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客观上讲,德国确实是个纳粹独裁的军国主义国家,苏联虽然名义上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其实也是一个独裁的专制国家,希特勒和斯大林都是大独裁者,孙中山先生评论苏联是“红色帝国”,此言非虚。在中国近代现代史上,苏联对中国的侵害程度丝毫不逊于中国的千年宿敌日本,而德国和中国则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德国是西方列强里对中国侵害程度最浅的。至于苏联,哪怕这个国家在二战期间跟中国是同一个阵营里的盟友,也没改掉它的贪婪本性。同盟国里,苏联是唯一的一个跟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的国家,也是唯一的一个承认“满洲国”的同盟国成员,战争快结束的后期,苏联不但强迫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还借着出兵中国东北的机会把东北洗劫一空,并且在东北对中国人犯下比日军更残暴的罪行,连中共的卢冬升将军都因为在东北制止苏军暴行的时候被苏军枪杀。由此可见,苏俄的残暴是丝毫不逊于日本的,再加上历史上的罪恶,因此苏俄绝不是中国的朋友。所以孟翔一开始对历史大幅度的“扭转乾坤”,就是要苏联战败,德国获胜,因为那样的结局才更符合中国的利益。
遐想中,隔壁桌子上几个慢条斯理品着茶的老者的交谈声传入了孟翔的耳里。
“司徒老哥,你看到新闻了吗?德国和英国议和了,但英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割地又赔款。哈哈,想不到这些当年对我们发动鸦片战争的英国鬼子也有今天。”
“有啥好高兴的?英国鬼子败了,德国鬼子胜了,这香港就越来越不保险了。”
“司徒老哥,你这话是啥意思?”一开始那个对英国人的惨状幸灾乐祸的老者顿时满脸茫然,显然是不理解回话老者的这句话的话中含意。
人与人之间的目光长远差别就表现在这里,拥有高瞻远瞩目光的人,能够把相隔甚远的好几件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给连起来,并且依此迅速判断出事情接下来的发展趋势。很明显,问话老者的眼光就没有回话老者的眼光更长远。孟翔心里一震,他当然明白回话老者的意思,英国佬割地赔款,被德国人打得灰头土脸,自然是国力军力大损,如今英国本土都在苦苦支撑中,那么外强中干的英国人哪里还有多余的力量保护海外殖民地的安全,贪婪成性的日本人又怎么会放过香港这块就在嘴边的肥肉呢?实际上,孟翔还知道很多“德英议和”的内幕。德国邀请美国充当调停人来调解德英战争时,日本是极力反对的。原因很简单,一旦德国和英美握手言和,那日本接下来试图对英美开战就失去德国这个强大盟友了。对此,德国当局的回复是:一旦日本对美英宣战,那德国就会重新再对美英宣战,德国此时和没有虚以委蛇,是为了消除后顾之忧,为德国接下来挥师向东而奠定基础。如果日本能跟着德国一起对苏联开战,那德国也会跟日本一起对美英开战。对于德国这个合情合理的回复,日本方面勉强接受了,毕竟日本不敢进攻苏联,在这方面上是“对不起”德国的,因此也有点理亏。日本没有帮助德国对付苏联,自然也没有资格要求德国帮助自己对付美英。不过德日双方特地郑重其事地签订了“共同防御美英的同盟条约”,这好歹让日本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实际上,孟翔很清楚,对于曾说出“条约就是用来撕毁的”这句名言的希特勒来说,他跟日本人签订的这个条约肯定会在日本对美英开战的关键时候撕毁掉。孟翔也理解希特勒,对于日本这个不会带来任何好处并且还会带来灾祸的所谓盟友,自然要做好随时出卖的打算。
天下大局,尽在我的操纵之中。这个豪气万丈的念头让孟翔也有些得意。
“老先生真是好眼光啊!”闲得没事做的孟翔在暗暗佩服之下,凑上前套近乎。此时他也好好打量了一下隔壁桌子上的这几位气度不凡、身份肯定不寻常的老者。这几位老者都是身穿布衫唐装、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为首的那位,也就是犀利地看出香港的安全和欧洲局势之间关系的那位老者,他明显是众人间领袖式人物,身上的气质就与众不同,他大约年过七旬,面容饱满而苍劲有力,目光深邃而锐利,颌下三寸银须和手里的龙头拐棍更加给他增添了几分威严的气息,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精明强悍和德高望重的味道,一看就绝非常人。
看到孟翔冒冒失失地靠过来,围聚在这几位老者身边的五六个保镖身份的彪形大汉立刻逼近上来,眼中尽是高度的警觉和敌意。
孟翔身后的武书源立刻毫不示弱地迎上去,浑身杀气凛然。
为首的那位老者淡淡笑了笑,目不斜视地望了望孟翔和武书源,对身后的保镖们道:“你们几个退下吧,你们不是那位的对手。”他指的是武书源,然后重新看着孟翔和武书源,“这两位都是上过战场的,杀过的人是你们的几千几万倍,哪里会被你们给吓住。”
孟翔吃了一惊,他愈发好奇:“老先生,您是怎么看出我们是军人的?”
