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了几句话之后,我们就整除向冰川开拔,有了从22岁开始做尖兵一直做到32岁的海蛇在队里,我和老黑都省了不少事儿,由海蛇一马当先在前面开路。后面是老黑和那四个南非人,然后是用保暖毯裹着宿主夹在肋下的钱掌柜,索尔和钱掌柜一组,有个上坡什么的就帮钱掌柜一把,队尾断后的是我和那四个北爱尔兰士兵。
戴好防寒的风镜,裹紧了衣服我们一行11个大老爷们加上唯一的一个女人兼俘虏开始向冰川行军,顶着冻得骨头发疼的风前进了几公里,又挖了个雪窝轮流休息了一下。然后一鼓作气到达了第一个冰川旁边,这个冰川位于布鲁克斯山脉的边缘,有点小而且应该是那种非永久性冰川。所以不太符合要求,于是我们继续向北,到达了北极山麓丘陵区的一些可能比美国历史还悠久的大冰川上。
“差不多是这里了”,站在冰川脚下一个能开进去汽车的冰隙前面,一边观察着里面的情况我一边说道。
趁海蛇在GPS上记下了坐标的时候,索尔说道:“这里应该是阿拉斯加山脉与加拿大海岸山脉还有阿留申山脉,三条北美洲最主要的山脉交汇的地点。咱们脚下应该是深达百米的冰层,再向下是永久冻土层和花岗岩构成的断层地脉”。索尔由于职业的原因,专门研究过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不过他可不是为了科学研究,而是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炸药的作用。
“不会吧?能达到上百米?”,一个南非士兵对索尔的话表示了强烈的怀疑。
索尔看了看他说:“知道啥叫山岳冰川不?”
那南非人摇了摇头,隔着防寒镜我还能看到他瞪大的眼睛。
索尔并没有直接说出答案,指着远处的麦金利山(北美洲最高峰)说:“知道那山上每年堆下来的雪有多少不?在雪线以上千万年积雪的重力和压力双重作用下,几百米厚都不稀奇,才一百多米你惊讶个什么劲儿。这里还好,要是再向北的话我们就能到达冰川大陆,那里是冰河时期形成并遗留至今的,比这里的还要久远很多,但是咱们的装备不行,去那边和找死没啥区别”
那问话的南非兄弟很明显被索尔的专业程度和眼前大自然的神奇给双重震惊了,语气由质疑变成了难以至信,指着眼前一望无垠的白色说道:“这方圆几十公里都是?太可怕了,老天啊,这得多少吨冰啊?”
“整个巨大的山谷都被冰川填满了,要是有时间你自己算吧”,索尔懒得继续进行这种扫肓似的谈话,把身上装备整理了一下,把冰镐什么都从背包里拉了出来又准备好了鞋上的冰爪。到是老黑笑嘻嘻的对那家伙说:“要是运几座到你们那边去,撒哈拉大沙漠就不愁喝水,可以改名叫撒哈拉大森林”
由于在这种地形恶劣的极地行军非常消耗体力,特别是走在最前面给大家趟路的尖兵,之前的行军过程中海蛇好几次都掉到了很深的雪坑里,多亏我们用绳子把他和后面几个连一起,每掉进去一次就几个人拉他出来,但折腾几次也累得够呛。毕竟他是请来帮忙的,我有点过意不去,就和他换了下位置让他休息一下,我打亮了头盔上的战术灯率先走进了冰隙之中。
抬脚走进这个可能千万年来没被人类足迹经历过的地方,我心里也跟着紧张
起来,虽然这里单从审美角度讲实在是美轮美奂,手电照上去头顶和脚底都是蓝色的,十分的晶莹剔透,宛如我此刻置身于一个冰冷的梦幻王国里。我虽然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个童话世界里的冰是蓝色的,但我没有张嘴去问,因为我知道会有人替我做这件事儿的。
“天哪,这里为啥是蓝色的,不应该是透明色或者乳白色的么?”,看不出那个叫角马的南非人求欲还真是强。
只听索尔没好气的说:“这种在术语上叫老冰川冰,冰川是由积雪压成的,在形成初期里面有细小的气泡,随着千百年不停的巨大压力作用,就会变得更加致密坚硬,里面的气泡也逐渐减少。在阳光照射的时候,红橙波长较长衍射能力强,都会穿透冰层。而蓝光波长较短,所以被散射。这就是你眼前看到这些冰川冰呈蓝色的原因。另外,告诉黑狼你们几个家伙的学费从这次出任务的佣金里扣,直接打到我户头上就行”。
