是‘道’这种东西,不是纯粹地绝对精神,本源于自然,但也不是物质地东西,非物质,非精神,非唯物,非唯心,可见老子并不对世界的本体做出第一性地判断,等等,你们知道我在讲什么吗?”

张老夫子摇头晃脑信口讲了一大堆,但是看到讲台下的学生们瞠目结舌,不知所云,不知其所以云,便知道自己有些对牛弹琴了。

果然,讲台下的学生们大面积的纷纷摇头,表示不懂老师在讲的什么。

木青山听得整个人有些发怔,但是脑中意识却在翻腾不已。似乎有些什么东西,正是自己极想知道却还不太明白的。

第一百零一章 证道

道法自然,本源于自然,非物质,非精神,这,这几句话形容的东西,好像在哪里听过!见过!

秘谷圣境之中,那棵亘久存在的本源巨树,还有那可以穿透除大竹筒之外一切物质的果实,不正是非精神,非物质,完全不可以解释得清楚的存在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那棵巨树,纵然不是先天地而生,只怕也是与天地同寿的奇物,也只有真真切切感受过那特别存在的人,木青山,才能体会到老子这几句话的意义,那是一种玄而又玄的感觉,至少,两者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

“看来诸位对老子的学说还只停留在皮毛的阶段,甚至连皮毛也算不上啊!呵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面我来问一个简单些的吧。”张老夫子不无遗憾的笑道,脑中却想的却是岳飞的小重山名句,“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老头空有一腔的学识,却可惜没有人能听得明白,难怪会做此叹了。平时讲些浅显的东西也就罢了,今天是老夫子为西楚大学讲的最后一堂课了,所以张夫子希望讲些自己最擅长的东西。

“大家对老子的无为思想怎么看?也可以结合当今社会来谈谈,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各述已见。”张老夫子讲到这儿,已经对这堂课没了兴趣,打算随便让学生们辩论一二。打发课堂时间罢了,只是没想到这一个简单的问题,却引出了一个令自己终生难忘地弟子。

还是坐在木青山左侧的那位带眼镜的男生最先站了起来,道:“老子的无为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的,希望统治者能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反对过分的扰乱百姓,主张退回到小国寡民地时代。所以在当时并不受重用,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最乱的一个时代,君主们只有变法图强,才有出路,事实也证明,老子地无为而治。是落后的象征,只有法家才是王道。”

看来是张老夫子刚才有些看低他了,事实上这个带眼镜的男生历史这门课学得相当的扎实,而且他本人也引以为傲。

张老夫子点评道:“说得不错,大家给他来点掌声!”

终于有人露脸,还得到了张老夫子的赞誉,台下自然掌声四起,这个带眼镜的男生得意洋洋的又回头看了周乐一眼。

掌声停息。张老夫子挥了挥手臂,笑道:“老子教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领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让国家退回到小国寡民地状态,呵呵,这是有违人类发展进程的。”

张老夫子顿了顿声,笑道:“不过呢……对咱们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来说还是大有好处的。”张老夫子这一诙谐的言语,再一次获得了掌声。

这时坐在木青山身边的唐雪婉忽然站起来发言道:“西汉建立初期,国家刚刚统一,刘邦实行“轻徭薄赋”政策,就是运用黄老之术的体现。应该说老子的无为之道。在当时地历史环境之下,还是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的。请问老师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胸有诗书气自华”。唐雪婉这一提问,立刻便获得了许多学生的热情掌声,特别是前排的男生,个个借机转头,手上拼命鼓掌,眼睛却在狠命的饱餐秀色。

张老夫子闻言微微一笑,说道:“西汉初期,轻徭薄赋慎刑,刘邦为地是避免重蹈秦朝的覆辙,确实起到了稳定政局,安定人心的作用,也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但是带来的后果也是相当严重的。

在片面强调‘无为’,‘安定’的思想之下,中央政府对骄纵的诸侯王纵容姿任,导致诸侯坐大,地方势力凌驾中央之上,经济上,各级官吏消极苟安,商贾豪强扰乱市场,兼并农民土地,特别是在边境问题之上,以和亲的方式,变成了汉王朝对匈奴的屈辱,退让。所以才有了后来汉武帝及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地产生。”

听罢张老夫子地一席话,唐雪婉第一个带头鼓掌,教室里再度掌声四起,气氛热烈。

待到掌声稍停,张老夫子又提出了新问题。

“各朝各代,都会有不同的思想和政策来对应,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大家说说看,当今社会地思潮主流应该是什么?”

这老头教课真的很有水平,知道举一反三,不断的诱导学生们去思辩,而不是死搬硬套的填鸭式教学。

之前发过言的那位眼镜男又一次站了起来,朗声道:“当今社会,都在讲民主,讲法制,应该说当代是一个法学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在先进科技的支持下,尽可能的开发自然资源,为人所用。从蒸汽时代至今,老子的无为思想,已经只能用在个人的修养上了,教人心胸宽广,心平气和罢了。”这位眼镜男最后一句话的语气说得有些损了,立刻惹得一些学生笑了起来。

张老夫子刚想开口,突然听得后排传来一声巨响,吓了老头一大跳。全体同学的目光齐齐朝着后排望去,只见木青山同学站得笔直,他面前的课桌上现出了一个大窟窿。

唐雪婉和周乐齐齐皱了皱眉,两女此刻的心思倒是一致,“就算你听着不懂老夫子在讲什么,也用不着拿课桌来出气啊!”

张老夫子望着后排这个面色有些微微发红的男学生,扬声问道:“后面地那位同学。你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张老夫子心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