老者依然是那种古井不波的笑意:“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自己的作风和派头。你刚才坐在那里,姿势松懈随意、轻松悠闲,但这位随从则坐姿如松,腰板笔直,挺胸收腹,双膝并拢,两眼不停地扫视周围,很显然是职业军人。看得出,你还是个军衔不低的军人。再看看你们耳边鬓角那两道淡淡的印子,应该是长期戴军帽而留下的,你们的手上也有长期扣扳机时留下的老茧。”
孟翔佩服道:“老先生真是慧眼如炬啊!”
老者笑道:“国内战事打得这么紧,小鬼子都占了我们半壁江山,你们身为军人,却还跑到香港这花花世界闲逛,看来,也不是什么合格的军人哟。”言语间,既有调侃又有揶揄。
孟翔顿时急了,他最讨厌的就是被人冤枉:“老人家,您此话差矣!晚生自从南京沦陷后就投身军旅至今,在战场上已经跟鬼子打了三四年了。虽然谈不上精忠报国,但也在尸山血海里爬进爬出了好几回,合格军人这四个字,晚生大言不惭,觉得自己还是当之无愧的。”
“哟?那说说,打过什么仗啊?”几个老者都饶有兴趣地笑了。
“徐州会战、豫东会战、武汉会战、冬季反攻、夏季反攻、四次信阳保卫战、随枣会战、枣宜会战、襄阳会战、宜昌保卫战、第二次豫东会战,这些战役,晚生有幸全部参加了。”深感自己被看扁的孟翔恼火地“炫耀”着自己的战绩,最后又豪气干云地道,“别的不敢说,光是被晚生的部队所消灭的鬼子,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
果然,随着孟翔如数家珍地说出十多个大型战役的名字以及最后那句听上去像吹牛皮般的战绩数字,桌子上的老者都集体露出惊奇的表情。为首的那个老者收起笑意,神色肃穆,然后沉吟了一下,开口道:“你就是被日本人誉为‘战狐’的孟翔吧?”
孟翔再次吃了一惊:“老先生您是怎么知道晚生身份的?”
老者笑了,笑意中尽是赞赏之色:“我们这些海外游子虽然身在海外,但也心系故土呀!眼下中华陆沉,国难当头,我们自然是每天都关注着这场事关我中华存亡的大战。国内能征善战的将军确实不少,有几位最为令人侧目。一为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军,台儿庄一战,全歼日寇第十师团,是中华抗战开始后的第一大捷,真可谓是彪炳史册,震古烁今!二为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将军,豫东之战,重创日寇第十四师团,保住了中原大地的安危,随后是万家岭一战,全歼日寇第一〇六师团,气吞山河,壮我中华!三为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张自忠将军,屡战屡胜、威震敌胆,但却在襄阳一战中壮烈殉国,壮志未酬、马革裹尸,堪称国之军魂,令人扼腕叹息!至于第四,便是孟将军你了。”
“我?”孟翔吃惊道。
“呵呵,国家抗日已四年,战场上涌现出的青年才俊犹如雨后春笋,比如创造昆仑关大捷的杜聿明、死守宜昌的胡琏、上高大捷里身先士卒的张灵甫等等,但最令人瞩目的却是你这个从未上过军校的地方军青年将军,你的赫赫战绩,我们都是很清楚的。国军的大捷里,居然有一半以上都有你参加或是你创造的。刚才你的这番‘卖弄’,说出这么多战役和胜仗,除了你,国军的青年将领里没人参加过这么多的战役,打过这么多的胜仗。再看你大概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自然让我判断出你的身份了。怎么样?老头子我没有说错吧?”老者的分析可谓是条理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