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翔刚才在没说话的同时其实也在绞尽脑汁地组织着词汇,他斟酌了一下,开口道:“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抗日战争是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打个十年八年都是极有可能的。在这场战争的前一两年,我们会处于战略防御和战略后退阶段,然后将是起码持续三四年的战略僵持期和对峙期,最后才能展开全面反攻。眼下的徐州会战,我们虽然可能会取得一两场大捷,但战略撤退还是必然的结局。所以针对临沂战役,我不得不要说一句听起来可能有些泄气的判断,那就是临沂早晚会丢。因此我认为,守住临沂只是为了拖延时间,而不是永久性坚守。如何拖延鬼子攻占临沂的时间?很简单,竭尽全力地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便是唯一的有效手段。既然我们要打,那就打个狠的!要么不出手,要么一出手就下死手!直接增援临沂城只是添油战术,是兵家大忌,我不太赞同。至于第二个和第三个方案,我认为第二个还不够狠,第三个还算行,但可以继续加强一下。”
张宣武眼前一亮:“困龙,你的意思是。。。”
孟翔用手指点着地图上临沂东北方向的一个县城:“这里,是日军第五师团的辎重基地,我们干嘛不去把鬼子的辎重一把火烧了呢?”
张宣武和李兴武一起瞪起眼:“莒县?什么?我们直接进攻莒县?”
孟翔点点头:“是的,我认为第三个方案很不错,突袭日军的侧翼,但我们既然突袭了,就没有必要和日军客气了,直接进攻日军的老巢!那里有日军堆积如山的物资,只要全部毁了,必然使得日军军心震动,日军的后勤补给跟不上去,前线部队的战斗力也必然锐气大减。这就好像既然我们准备用斧头去劈人了,那为什么不直接劈他的脑袋呢?”孟翔意气风发道。他说的这个理论其实并非他的独创,而是后世苏联国防部长安德烈·格列奇科元帅提出的“斧头理论”,核心思想就是集中优势力量出其不意而猛烈地进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置敌死地。这个战术思维看上去不高深,但是需要极大的魄力和无畏的勇气。在这点上,孟翔和张宣武、李兴武等人不同。张宣武他们毕竟是旧时代的民国军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历史刚过去,此时的中华民国也是积弱百年、山河破碎的穷弱国家,而日军则以东方新列强的身份不断崛起。在这样的局势大环境下,中国军人们都对日本充满了敬畏的心理,潜意识里很忌惮日本。而孟翔则不然,他来自的那个时代里,新中国的国力已经不输给日本,在那个时代的熏陶下,新中国的青年们都毫不畏惧日本,甚至很期待中日再次爆发战争以此一雪前耻。因此孟翔即便来到了民国时代,骨子里不畏惧日本的潜意识仍然还在,这种潜意识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形成的,因此孟翔此时与日军作战,也充满不顾一切、勇往直前的狠劲。张宣武等人却不同,他们与日军打仗始终是把日军当成一个非常可怕的敌人,自然从而有些畏手畏脚、瞻前顾后。
第五十节 再上战场
果然,孟翔的这个设想提出来后,张宣武的脸上立刻被一层有些难以接受的苦笑表情给笼罩了:“困龙,你的想法很好,也十分大胆。如果顺利获得成功的话,确实可以取得奇效。但我们还是要认识到客观因素呀!比如,我们这样孤军深入,本身的处境就十分凶险,日军后勤基地肯定也有为数不少的部队,路线、距离、战斗过程、敌我兵力等各方面都要考虑到。”
余张宣武的略有点保守的态度相比,李兴武则没有完全排斥孟翔这个设想,他已经在地图上开始测量以及计算这个计划的可行性了:“莒县是日军进攻临沂之后第一个攻占的城市,又处于交通要道上,肯定会成为日军的后勤基地,但需要进一步的确认。临沂城距离莒县直线大约100公里,按照常理,日军一个支队的后勤基地,应该有一两个大队的兵力进行防御。”
张宣武望向李兴武:“兴武啊,你的意思是,你也支持孟参谋长的这个计划?”
