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魏十七慢慢写下了剩下的两句,当剑尖刻下最后一个“同”字,余瑶抬手抹去眼泪,嘴角忍不住往上扬,“我再也回不去了”她喃喃自语,“我会试着喜欢你的,你也可以喜欢我,如果你愿意的话。”
“想清楚了?”
“嗯。”余瑶微微仰起脸,勇敢地望着他。
魏十七凑过头去,在她嘴角轻轻吻了一下。他动作很慢,留了足够的时间给她思考,她可以拒绝,可以躲闪,但她没有这么做。黑暗之中,余瑶很紧张,身体微微颤抖,指尖刺进掌心,浑不觉得疼痛,她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慌乱之余,又隐隐有些期待。
魏十七搂住她的腰肢,再次吻在她嘴角上,一点点挪向颤抖的双唇。刹那间,余瑶的呼吸停止了,她双目紧闭,手足无措,几次抬起手想推开他,又缩了回去,一颗心恍恍惚惚,如同漂浮在云端。
过了许久,她紧绷的身体松弛下来,微微张开双唇,炽热的鼻息吐在魏十七脸颊上。
当魏十七的手伸进衣襟,贴在她滑腻的小腹上,她心中闪过一个倔强的念头,干干净净的身体,迟早要被脏东西玷污,与其便宜那些瞧不上眼的臭男人,不如自己来选。
喘息渐低,心跳平静下来,余瑶觉得心中空荡荡的,身体似乎少了什么,又似乎多了什么。放纵让她感觉好多了,那些压在心头的负担变得可以忍受,是不是当少女变成女人,承受的能够更多?仇恨,骚扰,无助,孤独,一度像鞭子一样抽打着她,把她逼到发疯的边缘,但是现在,她感觉好多了。
她站起身,整理好凌乱的衣裙,将长发盘起,走进幽暗的石柱中,没有回头。
魏十七眯起眼睛看着石柱上的诗句,犹豫了片刻,没有削平它,他换了一根更远一些的石柱,继续御剑刻字,依然是那拼凑的四句**一刻值千金,绝知此事要躬行。侍儿扶起娇无力,江州司马青衫湿。距离隔得远了,他回到小孩捉笔的状态,字写成巴掌大小,歪歪斜斜。
山腹之中缺少离火之气,余瑶温养道胎,只能依靠吞服丹药补充元气,离开流石峰时匆匆忙忙,只带了两瓶五行回气丹,杯水车薪,待到服完剩下的乾坤一气丹,她手头已经没有丹药可用了。
余瑶走到魏十七身边,抓了一把玉简放在他身前,道:“我用这些跟你换乾坤一气丹。”
魏十七知道她的心思,要把一切都算得清清楚楚,他从怀里掏出乾坤一气丹,连瓶一起递给她,道:“不要你的东西,送给你。”
余瑶不肯接,固执地问道:“你要什么?”
“我说什么都不想要,只是单纯地想帮你,你信吗?”
余瑶摇摇头。
魏十七道:“小心提防是有必要的,这世上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别人好,所有的付出,无论有心或无意,都希望得到回报,这种回报,有时是眼前的所得,有时是长远的收益,有时是内心的满足,任谁都不能免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与其相信口不应心、心藏鬼域的伪君子,不如明明白白地做交易。”
这些话说到了余瑶心坎上,她正是这么想的,只是没有魏十七说的那么透彻,但撕去了表面的温情,**裸地谈论付出和回报,又让她不能完全接受。她反驳道:“也未必全是如此,母子之间,夫妻之间,总有不求回报的付出吧?”
