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设这里是一个能容纳百万人的避难所,空间大小倒还是可以忽略的问题,可是那同时仅容数人上下的电梯井……
如果真的爆发需要用到避难所的核战之类危机的话,百万级别的人口,就凭这部电梯,几十天恐怕都运不完吧?
有这几天功夫,核战都爆发无数轮了,哪里还轮得到避难所起作用……
又何止是电梯,联系基地周围的地形地貌,以这个世代人的素质而言,交通都不能说是便利,更别说八百年前了!
这样想的时候,一行人已经穿越了遗迹的外围防区,来到了真真正正的基地主入口。
钢铁的大门上方,“华亚行政区第五生化秘密研究所”的大字,第一时间证明了杨帆的猜测。
这里的确不是什么避难所,而且隶属于政府的秘密研究单位。
不远处的小城既是一种掩护,同时也是安置基地里家属的地方,只不过大辐射过后,发现到外界的危机,小城里所有人都转移到了这个地方。
这也是为什么外面的小城虽然破旧,却几乎没发现什么尸体,更加很少挖掘出通常都会有的日常用品之类的原因。
而且……因为自己专业的关系,这个研究所杨帆还听到过,跟自己所学领域有重叠的地方,如果没有大辐射发生的话,说不定他毕业之后,工作的地方就会是这里。
当然,现在一切都改变了,所以杨帆成为了一个挖掘者,而与他同时代的人,则变成被发掘的对象。
这算是杨帆第一次真枪实弹的挖掘遗迹经验了,在不远处的魔鬼林废墟,他就只是站在外围,给学生老师们讲解提点罢了。
这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轻松容易的遗迹挖掘之旅吧?
研究基地跟别处毕竟是不一样的,别处大辐射过后,充满了危机,无论动物、植物抑或者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难免会惴惴不安,难免歇斯底里,无论一个人面临死亡,还是一个种族面临灭绝,那种恐慌那种无力,都不是未经历的人能够明白的。
所以以往的遗迹挖掘,里面往往一片凌乱,恍如经历过战争,人类与外物的对抗或者是人类之间的自相残杀都有,混乱不堪。
可这地方是不一样的……
这地方深埋于地下,外界的危机根本没多少机会侵入到这里;这地方后勤补给充分,根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的问题。
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这地方的人本身就是生物化学方面的专家,大辐射过后,他们第一时间就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并且非常的清楚,经历这样一场危机的后果。
虽然他们并没有产生与罗教授类似的危机感,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逆反基因,但他们的确也没有普通人的惊慌失措。
人类的恐惧往往来源于未知,当这种未知变成已知,人的承受力就要强的多了,所以呈现在一行人面前的,是井井有条没有一丝杂乱的研究所实景——
照明球下,基地里一切都整整齐齐的,没有一丝杂乱,虽然地面不能说是洁净,千年的光阴在上面蒙上了厚厚的一层尘土,可是透过那层尘土,还是可以让人强烈的感觉到,研究所原本是多么的整洁。
不能搬动的大型仪器依旧静静的伫立在原地,彷佛抹去了表层的尘土,随时都可以运作的样子,而其他一切可以称之为杂物的东西,都已经装盛在数据卡里,静静的摆放在研究所控制室里。
不要奇怪一行人为什么这么顺利的就找到了中枢所在,因为一路的墙上,全都是清晰明了的指向标记,能将闯入者指向这处所在的标记。
在这间不大的房间里,约略几平方米的方桌上,指甲大小的储物卡一摞摞摆放在上面,然后按照不同的标记整整齐齐摆放着——
日记、程式、日用杂物、实验仪器、读卡器……
这个基地里的人已经在临死之前,将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统一存放在了这处,仿佛一直在期待着,能有后世之人来到此处,将所有这一切带出去,善加利用,不辜负了他们的等待。
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日子里,这个基地里的一切,就好像完全没受到末日来临的影响一样。
