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联合古陆-恒天大帝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金帐汗国的都城济察里,大王子齐格与大食帝国的秘密使节正式达成了一项交易:大食帝国全力支持齐格占据金帐汗国西部草原与父亲可可尔分庭抗礼,必要时派遣军队助战;齐格新建立的王朝承认原来与两国疆界有争议的地区按照大食帝国的意见划分,并将帝国最西部一块大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茂密草原割让给大食。
        签完字的大王子齐格心中暗暗的对父亲可可尔说道:“不要怪齐格不忠,是你先不仁不义,我早知道你将来会那汗位传给最喜爱的名都,哼!”
        齐格乃大王妃所生。这位大王妃是可可尔年轻时从别的部落抢来的有夫之妇,随即改嫁给可可尔,第二年便生下齐格,许多人都说大王妃被抢来时已有身孕,不知是真是假。
        这会的济察里已经是人心惶惶了,忠于大王子的军队已经完全掌握了都城,并逮捕了那些不愿意跟随齐格建立新王朝的官员,软禁了可可尔的其他王妃。一些摇摆不定的官员和军队将领也被迫向齐格表示了效忠。在齐格的命令下,切断了和可可尔南下大军任何联系,当然包括后勤补给。并临时扩招军队,将原来的军力三十万扩充到了四十余万。
        可可尔的突然北撤使各方面都措手不及,特别是汴梁城里更是乱做一团。外压不在,大臣们的对立情绪更加严重,主张马上拥立天佑年仅五岁的儿子继承帝位的大臣公开谴责秦城这是意图不轨,并说天佑帝的临终遗言是思维不清的时候留下的,不能算数,天下不可一日无君,连大将铭传也加入到陆伯明一派当中,而寒必从至今卧病在床,形势已朝着秦城无法控制的局面发展。
        可可尔撤军十五日后,秦城对拥立幼主继位的事情委实难决。一方面他深知天佑的用心,希望此举能换来子孙的平安,五岁的幼儿在如今的大陆态势下继承帝位,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另外一方面,天佑帝并没想到可可尔会突然撤军,如果他知道又该作出怎样的决断呢?陆伯明等提出的天下不可一日无君并没有错,就算是个傀儡也是个象征!至少中央政权尚在,玄黄族当不至于马上陷入为争夺帝位的战乱之中,如今人心思稳,就连铭传这样的将领也明显地站在了拥立新君的阵营,自己坚持下去怕也未必挡得住啊!难道天佑皇帝这样做是自私了吗?自己完全遵照天佑的意思看来也是行不通的!
        想到这里,秦天决定顺应人心,明日一早召集群臣宣布拥立新君。可没想到当天晚上对方已经等不及提前动手了,当铭传的城卫军冲入秦府的时候,他正在草拟继位诏书。看着冲进来的士兵,秦城什么也没说,只是要求不要累及他的家人,前来执行任务的将士对这位领导汴梁军民浴血抗战三年的监国宰相是相当敬重的,只是听到上司说秦城不愿拥立新君继位,这样将导致天下大乱,才心甘情愿执行任务的,所以对秦府的一草一木都没动。只不过天下早已大乱了,这些士兵哪里会想到这些呢!
        据说陆伯明看到秦城草拟的继位诏书后,嘿嘿冷笑几声后撕了个粉碎。当寒必从听到这个消息想到阻止的时候也已经晚了,后来这位以枪术闻名全大陆的将军抱病拜访了多位朝中重臣希望解秦城之难,可结果令人失望。看来天佑皇帝陛下的遗言是很不得人心,也是根本不现实的啊。寒必从只好直言相告那些大臣不可伤害秦城性命,否则他绝不答应。这句话使得陆伯明一伙是又恨又怕,毕竟这个大将军在军中的威信无人可比。
        后来许多人都说这是先帝为保存子孙后代的无奈之举,但他忽略了民意,连秦城也无辜受到牵连。所谓树倒猢狲散,那些大臣怎么可能让这颗大树倒下呢?不立新君,他们拿什么号令天下?将何去何从?他们还是哪家的大臣、找谁去领薪俸?所以秦城对天佑的忠诚根本无法阻挡这样的历史潮流,不过是天佑帝一厢情愿罢了。
        正在陆伯明等人紧锣密鼓张罗新君登基大典的时候,又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传来了:西北何士岩的主力部队已秘密兵出大散关,直奔汴梁而来,不日将到。
        原来可可尔在决定撤军的同时,通告了何、马二人金帐汗国将马上撤退的消息,并命令大散关守军撤退并将关卡交由何士岩部,条件是换取一定的粮草。这是可可尔的军师耶律齐想出的一招狠棋,因为只有何、马的农民起义军才打的是推翻叔家王朝的旗号,其余地方势力大部分仍然承认汴梁城的中央政权地位,所以他们引何、马前来填补金国大军撤退后的空白,这样玄黄大地必将在短时间内还来不及喘息就将重燃战火,为将来布局,不可谓不毒啊!
