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说来听听!”
“据说这些源于康居的康氏族人的孩子,在他们出生时,长辈们一定会先给其吃点蜂蜜,还会用如胶之粘物放入其手,以希望其长大后可以常常说一些动听和甜蜜的话,持钱的时候要像胶一样黏住财物!”(康居康氏在历史上,确实是作为商贾民族存在的,被誉为东方的商业民族,类似西方的绯尼基人和犹太人,据说后世安史之乱的主角安禄山也是康国胡商之子,本以康为姓氏)
“孙盛你年纪虽小,可是这博闻强记的本事,我葛洪今日算是领教了,可是你还没有说,这支康氏到底势力大到何种程度呢?”
“葛大人是否还记得谢艾所说的情况,这个赵岭的妹妹就是康氏族人,而且他们从小分开,那据我自己推测,应该是他们很小的时候就被康氏的族人拆开了,他们把赵岭派到赵氏去,而利用康碧麦朵,也就是赵岭的亲妹妹为人质,以此要挟他为康氏忠心耿耿的做事!”
“你的意思是?!”
“自己的族人都要使用这种方法来让他们不能反抗,顺从的听命于家族的安排,可见这支平阳康氏的强势和霸道,这样的族规,绝不是一般小户或者普通大族会有,而且我的祖父在笔记中也记载过,这支平阳康氏不仅生意做的很大,其族长还长期担任屠各匈奴的高位!”
“啊!我想起来了,好像现如今匈奴汉国的太史令就叫康相!”(《晋书》卷102《刘聪载记》中记载,有太史令康相!各位看官如果看过我的《正史晋阳之战:一曲胡笳救孤城》中的那位太史令,就会知道这个太史令官职在匈奴汉国的崇高地位了)
“康氏不仅有商贾还有大量的佛教徒,从汉代起就不断渗入中原各地,我记得汉灵帝时期就有一个叫康巨的,写了一部佛教经典《问地狱事经》,此经言直理质,不加润饰,确实很有意思!”
听到这里,本来有些烦躁孙盛不尽快切入主题的葛洪也来了兴趣,顿时脱口道:“这地狱是什么?”(记载于《高僧传》卷一)
“我也不清楚,没仔细看,当时不过是简单的过目一遍把内容全部记下来而已,仔细一想应该说是人死之后的去处的!”
孙盛的话语其实并不是很大声,可是对于葛洪来说,这简直就是震耳欲聋一般的响亮!
葛洪觉得自己有些恍惚,那“地狱”二字,就像是惊雷一般令人震撼,佛教已经提出这个了吗?怎么会这样……
孙盛眼见葛洪有些异样,只道是葛洪也被自己的博闻强记所慑服,一时更加兴高采烈地卖弄道:“我记得还有汉献帝时期,有一个叫康孟祥的康居僧人,在洛阳翻译经书,这二人据说不仅是僧人还是商人!”(《出三藏集记》卷15有记载)
葛洪听到“商人”二字,这才回过神,惊呼道:“这些佛教徒竟然还是商人?!”
第三百九十七章:昭武九姓()
第三百九十七章:昭武九姓
不仅是葛洪觉得惊讶,在场的所有的人都被孙盛的话惊呆了,这些康氏族人中出来的佛教徒,竟然不少还是商人?!
康氏的势力竟然如此深不可测!?
好一会儿,葛洪才从震惊中回过味来,有些谨慎地问道:“孙盛,这都是你祖父记载的吗?这个事,你怎么看?你祖父又是怎么说的?”
看到葛洪这般谦虚地询问自己,孙盛也是由心地为自己祖父骄傲!
毕竟自己现在知道的关于这些源于康居国的康氏族人都是因为自己祖父的记载,至于自己的祖父为何要关心这些西域人,孙盛思考过,但是没有什么头绪,所以只当是自己祖父的好爱而已,如今看到葛洪如此重视,也打起了精神回忆那些资料!
