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专员却似乎一点不介意的样子,拿出一条洁白的手帕,捂在鼻子上,从随从手里接过一根一米多长头上带勾的细铁钎,小心翼翼地翻检棺材内的东西,周围的村民围在数米之外伸长脖子观看。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人群里还是不断地发出啧啧地感叹声。
眼看人群越围越紧,老村长吩咐几个身强力壮的后生,把其他人都轰的远远的。坑边只留几个辈分比较高、在村里有地位的中老年人。
后来,根据参与挖掘的村民们传言,那具棺材不知道埋了多少年了,外面虽然腐旧不堪,但是里面却光滑如新,可见棺材用的是一种上好的木料。最诡异的是抽干棺材里的污水之后,里面有个湿漉漉的尸体,头脸早就腐朽成破布一般,但是浑身的皮肤却仍连成一片。在尸身的肚腹之处却有个大破洞,里面的内脏早就烂如泥土混在一起。
最恐怖的是:棺壁和棺盖的内侧有一道道深深的划痕。村民们都传,这个棺材里埋得是活人!
村民们传的越来越邪乎,还有人不断加油添醋。有人说那个棺材里埋得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所以才用上好的棺材板,这个大小姐平时不检点,未婚先孕,伤风败俗,地主老财怕败坏名声,就把身怀六甲的大小姐活埋了,在棺材里的大小姐拼命挣扎,以至于棺材里面都是指甲划出来的一道道沟。
也有人说棺材里埋得不是大小姐,是跟原配争风吃醋的小老婆,原配久未生子,眼见得小老婆身怀六甲,老爷后继有人,怕自己失宠,就恶从胆边生,吩咐人把小老婆给活埋了。
更邪门的是,尸体全身的皮肤都好好的唯独肚子上有个大洞。
有人推断大小姐(小老婆)被活埋后,肚子里的孩子破腹而出,在不见天日的棺材里,采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也不知修炼了多少年,终于变成了一只厉鬼……阿冲的胳膊就是被这只厉鬼给抓的。傻子也是被厉鬼吸了魂魄……哎吆,想想就可怕,那只厉鬼说不定正在到处吸人魂魄呢……
山村里乡民农忙之外大都闲着无事干,对于各种小道消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你一句我一句,在群体智慧的创作下,这个故事也不断地被丰富、情节也逐渐的完善,“操场离奇棺材”事件在大家的口口相传中不断被加工、再创作。一股恐慌的情绪在村民之间蔓延,关于阿冲的身世倒是无人提及了。
这些,都是后话。
如果把村民的想象和臆测成分去除的话,那么这事就简单多了。
张专员示意随从拍了几张棺材内外的照片,然后拾了几块东西放在小瓶子装起来。吩咐老村长把剩下的东西架起柴火烧了,这些绿水之类的可能有什么细菌,人畜感染了会引起瘟疫。
老村长一边吩咐人照办,一边拉着张专员的袖子说你总得给我们一个交代啊!那孩子到底是不是撞邪了?救济款什么时候发啊?
张专员说不是什么大事,就是一副老棺材,里面有具老尸体,下雨墓穴坍塌,小孩子不小心踩破了棺材,然后手卡在棺材缝里了,估计划破了皮肤,被这里面的污水给感染了。
老村长又说那他那个傻子叔叔……张专员分析说,估计是哪里捡了只野猫还是野狗之类的东西,受了惊吓把傻子给抓伤了,傻子可能本来就有什么先天性的疾病,经不住这么一惊一吓的,所以一下子就去了。
对于张专员的解释,老村长还是比较满意的,当下找了几个口齿伶俐的村民,把刚才张专员的意思往下逐级传达。至于村民们能传达到什么程度,那就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了。
接下来老村长就要请客吃饭,表示一下地主之谊,张专员推辞道,老先生不必客气,为村民释疑解惑是我的本职工作,现在事情已经解决了,我也该回去了。
之后也没跟人众人说什么,匆匆就回县城了,据说上面来人了,要调他去省城。
张专员临走的时候,说阿冲的病需要进口药,在省城才能治好,要带他走。
阿冲这些日子一直浑浑噩噩的,虽然病情没有恶化,但是也不见好。傻子叔死后,他在村里就已经了无亲人,有人带他走也没人阻拦,只有梓杨爸妈依依有些不舍。但想到张专员也是为了阿冲好,只得给他收拾了几套随身的衣服,一直送到村口。
梓杨在外面给阿冲采草药,回来之后,听说把阿冲送走了,嚎啕大哭,谁劝也不听,赤着脚连哭带喊的追了好久,最后还是梓杨爸爸骑自行车把他撵了回来。
后来大人们劝他,这也是为了阿冲好,张专员说给他治病,让他上好学校。总比我们这小山村有出息,很多人想送孩子出去还没机会呢!
