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装逼这种东西也分故意和偶然,后者威力还要大一些。
叶沉溪还没啥,夏青鱼心里倒美滋滋的。
叶沉溪继续道:“如果用你自己的理解进行总结呢?”
冷墨想了想道:“老师,我认为设计是……嗯,一种人与世界的交互方式,一种人为的创造。”连叶字也省了,直接叫老师,更亲切了。
“好的,请坐。”
冷墨端正地坐下。
“来,这位壮士。”叶沉溪终于翻了邓子启的牌子,这小伙儿有点儿没忍住地振臂挥拳了一下。
“叶老师好……我叫邓子启,是游戏设计专业的学生……每一款您的游戏我都玩过,我以后想进入青鱼网络!”
“谢谢,我也希望我们公司能有你这么……嗯,有活力的员工。”
“哈哈哈~”课堂上响起了一些善意的笑声,虽然邓子启这突然的表白有点突兀,显得虎头虎脑,不过要是他们,估计也会这样。
“所以你认为设计是什么呢?”
“叶老师,我认为,设计的本质是艺术创作。”
“很好,请坐。”
叶沉溪又问了几个学生,这些幸运儿都有各自的答案,无论是否准确,这是好事儿,说明这所学校的学生们,都是懂得去思考的。
有人说设计是有目的的选择。
有人说设计的本质是数学计算。
也有人说,是灵感的验证。
这些答案千奇百怪,但并不是不过脑子不靠谱地乱讲一通,你仔细想,都有那么些道理。
叶沉溪让所有学生坐下后,稍稍鼓励了他们两句才道:“设计本身确实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个词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一个标准的解释,就像问什么是爱情一样。”
“设计本身也是多种多样的,有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传达,包括有海报,排版,插图,包装,或者舞台,灯光这些;有产品设计,为了使用,包括家具,服装,鞋子,背包,电器,日用品;也有环境设计,为了居住或者商业使用,室内室外的,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园林等等……当然还有游戏设计,游戏本身是一种产品,所以我们更偏向于产品设计。”
“我只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在我看来,设计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学生们很给面子,发出了低呼,然后底下传来翻页的声音,很多学生们开始做起了笔记。
“对,解决问题。”叶沉溪重复了一遍。
“为了解决下雨天出门身上不会被淋湿,不会感冒发烧的问题,我们设计了雨伞。为了解决想喝茶但又不想喝得满嘴都是茶叶的问题,我们设计了带过滤网的茶杯,还有茶包。为了解决手机容易磕碰,划损或者摔碎的问题,我们设计了手机壳、保护套还有贴膜。”
“回到游戏中来,同样如此。为了让玩家们有一个最直观的参考,能够得到强而有力的关于‘自己变强’,或者‘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这样的感受,我们设计了角色的等级系统。”
“又或者网络游戏中,为了让玩家们集中上线,感受到游戏的火热氛围,觉得这个游戏人很多,我们设计了一些‘准点在线’的活动,通过一些奖励吸引玩家们在那个时候登录上线。为了让玩家们保持粘性,隔一段时间上线操作一会儿,为了拉近玩家们之间的差距,也方便策划自己的数值计算,我们设计了体力系统。”
“在角色系统中,为了丰富战斗,增加策略性,也降低玩家的理解成本,我们会做用于区分角色职业的比如力量、敏捷、智力这样直接显示的一级属性用来描述角色,和直接参与战斗计算的如攻击、防御、暴击、暴击伤害、闪避、命中这样的可以放到下级菜单中的二级属性。”
“大家曾经好奇过吗,为什么在有些游戏中这些属性一部分在主界面上,一部分点开一个数值面板才可以看到。这就是了。”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们去做设计,是需要解决某一个问题的。”
“我希望大家能够有这样的思维,在你看到一个设计的时候,你会去思考,这个设计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接下来才是去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选择了怎样的方案。”
“我看你们很多人都戴眼镜,你们有没有遇到过运动比如打篮球的时候眼镜松动,或者流了汗很容易滑下来。有没有想过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去寻找别人设计的解决这个问题的设计产品。”
“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家里的电插座明明有二脚和三脚两个插口,却靠得太近根本无法同时插下两个插头,应该都遇到过吧,想没想过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去设计?”
第392章 致新人策划们的一封信(下)
叶沉溪专门留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们好好去想一想,回忆回忆。
“用设计者的思路去思考以前自己遇到过的一些软件所采取的方案,软件和游戏其实都是类似的。”叶沉溪说。
邓子启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常用的,经常出现在电脑右下角的那只企鹅。他在想……噢……头像的闪烁,是为了提醒用户们有新的信息内容了,对了,还有声音的提示,用咳嗽声来代表有人想跟你说话了,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我们现实中要跟别人说话也经常用咳嗽声来先引起别人的注意。从设计的角度,这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也很有辨识度,很魔性。
啊,还有fg平台第一次推出的那个叫做愿望单的东西,玩家可以将打算购买但还没有买的游戏放到一起,一目了然,游戏有降价活动的时候也会有推送消息告诉他们,打折啦!!!
老师讲过,用户们在很多行为上都是冲动性的,尤其是一些付费行为如充值,购买游戏这样的。他们有时候看到一款游戏时,产生了一点儿兴趣但不足以当场购买,也可能是当时流动资金不足这样的其他原因。
这样的游戏他们有可能过后就忘了,哪怕自己努力想记起来游戏名字但脑中已经是一片空白。愿望单这个功能的出现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说不定你的好友看到你愿望单中的游戏,就送给你一套了呢……
这同样是很好的设计。
就这么一想吧,邓子启瞬间觉得自己此行收获颇丰。
叶沉溪扶了扶框架眼镜,嗯,他今天是带了眼镜过来的,他稍稍有了一点儿近视,也就100度左右,不戴眼镜也完全ok,但今天戴了,主要是增加老师这个角色的契合度,一种儒雅的学着气质。
“我希望大家能够养成这样的思维模式,在一个完整的设计中总共有5个标准流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方案,实现方案,然后再版本迭代。如果你第一步都走歪了,后面的部分做无用功的可能会很大。”
叶沉溪又在白板上写了四个字:“逻辑”和“发散”。
“这几年我会听说很多游戏公司们招人的时候,非常看重求职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对的。但如果只看重逻辑思维能力,将这一点作为唯一或者最重要的标准,却不应该。”
“策划有两种,逻辑性的和发散性的。这是两种思维方式,也跟我们每个人的性格有关。在设计的步骤中,严密的逻辑可以让你完成‘实现方案’这个步骤,但浪漫的发散思维和天马行空的脑洞,却是支撑你‘思考问题’和‘提出方案’的有力保障。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专业,文理兼收的原因之一。”
……
“我们再来谈谈第二点,关于策划的预期,这和第一点其实是相通的。关于你做了某个东西,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你做了一个帮派互助系统,设计目的是希望能够提升帮派中玩家之间的凝聚力,增强用户粘性。如果最终这个系统放出去后,通过数据我们发现帮派玩家之间凝聚力并没有提升,但是诶?收入却提升了。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设计吗?”
学生们已经没最开始那么拘谨,纷纷摇头,说:“不能!”
“对的,当然不能,而且现实中有这样的神奇运气的可能性并不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预期呢,我来举一个直观一些的例子。”
“在某游戏刚刚结束的春节活动中,加入我们设计了一个定时在制定场景刷怪的活动,玩家击杀怪物有50%的可能掉落礼包,谁来告诉我,我们需要做哪些预期?”
“首先我们需要预期有多少玩家可能参加这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