索尔说完除了我以外,大伙都笑了起来,我现在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如履薄冰用在此刻的我身上实在是太恰当不过了,因为这种巨大的冰川在压力作用下,可能会产很多非常深的裂缝。如果掉进去很难爬上来,就像那个肖恩刚才说过的全球各地每年死在这种冰缝里面的人都有个几百号以上,而且会被一直“冷藏”在里面与冰川结为一体,不知道何看何月尸体才有机会重见天日。
比冰缝更头疼的是就是那个叫蛇獴的狙击手提到过的冰洞,由于每年雪溶的季节,大量的雪水会在冰川内部经过并形成孔洞似的复杂通路,很可能你的脚下的冰已经只剩下很薄的一层,下面就是这种水经过的通道,但什么也不知道的你一脚踩上去,就会直接掉下去然后顺着滑梯一样的冰洞冲出去好远,最后停在哪里或者是死是活就是未知数了。
更要命的是,和普通的极地探险爱好者不同,他们是躲着冰缝和冰洞走,而我要找到这些东西,因为我要深入冰川内部才行。
顺着冰隙向内是个斜坡,虽然坡度小但是由于这里头上脚下两边都是又硬又滑的冰,整个就是个冰的世界,所以路比较难走。我都是用冰镐挂在一些突起上,把自己拉着向上前进,偶尔几个地方想刨个坑出来,抡圆了胳膊用尖尖的冰镐砸上去只在蓝色的冰面上留了个白点,最后还是用高能燃料烧了几个坑出来才爬过去。这里的冰经过千万年的挤压,密度实在是太大了,我甚至认为自己钻到了一块巨大无比的蓝宝石之中。
就这样手脚并用,燃料与冰镐齐上阵的折腾了半天,经过那个最初的斜坡之后,又是一条长长的半人高的走廊,我们钻进去爬到尽头之后,发现了一个应该是雪水冲击出来的空穴,人在里面可以直起腰来,我们就在那短暂的休息了一会儿。用无烟炉烧了点水每人喝了点又吃了些东西补充体力,这里虽然温度也很低但比外面好一些,最起码没有那刺骨的寒风,怪不得爱斯基摩人会用冰盖房子呢。
吃过东西之后身上暖合了许多,索尔拿出一个像手执探照灯似的东西,连接到了单兵计算机上,对着空穴四周大大小小的裂缝不停的按着上面的开关,时不时的扫计算机屏幕一眼。
那个叫角马的南非人立刻有来了兴趣,但是被呛了几次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到是我没忍住跑过去问那是做什么的,之前在阿富汗的时候见他用过。
索尔头也没回,在单兵计算机上按了几下,就通过蓝牙把他的桌面共享给了我,连接成功后我一看,是很复杂的由很多树状分支组成的图形。我看了几眼图形心里大概明白了,这东西应该是利用声波反射的原理,探测洞穴类地形用的,在图片旁边还有相应的各种参数,都写的是一些术语,看样子应该是密度,抗爆指数一类的。
海蛇看到索尔在忙,就替他解释道:“美军发明的,为的就是抓捕常年躲在山洞里的敌人,或者在洞穴中进行的特种作战用的。还有其它一些小玩意儿这次我也带来了,有空展示给你看”。
聊天这功夫,索尔那边已经干完活了,他指着一条不宽的裂缝说:“走这里”
“啊?这里也不够宽啊?为啥选这里”,那个角马终于忍不住好奇心的折磨,问道。
“其它的绕路太远而且危险,这里打通后是个长而直的走廊,能直通冰川内部的空穴”,索尔很肯定地说道。
“我们怎么弄?用炸药?太危险了吧?冰可很良好的传震体,会不会引起连锁反应把我们埋在这里?”,那个叫肖恩的北爱狙击手谨慎地问道。
“这么大的冰川应该不会那么轻不起折腾吧?我们十几个人才带了多少炸药?”,一个南非士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不,他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冰川内部的结构很奇妙,这个季节很可能处于一种脆弱的平衡状态。如果把C4用在相应的关键位置上的话,绝对会破坏内部的支撑结构并引起连锁反应。因为它本身也是充满着缝隙和孔洞的,万一炸了后果谁也控制不住,最起码也会引起局部的塌方”,索尔收起了声波探测器,从衣服里抽出另一件我没见过的东西,这东西钻进冰川前我看到他从背包里拿了出来,塞到了通电后会加温的军服里面。当时我还纳闷他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