虽然这么说,但梓杨还是闷闷不乐了一个夏天,无人的时候常常一个人蹲在跟阿冲一起玩耍的地方发呆。
第五章:游子归乡
大雨刚过,泥泞的路上泛着一股清新土壤的气息,混杂着鸡鸭牛粪的味道。
一个身材高挑、长脸剑眉的后生皱着眉头行走在泥路上,小心地躲避着被泡成一滩的牛粪,脚上雪白的球鞋已经不可避免地粘上了星星点点。
看着他背上的行李,路人知道,老李家上大学的孩子放暑假回来了。
看着三三两两蹲在门前抽烟的村民,梓杨心里暗叹,从高中起就在外读书,几乎每年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日新月异,可是这家乡的小山村却十几年如一日,路仍是这么的窄,房子还是那么的矮,路人还是那么的闲散,小山村似乎与世隔绝了一般,丝毫不见改变。
村民纷纷跟梓杨打招呼,“梓杨回来啦?”“回来了。”梓杨带着笑容礼貌的跟大家点头,内心却是十分尴尬。常年在外读书,村里的人大半都叫不出名字,李家在村里辈分甚高,有些三四十岁的婆姨都得叫他小叔,看到他都带着尊称打招呼,他也不知该如何应答,只得龇牙一笑点点头,倒也不至于失了礼数。
回到家里,一眼看到正在院子里忙活的父亲,梓杨心头一热,叫道:“爸,我回来了。”
大半年没见,心中想象的热烈欢迎的场面没有出现,父亲抬头,停下手中的活儿看着他,几乎是面无表情的哦了一声,似乎儿子刚刚出门尿了泡尿回来一般,一点也不觉得意外,更不要提惊喜了。倒是在厨房忙活的母亲听到声音脸上浮出笑意迎了出来:“回来了啊?”
“儿子又长高、长俊了,你看你爸这货,你回来都不笑一个。”
李爸讪讪地说道:“一回来我就知道,又要伸手要钱了,哪里还有心思高兴……”梓杨心下无奈,唉,没办法,几十年了,老爸这脾气,还是那么耿直。
中午母亲做了满满一桌饭菜,好久没有尝到家乡菜味道的梓杨狼吞虎咽,母亲不断给他夹菜,笑眯眯地看着他道:“慢点慢点,可怜的孩子,在外面什么好东西都捞不着吃吧?”
梓杨嘴里含着饭菜不满地嘟囔:“妈,外面好吃的多的是,你别老觉得我在外面念书跟坐牢一样,”吃不好,那是因为没钱!最后一句话梓杨没敢说出口。
父亲将近五十岁了,头已经秃了一半,剩下的一圈头发也半数变白了。母亲眼角的皱纹也多了几层。看着一年又一年逐渐苍老的父母,梓杨心中不是滋味。
吃完饭,梓杨四仰八叉地躺在椅子上,看着父亲拿着棍子在剔牙。突然心中想起起一个人来,问道:爸,我想问一件事……梓杨爸狐疑地看着他,意思是这还有两个月才开学呢,现在就要钱了?不按套路出牌啊!
算了,梓杨突然打消了心中那个念头,将吐到嘴边的话又噎了回去。
放假在家呆了一个星期,梓杨就有些受不了了,乡村没有什么娱乐手段,同龄的孩子多年不见,基本上也断了来往,每天除了吃就是睡,剩下的时间就是歪在床上看电视,再无聊的节目也能凑合着看一整天。幸福的日子不过七天,七天之后妈妈慈祥的母爱逐渐被暴躁磨去了踪影,从刚回来的爱不释手就变成了天天碍眼。整天数落梓杨好吃懒做,看看邻居家的狗剩、毛蛋,十几岁人家就下水捞鱼,上山犁地,后屋的小子二十几岁就娶妻立家,你看看你,二十岁的人了,还整天吊儿郎当懒得带不动腚……
梓杨的妈妈正是四五十岁如狼似虎的年纪,加上更年期,脾气大的不行,屁大的小事就能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更何况梓杨这样好吃懒做的儿子整天杵在跟前当靶子。山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