        何士岩与马金星二人商议后,虽然也判断可可尔不是安的什么好心,但还是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一方面其他势力尚未得到这个消息,一定来不及应付这突然的变化,可以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二来汴梁城内经过三年的围困,早已不堪再战,况且天佑已死,群龙无首,必定能一举拿下;三来可可尔自家后院起火,短时间内只能固守燕平等战略要地,不会牵制我军。西川常礼路途遥远,公孙无成与袁霄近年来因争地盘早已势同水火,一旦我们打倒这个叔家王朝的象征,那么各路义军就会纷纷归附,其他地方势力再个个击破,天下可得亦。这便是何、马二人的如意算盘。所以他们一方面准备出兵汴梁的时候,另外派谴特使往西川示好,希望两家能和平共处。
        远在西川的常天等从正规渠道得知这些消息的时候,何士岩的军队已经出了大散关,进逼汴梁了。何士岩的使者也到达了漳州拜见常礼并说明来意,常大都督答复说:“而今西川军政皆由常天打理。”打发使者去找常天。而常天却称病闭门谢客,把个西北来的客人晾了起来。
        漳州城,安西大都督府。常礼、常天、刘基、樊化、范幼冲等人也为这突发其来的变化在商量对策。众人在是否与何士岩联盟的问题上意见一致,那就是:绝不能与何、马二人达成任何书面协议,原因一是此二人勾结金帐汗国,二是至今西川仍然遵从汴梁城的正统地位,这与何、马是水火不容的。既然不可能联盟,那么对何、马军队进逼汴梁就必须有所态度,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众人围绕这个问题议论了整整半天还是没能形成统一意见,因为即使现在决定援救汴梁,时间上恐怕也来不及了。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西川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如果再过几年,实力将会成几倍增长,要是现在就出兵与各种势力纠缠,会大大延缓经济的发展,一旦与何士岩等交恶,西川和西北及大陆西方国家的贸易往来就会因此中断,何、马的军队想进攻西川因地势原因不容易,但同样西川要进西北也困难重重。常天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迟迟犹豫不决。这次会议一直持续到晚上也没得出决定性的意见,最后的结果只是先声援一下汴梁,谴责何、马二人勾结外寇乘火打劫而已。
        公孙无成和袁霄二人的地盘划分经多次争执和小规模交战后基本以洪河为界双方陈兵对峙。在接到汴梁请求支援的公文前,他们都已提前几天知道了何、马军的意图,两人肚子里都各打各的主意,一方面他们虽然惧怕可可尔的翼龙大军,但对何、马农民起义军的战斗力是不怎么担心的,如果援救汴梁机会得当,说不定可以一举控制中央政权号令天下;另一方面,他们又担心万一自己这方面首先成为何士岩的进攻目标,那么在军力上相比还是处于劣势,对方怎么也号称是五十万大军啊!而且就算能打败对方,自己实力也会大大受损,岂不是让渔翁得利了!尤其是公孙无成对二年多前那次勤王之战,至今记忆犹新,对袁霄这个老滑头能否真正联合行动根本不抱任何希望。况且汴梁城至今仍有二十万精锐之师,实力并不弱,自己最后捞到的好处也有限。
        这两家勤王军主力就这样各怀鬼胎的出兵了,好笑的是两家每天最多只走三十里,然后看对方到了哪里再决定明天走多少,谁也不肯先行与何士岩撞上。就在公孙无成与袁霄磨磨蹭蹭距离汴梁还有四百里以上距离时,何士岩军因为可可儿的突然撤退,大散关到汴梁之间实际已成真空地带,一路毫无阻拦的来到了汴梁城下,两人听说后竟然不约而同的停止了前进,过后还互相责问起来。
        荆州方面的唐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