“父母为子女付出,其实是希望自己的血脉延续下去,先生对妻子付出,是希望她为自己生儿育女,本能和天性背后也隐藏着目的,人与人之间,究其根本,其实不外乎‘利益’二字。”
余瑶感到内心深处有什么珍贵的东西被打碎了,又偏偏无从辩起。她低头想了片刻,勉强笑笑,道:“你跟我说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魏十七拉起她的手,“只是想告诉你,你我之间,不用猜疑什么,我想要的就是你,你已经给了我想要的,不需要再付出什么。”
余瑶从他手中接过瓷瓶,道:“好,我给你。”
第四十九节 心却依然疏远()
日子一天天过去,微光透过岩石罅隙照入山腹,有时是稍带暖意的日光,有时是清冷的月光和星光,魏十七对子午两刻天地气机转换颇为敏感,每到这时,他便在石壁上刻下一条划痕,虽然有时会因修炼而错过,但大致的日头不至于相差太多。
余瑶放下了矜持和心结,大大方方接受魏十七的好意,在乾坤一气丹和黄螭丹的支撑下,花费了大半年的工夫,温养道胎,用功不辍,终于恢复如初。但她仍然面临一重难关,那就是凝炼剑种,只有凝成剑种,短柄雁镰才有用武之地。
魏十七也没有荒废岁月,他操纵飞剑在石柱上练习刻字,进展神速,隔了十余丈距离,藏雪剑如飞梭般往返,收放自如,一次刻下一笔,留下一行行酒盅大小的字迹,深得“准”、“稳”二字的精髓。
修行之余,余瑶一直在观察魏十七,揣测他的想法。从表面看,他是个道心坚定的剑修,用最笨的办法,孜孜不倦地锤炼御剑术,心无旁骛,对女色也有节制,并不贪恋,回想他的言谈举止,根本不像一名血气方刚的青年。
大凡青年,无论多么老成,多么早熟,总对这个世界抱有好奇心,难以抵挡诱惑,有机会的话,愿意尝试种种可能,他们面前的道路有无数分叉,有诸多选择,正因为看不清前途,所以无法回避迷茫、错失和懊悔。但对魏十七来说,这些负面的情绪完全不存在,他似乎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得到什么,怎样才能得到。她隐隐觉得,只有经历红尘,尝过人间的甘苦,回过头来,才能有这份风轻云淡、从容不迫的心境。
魏十七偶然说起的一句话,始终缠绕在她心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把得失看得如此豁达,抽离了一切感情,冷静到近乎冷酷,她自忖做不到。
他们朝夕相处,耳鬓厮磨,彼此变得熟稔,能够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但余瑶始终觉得,她并不真正了解他。
二人的关系突破了最后的界限,魏十七对她一如既往,该说就说,该笑就笑,既没有表现得如漆似胶,也不装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模样,视她的姿色为无物。很多时候,都是她说,他听,话题无外乎昆仑派,太一宗,一些不为人知的秘辛。他不大说自己的想法,那天偶尔提起“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对别人好”只是昙花一现,更多的时候,他一笑了之。
每当她试图走进他的世界,总被他有意无意地推开,身体亲密无间,心却依然疏远。
魏十七按部就班锤炼御剑术,练到这种地步,已经臻于极致,所谓“心剑合一”,不外如是,此后更进一步,不外乎修炼剑芒剑气,乃至于剑丝剑灵。阮静留给他的第二篇“剑诀”,却是另辟蹊径,旨在将本命飞剑炼成剑丸,摄入体内祭炼种种神通。五金飞剑入体,亏损肉身,难怪阮静提醒他宁可慢一些,也不要急于求成。
且不论飞剑入体是何等凶险,魏十七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黄螭丹数量有限,无法支持他和余瑶同时修炼。权衡利弊,魏十七决定转而修炼“鬼影步”,把大半黄螭丹交给余瑶,助她凝炼剑种。他有一种预感,山腹之中的宁静并不会持续很久,太一宗的后手绝不只是雷火劫云,必须尽快提升实力,以应对随时可能降临的危机。
二人时常聊起这次赤霞谷之变,余瑶是昆仑嫡系弟子,见多识广,她推测太一宗出其不意偷袭赤霞谷,最大的倚仗正是雷火劫云,不知他们使了什么手段,将劫云万里迢迢移至昆仑山,赤霞谷中的一干同门,恐怕除了阮长老秦长老等寥寥数人,无人能逃过此劫。不过太一宗既然有如此厉害的杀手锏,为何不直取流石峰,而是选择了赤霞谷?最大的可能是劫云移至此处,威力远逊色于连涛山的护山大阵,攻不破流石峰上的种种布置,与其无功而返,不如一举毁了赤霞谷中的昆仑俊彦,重创旁支七派,抢占先机。
经此一战,昆仑元气大伤,且不说向渔、崔吉、丁一氓、石烽火、申屠平这些有可能突破剑气关的英才,单是五行宗主持论剑的弟子,也都是昆仑嫡系的中坚,若全都陨落于此,恐怕三五十年恢复不了元气,此消彼长,只能眼睁睁看着太一宗的势力越过蛮骨森林,一步步向西陲渗透。
余瑶抽丝剥茧分析太一宗的用意,魏十七深以为然,昆仑旁支与嫡系唇齿相依,重创旁支,削弱五行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