现在听到葛洪的询问,孙盛只能摇摇头,无奈地说道:“葛大人,小子也并不明白其中有什么深意,祖父也只是记载了这些内容,还说过其他一些关于康居国其他内迁中原的姓氏家族,但是为什么要记载这些,我祖父记载的那本笔记也只是残本,后半部分都不见了……”
葛洪听到这里,也是微微地叹了一口气,孙楚老先生看来已经看出一些端倪,不然为何要记载这些康居之人?尤其是这个康氏,只是这么简单地听孙盛说了一些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往事,已经让人如此震惊了,现在听孙盛的意思,康居内迁中原的还不止康氏,竟然还有其他八姓!?
“孙盛,还有其他八姓是什么情况?简短地说下吧!”
“诺,康居九姓其实也称为昭武九姓!”
“哦?!”
“其先祖曾在汉代时大规模迁移到河西,也就是如今凉州太守张轨管辖之地,(今甘肃武威,张掖等地区),祁连山北,有一城,名为昭武!他们以昭武城为据点,逐渐兴旺,这是《汉书》中《地理志》所载!”
“早在汉代已经在那边了?”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东部置张掖郡。取“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之意,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西汉后期治觻得县(在张掖市甘州区西北),属凉州刺史部。领有:觻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日勒、骊靬、番和、居延、显美,这十个县城”。(其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永昌县以西、高台县以东,以及内蒙古额济纳旗,治觻(角乐)得县)
“孙盛,你确实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我葛洪自认也算博闻强记,但如若在这点上和你比较,确实是自愧不如!孙师在天之灵,也能瞑目了!”
听到葛洪突然说起自己的祖父,孙盛心中压抑的对祖父的思念之情也油然而出,双目之中竟然隐隐含着泪水……
葛洪看到自己的话勾动了孙盛对祖父的思念之情,心中也是一阵感叹,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倒是孙盛很快就从思念之中走了出来,并且恭敬地说道:“葛大人谬赞了!其实这些昭武九姓的先祖也能算是月氏一支,只不过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认可了,他们迁入华夏之地以后就习惯以康居国人自称,并且频繁与当地人婚配,融入的很好很好!”。
“你说的应该没错,难为你小小年纪,竟然记得如此之多!”
“这些记载都是祖父留给我的,不敢忘记!”
听到这里,葛洪再次肯定地点了点头,对于孙盛,葛洪是也开始真心喜爱起来了!
“这昭武城的九姓以康,邵,何,史,曹,穆,米,安为主要九姓!九姓又各为九国(所谓国,按照当时的看法应为部落),曾经皆是康居国旁支,而其他康居国诸部落,在康居国为匈奴所破后,就则四分五裂,各自逃命,所以只有迁入昭武城的九姓,才是昭武九姓,当今之世,康姓则为九姓之首!”(石国和其他居住在康居迁居过来的康居人算不算昭武?我的看法是不是,应为他们没住过昭武城,后人分不清他们的区别,以为是康居来的都是昭武九姓,这是不对的)
“如此说来,并不是所有康居故地迁移过来的人都是昭武九姓?而是只有入住过昭武城的才算?其他只能算是康居国人?”
“大人明见,正应如此,也有此可见,这些康居国人就和草原上其他的部落没有什么区别,一姓强大之时,则众多小部落竞相去依附,只因其强盛而已,一旦分奔离析,就四处逃散,如何算的上一脉?分不清,不过是因为他们长的都差不多,我中原人也分不清他们的长相,所以只要说是康居国人,都以为是一族了,这是十分荒谬的!”
“不错,就如我们分不清高车人和铁勒人一样,就说他们是一样的,你这个说法十分精辟,不错,非常不错!”(后市《新唐书》和《隋书》又变更了不少昭武九姓的名字,这也是没错的,毕竟一个大的姓氏往往都会包含很多早期不入流的姓氏,我现在说的这九姓主要是指汉代到南北朝初期的,后世每个姓氏的兴衰和取代他们的姓氏出现也是有的。譬如火寻,也说起源是昭武,即花剌子模,这就是后世子孙努力了。至于石国,这里暂且按下不提,因为石勒也是出于石国,但和后世公元713年以后的石国是否一致,就等待以后说石勒的时候再提吧。)
“谢大人夸奖!”
经过孙盛的这么一番讲解,葛洪也完全从之前乍然听到佛经提到过的“地狱”二字之中清醒过来,其实也不怪葛洪会有些恍惚,毕竟这些理念实在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要不是孙盛又过目不忘的本事,又有孙楚老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