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兴亡一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藻笑道:“殿下,你弄丢我的耳坠,须赔我。”

虽然失了桨,两人也不着急,便让小船随风在湖上缓缓自行。这两人都身具神通,腾云驾雾,不过寻常事耳。休说小小的太乙湖,就算是困在东海中央,也能轻易脱身。李承乾躺在船头,看着蔚蓝天上白云点点,湖上凉风习习,不觉渐渐有了些睡意。正迷迷糊糊间,陡然惊醒,暗道:“我怎地如此疏忽大意。此女虽美,终究是个妖怪,与我昔日有怨无恩。她此来长安,还不知是什么用意,我却要小心,莫要着了她的道。”

正如此想,听见玉藻在旁边道:“殿下,你累了么。”声音腻中带涩,软绵绵的,令人神为之夺,魂为之消。李承乾含糊应了声,思量要如何套问出玉藻来长安的意图,想了一想,笑道:“杨姑娘,我划了半日船,总须给些赏赐才是。”

玉藻轻声笑道:“殿下要什么赏赐?玉藻可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李承乾也笑道:“不须别的,就请姑娘说段故事如何?”玉藻轻轻摇头道:“殿下生为皇子,必定是博览历代典籍,诸子百家无所不读,哪还有什么故事没听过的。玉藻不过山野之人,又能讲些什么。”李承乾道:“前贤有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纸上所得,终究浅薄。姑娘游历四方,所见所闻必多,又何必推辞。”玉藻叹道:“也罢了,不知殿下要听什么故事呢。”李承乾装作想了一想,道:“有了,就请姑娘讲讲自己的故事如何?”

玉藻一愕,随即格格娇笑,仿佛花枝乱颤一般,“原来殿下是想探问我的来历,这却不方便奉告,殿下还是换一个罢。”李承乾被她看破心思,不由得有些尴尬。说也奇怪,他又不是情窦初开的少年,当年做太子时,也颇有浪荡之名,不知为何在玉藻面前,便总觉有些手足无措。不但如此,仿佛还隐隐有种熟悉的感觉,虽然才是第二次见面,却像曾经是多年的至交好友一般。这着实感觉奇怪的紧,挥之不去。

他见玉藻不愿说自己的事情,念头一转,想到那个天照道人。既然玉藻是天照道人的部属,此来长安又是受他所遣,倘若知道天照道人的来历,玉藻的事情自然也能推断一二。于是道:“既然姑娘不方便说自己的故事,承乾岂敢勉强。那就请说说那位天照道人的来历如何?”

玉藻左手托腮,想了想道:“这倒无妨。不过他的来历,殿下其实也应当知道呀。”李承乾讶然道:“我从不曾听过天照这个名字,怎么会知道。”玉藻道:“天照是他在东瀛用的名字罢了,在你们南瞻部州,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殿下定然听过的。”

李承乾道:“是什么?”玉藻道:“陆压。”

※※※

“陆压?”李承乾一怔,只觉这名字确实很熟悉,应当是在哪里见过,但一时半刻又想不起来。玉藻见他思索,也不去打扰,只是静静地低声唱歌。过了片刻,突然听到李承乾一拍船板,叫道:“我想起来了,莫非就是商周封神一战中的那个陆压道人么。”

皇宫大内之中,有各种隐秘典籍,李承乾看过不少。其中有一本残书,说是无名氏所著,讲的就是千年之前,周武王伐纣,阐截两教仙人争斗的故事,里面就提到过这陆压道人。只是书中也未曾提到陆压道人的来历,纯然是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而且那本书是残缺不全的,里面被蛀虫啃掉了不少页,许多文字脱漏模糊,看不清楚。

玉藻道:“正是他呢。”李承乾又问陆压道人的来历。玉藻笑而不答,伸手指了指天空,李承乾不解,道:“是天庭神明?”玉藻失笑,点头道:“嗯,勉强也算是罢。”李承乾见自己猜的不对,再看看天上,只见一轮明日耀眼刺目,陡地想起当日在辽东,陆压现身时,便是天边升起一轮巨大红日,当时自己还奇怪怎么天出二日。再一想,登时明白过来,讶道:“太阳?”

玉藻点头。李承乾更是惊诧:“难道他是日中金乌不成?”

