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b我回到自己办公室,曹映雪早已经在等着我了,我就站在她桌子面前说道:“人力资源部那边的报告昨天就已经收上来了是吧?”
&nb“嗯,昨天下午五点钟就全部收上来了。”她答道。
&nb“那咱们现在就去人力资源部那边,我让他们帮着你一块统计一下,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的一共有多少人,二级、三级又各有多少人。另外再按照司龄统计一下,看看不同司龄段的又有多少人。”
&nb“已经统计好了,领导。”她抬头看着我笑道:“我知道你肯定要用这些数据,所以昨天就已经请人力资源部的同事加班帮忙统计出来了。”
&nb“哈哈,你不要没回那么能干行不行,这会让我这个领导觉得自己无事可干,体现不出我的高明来,很没面子的。”我笑了笑,说道:“那好,拿着表进来回答我的问题。”
&nbr》
第694章 标准(二)()
第694章 标准(二)
我们一起进到办公室里间,我在自己位子上坐下,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示意曹映雪坐,就问道:“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的人全公司一共多少?”
“87人。”
我点了点头,又问道:“二级及以上的呢?”
“134人。”
“三级?”
“368人。”
我撇了撇嘴,又问道:“那司龄呢,不管是在总公司或者是下边某个子公司,只要是在集团内,不间断的司龄都算上,比如……5年及以上司龄的有多少人?”
她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表,答道:“一共846人。”
“太多了。”我摇了摇头,又说道:“按照司龄计算,400人以内,要划到哪个司龄段?”
她眼睛盯着手里的表,嘴里说道:“8年及以上,一共387人。”
“其中包括多少个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的人?”我问道。
她在表上数了一会儿,然后说道:“59人。”
“59个?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的人全公司一共87个,这里边有59个,也就是说8年司龄以下的还有28个了,28个加上这边的387个,一共就是415个对吧?那行,咱们就以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或者8年及以上司龄这两条标准为基准线了,四百多个人,大约占了全公司的四分之一多一些,虽然稍微少了点,倒也差不多。对了,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田园地产那边一共能有多少个名额?”
她一边低头看表,一边说道:“符合8年司龄这条标准的田园地产一共只有两个人,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的17个,两者中还有一个是重合的,同时满足两条标准,所以总的一共就是18个。”
我皱了皱眉,暗自嘀咕道:“这……好像太少了点。”
“田园地产在册的一共546名员工,18个人连零头都不到。”曹映雪说道:“而且,领导,从财务角度讲,田园地产是咱们集团的核心,照理说他们那边还应该得到些倾斜,比例应该比全公司的平均水平都要高一些才合理。”
“高倒是不必了,但是大体上处在同一水平线上还是应该的。”我说道:“如果按照刚才这两条标准,总公司、富通商贸、富通物流的名额比例大约在多少?你报数据,我来算。”我说着就拿过了纸笔准备计算。
曹映雪看着手里的表格给我报数据:“集团公司总共112人,按照这两条标准有76个名额。富通商贸一共297个人,有138个名额,富通物流663人,有183个名额。”
她一边报着数据,我就计算出了相应的结果来:总公司的名额比例大约是68%,富通商贸46%,富通物流28%,三个公司的平均水平是37%。
这个结果和我预想中的大致差不多,总公司的绝对名额虽然不算多,但因为是控股公司,没有业务部门,全是管理部门,所以级别高的人占比比较大,另外还有一些人虽然级别不高,却是跟着田保东时间比较久的了,田保东用的顺手,也就舍不得外放到子公司去,一直留在身边,所以名额比例自然最高。
富通商贸是整个富通集团最初的雏形,其中老资历的员工比比皆是,司龄这一条很占便宜,因此比例也比较高。
富通物流成立的时间虽然也很早,而且人数众多,但是有差不多一半都是最基层的搬运力工,这些人数量众多,拉大了基数,但是他们流动性非常大,能干长的很少,所以整体看比例就比较低了。如果从基数里将这些人刨除的话,最后比例可能也跟富通商贸差不多。
我想了一下,又说道:“你看看,如果要让田园地产40%左右的人都有名额的话,以哪个司龄段作为条件比较合适?”
“田园地产一共546人,40%就是……218人。”她低头在表上看了一眼,又说道:“一年半、18个月,符合这个条件的一共有207人,其中包括所有的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员工。不过‘月’这种单位太短了,变动太快,这表统计的是截止昨天的,咱们增发肯定还有一段时间,等到咱们增发的时候,满足18个月司龄这条件的人估计还会又多出几个来吧。”
我暗暗在心里算了一下,如果田园地产按照这个标准的话,那么全公司符合条件的一共就有604人,占比大约37%,倒也合适。这次增发,本质上是对骨干员工以及老员工的一次集体奖励,37%这个比例,既不会显得奖励太泛滥,但同时范围也不算小了,也不至于变成一种小范围的利益瓜分而失去意义。
富通集团目前的总股本是45亿6300万股,我计划的增发比例在1%左右,那也就是四五千万股。其中田保东让我认购100万股,那么跟我差不多级别的,比如李树志、施勇、田妮以及几个子公司总经理等,大约十个左右的人,我也得给人家差不多的份额,否则肯定有人会对我有意见,这些人就要占去一千万股左右,至于他们是否都足额认购那是另一回事,但是我得给他们留出足够的份额来。
另外,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的员工全公司一共87个,除去我们这十个左右,也还有七十多人,这些人都是公司的中坚骨干,每人也得给相当的额度,那他们大概要占去两千万股左右,也就是说最后剩给其他五百多名员工的,大约还有一到两千万股,平均下来每个人能有两三万股,倒也差不多了。
我点点头说道:“一两星期、个把月的时间,就算多几个人也多不到哪里去。那行吧,初步拟定就按照这两条标准,第一,一级部门经理及以上级别员工。第二,总公司、富通商贸、富通物流司龄满8年的员工,田园地产司龄满18个月的员工。另外,再加一条,部分有特殊贡献的员工,即便不符合上述两条标准,也可以单独给予名额,这部分名额一共就……就20个吧。”
“20个特殊名额?”曹映雪愣了一下,看着我笑道:“领导,这可就有寻租的空间了啊。”
“哈哈,这么大一件事情,涉及到那么多人利益,又是那么大一个公司,那么多大佬,每位大佬或多或少也都有那么一两个想要关照一下的人,甚至有些人觉着自己的份额不够,还想额外再弄点份额,咱们全部死死抓在自己手里,用两条死标准来卡死了,会招人嫉恨的,所以得给各位大佬们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再说了,没这个空间,我承诺你的那几个名额怎么来啊?”
她笑了笑,又说道:“领导,那咱们一共发行多少股份啊?”
第695章 标准(三)()
第695章 标准(三)
我说道:“发行规模这事,我心里已经有个初步方案了,只是我还需要一个数据来计算一下,看看是否可行。”
我说着就拿起桌子上的电话拨通了人力资源部经理李自华的电话,电话接通,听他答应了一声,我就说道:“李经理你好,我是常阡。”
“哦,常总您好。”他答应道。
“李经理,我有个事情要麻烦你一下。我想请你们人力资源部以级别和司龄为参数,设计一个评分系统,给全集团公司每个员工都打出一个分值来,你看行吗?”
“行啊,常总,那级别和司龄这两个参数按照什么权重比例来设定呢?”他又问道。
我没回答他,而是先问道:“你们做这个系统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这很快的。”他说道:“我们这边,还有下边三个子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本来就都有现成的类似评分系统,发奖金什么的都要用到,只需要修改一下参数和权重比例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