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代大儒-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当然,只是除了那天之骄子,州级书院只招进士,皇家书院更是非学士不纳。在成为进士之前,大家还是老实呆在这里,想太多,没用的。”

    学生们七嘴八舌议论了起来,整个大门口一时间闹哄哄的。

    “肃静!”一道威严的声音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脸色皆变。只见前方有一中年人急速飞掠而来,所踩之处,一朵朵莲花幻生幻灭。

    “步步生莲!”

    秦帝瞳孔一缩,直勾勾盯着中年人脚下那一朵朵绽放的莲花。

    步步生莲,正是浩然正气修炼到学士境的象征。中年人脚下莲花凝而不散,与真莲无异,修为最低也是一上三品学士。

    “书院之地,禁止大声喧哗。”方有为眸光如电,看着眼前闹哄哄的五百名学生,神色阴沉。

    黑色袍服,左胸绣有祭台香烛图案,香烛各三支,来人赫然是大雁书院的掌祠。

    “学生见过掌祠大人。”众学生心中一惊,立即回过神来,一个个神色恭敬的行礼。

    书院掌祠,掌管书院一切祭祀活动,地位之尊,仅次于书院山长,监院,乃是书院第三号人物。

    方有为面无表情的扫了众学生一眼,“三人一排列队,跟我来。”

    一阵急促杂乱的脚步声后,五百人列好队,跟在方有为身后朝书院文庙方向而去。

    大雁书院从建立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院内建筑古朴典雅,堂、轩、门、斋、楼、台、亭、阁错落有致,古树名木参天蔽日,绿草浓荫点缀其间。

    随处可见的醇古石碑、遒劲隽永的楹联,彰显着书院厚重的文化气息。而那斑驳的泥墙,烧的只剩半截的古树,又在这厚重的文化气息上添加了一股沧桑。

    和许多书院一样,大雁书院经历过无数战火,院内各种建筑都不知翻修过多少次,很多都是后来重建的。

    然而有两处地方,却没人敢动之分毫,一处是藏书楼,另一处就是文庙了。

    与很多书院一样,大雁书院遵从左庙右学的古礼。文庙建立于书院左侧,自成院落。

    从琉璃照壁右侧走出,看到是一面嵌有文庙二字的石坊。石坊后是三开间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屋架的先师门,六根石柱、三对朱门,两侧重竖“下马碑”。

    “你们在这里等会儿。”方有为对众人吩咐了一声,径直朝前走去。

    进门后是泮池和三穿九洞桥,泮池水来自燕子湖,水质清澈,有锦鲤游于中。

    踏桥而过,看到的便是大成门,面阔五间,进深九檩,单檐歇山顶。整座建筑坐落在高大的砖石台基上,是文庙的最后一道大门,因形似兵器“戟”,又称戟门。

    此时大成门中门大开,许多仆役进进出出,一派繁忙景象。

    到了门前,方有为忽然停下,正了正衣袍,方才放慢步伐跨门而进。

    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植有古树三十六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

    此丹墀是祭圣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每逢祭圣,这里便钟鼓齐鸣,乐舞升平,仪仗威严。丹墀正中竖立三尊高达三丈的青铜塑像,居中为孔子,居左为老子,居右为墨子。

    两旁石阶,高丈八亚圣,丈六半圣的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

    青铜像后是巍峨庄严的大成殿。

    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为大雁书院创办人,七品大儒周学海的手书。

    大成殿内,诸圣像,牌位前的香案上,祭祀用的三牲,香炉等物品已经准备齐当。除了祭祀人员,香案边上,还立着一老者。

    老者年近七十,鹤发童颜,穿一袭黑色袍服,胸前绣紫金印。赫然是大雁书院第三十九代山长,三品大学士齐知书。

    “老师,五百名新生已带到先师门。”方有为上前,朝齐知书行了一礼。

    “辛苦了!”齐知书说着迈步朝外头走去。

    学生们在外面等了许久,见出来一个鹤发童颜的老者,皆是一愣。接着迅速回神,齐齐弯腰行礼,异口同声道:“山长好!”