残存的人迅速弄清楚了灾变的情况,然后按部就班的开始了他们所能做到的一切。
就好像……罗教授将死的时候所做的事一样。
他们收集了所有能够收集到的书籍、影像资料,所有能够进行文明传承的工具。
他们凭借脑海里记忆,恢复了本地大部分电子产品的程式,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
他们回忆着脑里的所有知识,将所收集到的书籍资料里没有的部分一一默写出来,汇集成了一人一本的末日笔记。
最后,他们修复了读卡器,将所有这一切存储到了数据卡里,令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在这个过程中,基地里的人一个个倒下,但活着的人丝毫没有被这样的恐怖境遇所打倒。
每一天,他们是如何挣扎着醒来,如何艰难的寻求,又是如何疲累的睡下,直到最终无奈的倒下,都在数据卡的日记部分一一记录着……
桌面上的卡片细细一数大概有过万张之多,日用杂物实验仪器近万,程式书籍资料卡近千,其中日记就占了半数之多。
读完了基地之人所遗下的简明记录文字,杨帆不由心潮起伏,心生肃然敬意的同时,却又涌出丝丝悔意。
卡片的规模看起来很多,甚至已到了夸张的程度,但实际上里面的东西并不多,因为大多都是直接将某件物品数据化的单一卡。
如果用空间卡的储存方式,最小体积的空间卡,几百张可能就够了。
可能因为此间卡片资源缺乏,已凑不够足用的空间卡,才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吧。
这近万张卡片里的东西若是好好整理一下,他随身携带的超大空间卡说不定就装得下,不过……那可就费了劲了,林林总总也是万余件东西呢。
可若是不整理……虽然每张卡片只有指甲大小,万余张卡片凑起来,那也是一大包呢。
数据卡又只能压缩不能够再放进空间卡里,难不成,得找个提兜兜着,就这么拿到外面去吗?
杨帆感到后悔的就是,山都明明有那种可以压缩千余片数据卡的卡匣,除了零界商人,几乎没有别人会用的东西……如果随身携带那么十几个,现在又何必烦恼?
他慨然摇头,将无谓的情绪赶出脑海,扭转身欲行向不远处的另一个房间。
按照日记文字里的叙述,那应该是基地里所有人临死之前所呆的房间,除了尸体,里面应该是什么东西也没有的。
他只是单纯的想去拜祭一下,在拾掇这些东西之前……研究所那些可亲可敬的英灵们应该知道,他们的努力与等待没有白费。
这个时候,沐母已经小心翼翼观察完了房间环境,确定不存在机关陷阱之后,来到了桌边。
随手拿起另一张放置的很明显的数据卡塞进读卡器里,她啧啧称奇:“我见识过的遗迹也算不少了,像这地方这么整齐这么有条理的还是第一次呢……”
说完这句话,卡片里的内容已经在读卡器上显现出来:“贝……贝鲁塔……粒子……屏蔽……可行性……分析……”
沐母结结巴巴的诵读,令得杨帆第一时间转回了身来。
贝鲁塔粒子屏蔽可行性分析,没错,的确是这样一篇论文。
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年,跟随罗教授进行毕业论文的习惯似乎还没从杨帆的身体里面彻底消除,以至于听到那几个字,就条件发射的窜了过来。
可这样的分析报告,对现在的自己会有什么用呢?将论文抢在手里,杨帆才意识到这个问题,不由苦笑起来。
无意识的翻动着这篇研究所同仁的论文,他们对于贝鲁塔粒子的了解,似乎还不如罗教授所组织的科考队呢,尤其是在贝鲁塔粒子促进生物进化的方面。
什么东西都能作假,实验数据做不了假,看实验记录就知道,他们的研究跟罗教授相比,差了两三年的潜心研究,至少……他们都从来没有意识过,逆反基因存在可能。
只不过,虽然对贝鲁塔粒子在生物学方面的影响没有罗教授走的远,在传统物理学的领域,他们却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让杨帆渐渐抛弃了鄙视,越来越认真的翻看起来。
而这,也正是这篇报告精华所在——如何屏蔽贝鲁塔粒子!
根据以往的研究,贝鲁塔粒子可以轻而易举的穿越地球,无论高温真空还是其他各种介质,都无法阻挡它的传播。
不过在罗教授的科考队里,所有成员就都知道,地球上某些地方,是存在贝鲁塔粒子无法穿越的区域的,可能因为某些矿石,也可能因为其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