上古传说,天帝之妻曦和生十子,皆是金乌,执掌日轮运行。后来十日并出游玩,大地干涸龟裂,生民多死,轩辕黄帝于是锻造乾坤弓一把,震天箭十二支,付与手下大将后羿。后羿天生神力,射术宇内无双,持乾坤弓、震天箭接连射杀九只金乌,正待射杀最后一只,被轩辕黄帝止住,自取过弓箭来,将第十只金乌封在日中,永掌日轮,不得脱困。

李承乾听玉藻说陆压是太阳,自然想到那只侥幸在后羿箭下逃得性命的金乌。玉藻却摇头道:“既是金乌,又非金乌。”

这话说得近似玄机,李承乾自然不明其意。玉藻悠悠解释道:“当年轩辕黄帝派遣后羿射杀九日,又将第十日永困日中,天帝闻讯大怒。自此天地交隔,神人相攻,后来的结局殿下自然知晓,乃是轩辕黄帝联合龙族,一举诛灭了当时的天庭诸神,仅留二十八宿执掌星辰,将天帝金母都封在轩辕剑里。黄帝又借口女娲娘娘收容天帝旧部天蓬、卷帘等人,持剑杀上太素天,逼迫娘娘立下重誓,自封太素天,一千年间不得插手凡间之事,方才罢休。”

“一千年后,也就是商纣之时,天帝金母脱困而出,想要重建天庭,又想救出被困在日中的金乌,但他们破不开轩辕黄帝的封印。于是天帝上太素天,请女娲娘娘看在同是混沌神族一脉的份上相助。娘娘又指点天帝去弥罗天玉虚宫,请玉清教主元始天尊出手。”

“原来在这一千年中,只因天庭覆灭,女娲娘娘退居,世间妖怪也大多被轩辕黄帝杀尽,四海龙族都被镇压,凡人少了压制,修道者大兴,号称仙人。其中有三清道尊,修成大道,证得混元大罗金仙,创立道门,声势极胜。”

“天帝于是上弥罗天玉虚宫,拜见元始,道明来意。元始于是传授了斩三尸的法门——殿下,你应当听过斩三尸罢。”

李承乾点头:“只听道士说过,却不知什么意思。”

玉藻道:“所谓斩三尸,乃是元始天尊创出的一种修道法门,能自本体之中,又斩出两个化身来,合称三尸。”李承乾笑道:“原来是分身法。”有些不以为意,分身法不算什么高深法术,李承乾自己就会。玉藻却摇头道:“不然,斩三尸斩出的化身,与分身法大不相同。分身法再神妙,终究也不过是个亦步亦趋的影子,斩三尸斩出的化身,却是一个独立的人。”她微微皱眉,似乎觉得不太容易解释,想了一想,又道:“殿下且听我继续说,便知端倪。”李承乾道:“好。”

玉藻续道:“这斩三尸玄妙无比,乃是成道捷径。元始创出这法门,传授于门下十二位弟子,本指望他们也能修成大道。但这斩三尸的法门,乃是先死后生,死中求活,极是凶险,对肉身的要求极高。人身脆弱,不如神妖天生强悍,道门中人虽然讲究吸纳天地灵气强固肉身,但元始十二弟子,修行数百年,到底还是没有一个能练成的。”

“恰好天帝前来,于是元始天尊就将这斩三尸的法门,传授与了天帝。女娲娘娘又赠了一个飞刀葫芦,作为斩尸之用。金乌被轩辕封在日中,脱困自然无法,便是自行求死,却也不能。他又是天帝之子,上古妖神,肉身极是强固,被飞刀一斩,果然成功斩出一个化身来。因为是得元始相助,这化身就投入道门,便是陆压道人了。所以说,陆压既是金乌,又不是金乌。”

李承乾恍然道:“原来如此,难怪在封神战中,陆压屡次相助玉虚门人。”玉藻嘻嘻一笑,道:“他又哪里安什么好心了,不过是望着阐截两教内讧,两败俱伤罢了。”李承乾见玉藻虽然是陆压部属,言语之间却并无多少敬畏之意,不知何故。又听见玉藻道:“原本碧游一脉势力庞大,玉虚门人远远不及,陆压是以相助阐教,要就中取利。不想便在其时,西方两位教主也证得混元大道,创立佛门,相助元始。最终截教固然覆灭,阐教却根本未损,元气不伤,反而一统三界,天帝虽然重建天庭,到头来也还要奉元始天尊符诏,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李承乾默然无言,玉藻又叹道:“其实当时周代商兴,气数使然,天下稍有见识者,谁人不知。却不知上清教主为何一意孤行,偏偏要逆天而行,袒护商纣,以致有灭教之祸,其中缘由,真不可解……是了,”她突然拍手笑道,“令师当年不也曾参与封神之战么,想来必定知晓其中隐秘,下次殿下见到令师,帮我问问可好。”

李承乾心想,我师父却未必会与我说这些,也就含糊应了。想起千年前那一场大战,神妖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