    看着眼前五百张年轻而又充满朝气的面庞,齐知书笑着点了点头。迈步上前,亲自动手帮学生整理衣冠。

    古人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

    入泮礼第一环节便是正衣冠。

    礼记说:“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这已经成了读书人的共识。

    整理好衣冠,五百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齐知书的带领下,迈步进入先师门,跨过泮池,穿过丹墀,来不及细看丹墀前三位圣人的塑像,便已迈入了大成殿。

    大成殿为文庙主殿,高九丈九,阔十二丈六,深十八丈三。殿内正中悬挂老子,孔子,墨字三位圣人的巨幅画像,画像下是诸亚圣,半圣的牌位。

    大殿四周是诸圣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肉眼可见的浩然正气在柱子,墙面内穿梭往返。氤氲浩然之气,变化万千,时而化作飞鸟虫鱼,时而化成高山流水,端的是神奇非常。

    空间里充斥着浩大而刚正的气息,这股庞大如海的气息远不是秦家文庙里的浩然气能比的。

    要不是有齐知书在前面挡着,秦帝相信,他们这五百人此刻怕是已经五体投地了。

    太阳不知何时从东方升了起来,迎着金色的光芒,在祭祀人员的唱词中,秦帝等五百人双膝跪地,跪拜了起来。

    九叩首,拜完诸圣,学生们转身面向左侧,开始拜齐知书。

    齐知书坐在椅子上,接受每一个学生的拜师礼。拜完先生,学生接着送上束脩六礼。

    拜师仪式完毕,在齐知书的注视下,众学生互相鞠躬行礼。接着依次有序退出大殿。

    此时丹墀已有祭祀人员端着水盆等候众人。

    在齐知书的示意下,一众学生纷纷上前“净手”。

    “净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后擦干。寓意在于净手净心,去杂存精。希望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洗完手,接着是填写“亲供”,也就是填写入学登记表。学生写下自己的年龄,籍贯,同时注明身中(即身高)、面白、或有须、或无须。最后由齐知书统一整理送往各院。

    到此,繁琐的入泮礼结束,也标志着秦帝等人成为圣人弟子,可以踏上“路漫漫其修远”的文道之路了。

第十五章 青云试() 
入泮礼一结束,学生们便拜辞了齐知书,一窝蜂退出了文庙,朝书院斋舍方向赶去。

    看着匆忙离去的一众同学,秦帝虽然感觉奇怪,但也不以为意,悠哉的在文庙内慢走。一边走,一边观赏文庙内的各种古碑,楹联。

    然而这种闲情逸致很快就被人破坏了。

    “秦帝,秦长生!”一个声音陡然从背后响起。

    秦帝转身,看了来人一眼,眉头不由轻轻皱起,道:“何事?”

    来人面容俊秀,身着青色学袍,腰悬紫金玉佩,手执一把玳瑁折扇摇啊摇,不是马飞云又是何人。

    “没什么,只是听闻你不久前在秦南两家大比上胜了南逸凡,忍不住技痒,想找你这名动大雁郡的新晋才子切磋一二。”马飞云摇着折扇道。

    “没兴趣!”秦帝很干脆的拒绝,见识过马飞云的为人后,他一丁点都不想跟这人搭上边。

    “呵呵,我就知道你会拒绝,所以来之前已经将我们两人要比试的消息放了出去。这会儿,整个书院的人怕是都知道了。如果不想落个怯战,胆小鬼的名头,劝你还是赴约的好。”

    听了马飞云的话,秦帝的脸色变得很难看。

    “哈哈,就这样了,我在青云斋等你。”马飞云大笑,摇着折扇,转身潇洒离去。

    天才难道都是神经病吗?

    看着马飞云离去的背影,秦帝又气又怒。

    人小鬼大,这些个天之骄子果真不能小看。秦帝平复心中怒气,叹了口气,他很想不赴约,只是他如今代表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还代表着大雁秦家。

    击败南逸凡,名动大雁郡,秦帝无形中已经成为了秦家的脸面。出门在外,但凡行事,已经不能由着他的本心走了。

    世家子弟,生而富贵,然而享有这富贵的同时,也背负着家族的荣辱。

    被马飞云这一逼,为了秦家的声誉,秦帝不去也得去了。

    不过,这青云斋好像是住宿的斋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