李兴武笑了笑:“旅座,您也说了,如果这个计划获得成功,是可以取得奇效的。那我们不妨就研究研究参座的这个计划究竟是否具有可行性。旅座您看,我们假如直接从临沂向莒县出发,那肯定是行不通的,肯定碰到鬼子。鲁南地区多丘陵地形,我们如果迂回绕道向东,从莒县东南的丘陵地区内绕过去,则还是有机会成功的,只是路程就增加到了160公里。”
张宣武蹙眉道:“弟兄们徒步行军的速度大概是10公里每小时,但是这样即便不停赶路,也需要十六个小时呀!这么长的时间里,鬼子的地面部队或飞机发现我们的几率几乎就是百分百。一旦被鬼子飞机发现,来一批轰炸机对我们来回反复轰炸,全旅恐怕就失去战斗了。”
孟翔道:“我们可以夜里赶路。”
张宣武海上摇摇头:“现在是四月份,夜里的时间顶多十个小时,那剩余的六个小时呢?全旅在这白天的六个小时里,被发现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孟翔坚持道:“我们可以在前一天的黄昏时分出发,那时候我们还处于国军的控制范围,被日军发现的概率不大,即便意外被发现,日军也不会想到我们是去突袭莒县的。这样的话,起码又有三个小时的时间被遮掩住了。我们再行军一整夜,天亮时分刚好对莒县展开进攻。”
张宣武苦笑:“困龙,你的设想过于理想化了。弟兄们连续行军十六个小时,早已经疲惫不堪,哪里还有力气对拥有一两个大队的日军守卫的目标发动进攻?”
孟翔继续坚持道:“事在人为嘛!我愿意亲自带着部队执行这个计划,并且我本人也身先士卒地作出榜样,再用大洋嘉奖一下,弟兄们应该能撑住的。”
李兴武也赞同道:“旅座,参座说的有道理。您想想,我们都认为这个计划不太切实际,那么日军呢?日军就更意想不到我们会剑走偏锋了。正所谓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方见奇效。”
张宣武有点拿自己的这两个军师没办法了,在他看来,自己是老成稳重的,而这两个年轻气盛的军师则完全是胆大妄为的愣头青。张宣武不得不耐着性子继续反驳:“鬼子也不是傻子,我们这么一个旅增援临沂的消息很快就会被鬼子知道,如果我们不出现在临沂战场上,那鬼子必然会提防他们的侧翼和后方,到时候我们还是会功亏一篑的。”
李兴武分析道:“旅座,这其实也不尽然。您想想,我们表面上是一个旅,但实际兵力却达到6000多人,这一点连李长官都不知道,更何况是鬼子呢?我们旅拥有多少实际兵力,只有旅座您、参座以及我们这现场几个人才真正清楚。我提议,届时我们派遣一个团,以三千兵力去增援临沂,这个人数是一个旅的正常兵力,我们这样认为,鬼子也自然会这样认为。那么鬼子就会推断出,我们全旅都在临沂战场上,而实际上,我们的另外一个团则星夜兼程地绕道鬼子的侧后方并狠狠地杀他们一个出其不意。”
“没错!这样的话,我们一方面能正面支援临沂战场,一方面也能迷惑日军,可谓是一举两得呀!”孟翔兴奋地道。他和李兴武互相对视一眼,有股惺惺相惜的味道。孟翔也觉得,李兴武和自己的配合简直是取长补短。孟翔天马行空的作战设想带着浓重的理想主义,而李兴武也没有像张宣武那样排斥,而是认真地研究,并以他的实际经验和现实知识对孟翔原本有些空洞的计划进行了填补和扩展,使孟翔原本略有点大而化之的计划慢慢地变为了可能。
张宣武蹙眉思索着,显然,李兴武的分析也是另辟蹊径的,令他原本七八分的反对慢慢降低到了三四分,对这个计划也提起了兴趣:“你们一唱一和,倒也有些道理。可这是战争,必须要万无一失。一旦有个闪失,成百上千的弟兄都可能因此而枉送掉性命。我们是指挥官,制定作战计划不能太过于主观,我们必须要对麾下的弟兄们的生命负责。从刚才的讨论来看,你们的计划似乎有五六分的可能性,但我还是不放心,假如莒县的日军守军不是一两个大队,而是一个联队,那怎么办?我们突袭的部队只有一个团,一个团去进攻守城的日军一个联队,那和送死没有区别。”
孟翔的思维也随着李兴武的活跃而同样变得越来越清晰:“只要临沂前线打得异常激烈,那么日军必然倾巢出动。旅座,假如临沂战场上双方拼杀得天昏地暗、难解难分,日军怎么可能会把一个联队的兵力闲置在后方?所以,临沂前线的国军把鬼子打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