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3。康拉德·里奇,一名民主党非工作人员,他在华盛顿被枪杀,他生前为希拉里的法律法合伙人工作。
4。前联合国大会主席约翰·亚旭因咽喉被重击身亡,遇害前他正要前往法院出庭作证,指控克林顿夫妇,亚旭是外国给民主党捐款的中间人。
5。美国保守派网站《布赖特巴特新闻》编辑弗林,他被发现在家中自杀,死亡当天他还发表了一篇文章,揭发克林顿和希拉里在2014年创立属于他们自己的中国基金。
与此同时,美国的《政治内幕》网站则报道,到目前为止,克林顿家族,或与该家族有关联的人中,至少有46人神秘死亡。虽然有些人的死或许是巧合,但这种接连过世的小溪,似乎给人以一种印象,只要与克林顿家族沾上边,就是不安全的,这似乎就是美国现实中的《纸牌屋》。
这是一记超级大猛料,本来希拉里就劣迹斑斑,邮件门的屁股还没擦干净,这又冒出来更大的事情来。
虽然这些死亡很难真的用来作为法庭证据指控希拉里,但是当一切巧合跟最高权力联系起来,人们就开始倾向于不接受巧合的解释了。
因为在人们固有的印象中,最高权力掌握着这个国家的一切,所有围绕它发生的事情都隐藏在重重阴谋算计当中,无数的人为此绞尽脑汁,在它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无法让人简单的认为是巧合,即使再怎么令人难以置信,也许它就是某人精心设计阴谋。
限制政府,警惕公权力,美国人民一向像是防贼一样防着这些政客,而希拉里刚好是个资深政客,同时她还有骗子的不良记录,现在爆出来更大的事来,人们就开始不耽于以最大的恶意猜测希拉里了。
如果平时遇到这事,无非是捕风捉影一番,然后大家八卦八卦,惊奇一下也就过去了,毕竟单单凭借拼凑的事实很难指控希拉里的,只要不形成指控,就无法影响到她。
但是现在正好是在总统大选阶段,刚好是希拉里需要选票,需要维护自身形象的时候,并且她旁边就站着个特朗普,正睁大眼睛准备寻找她错处呢,这么大的八卦爆出来,特朗普如果轻易放过去那真是白活了。
特朗普别看大嘴巴得罪人,但是谁都无法否认,他肯定是鬼精鬼精的,一个能够亲手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赢得地产之王头衔的人,说他耿直,有人信吗?
至少特朗普的生活状态可以作为大多数人学习的楷模,别看他在电视上精力四射的骂人,但是不要忘了,他是1946年出生,就是说他今年70岁整!
等到了70岁的时候,能做到比他还活蹦乱跳的恐怕也没几个人吧?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一个人人生经验的积累和进阶,随着时间的积累,随着人生阅历的积累,一个人能够越来越精明强大,人活到七十这个份上,基本上阅历可以达到峰值,想干嘛干嘛,还能让谁都挑不出来错。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这句话估计用来形容特朗普正好合适。
一个成功者,一个足够聪明的成功者,并且还始终处在学习和成长状态的成功者,他活到70岁,还活蹦乱跳的惨叫总统大选,这绝对已经晋级为噩运级别的boss了。
老而不死是为贼,特朗普又老又精,活成他这样,基本上都快成精了。
对于特朗普来说,没有机会人家还要制造机会呢,现在希拉里主动漏出个大马脚出来,特朗普要是不利用充分了,前70年真的活到狗身上去了。
于是乎,很明显的发现,一场舆论上的倒希拉里浪潮慢慢的酝酿成型,借着这些莫名死亡名单的风口,众多国内海外的媒体全部参与进来,有做专访的,有做专题报道的,有做头版头条的,一时间希拉里这个名字在全球各地频繁曝光。
只不过这绝不是希拉里想要看到的效果,现在她恐怕最想要的是自己一个人默默无闻的带着,谁都不注意到她才好,但是这完全是不以她的意志为转移的,她完全无法组织自己成为全球人民八卦的热点。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希拉里如果学习雷锋好榜样,也许大家反而没人有兴趣关注,但是这种大规模政治暗杀,实在是太劲爆了,简直仅次于外星人入侵地球了。
就算所有有理智的人都觉得这事有点太不可思议,觉得这事很可能完全是捕风捉影,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是他们绝对不会拒绝津津乐道的八卦一下这事。
就好像我们讨论明星绯闻的时候,实际上并不关心这事是否真实,我们要的无非是一个谈资,以及由此调动的大家的讨论的兴趣而已。
病毒式传播!
是的,希拉里很不幸的遇到了病毒式传播,虽然这事是负面消息,但是它符合所有病毒式传播的要素,于是希拉里悲剧了!(未完待续。)
第160章 一见钟情=DNA辨识
竞选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莫回和苏青姬两人也渐入佳境,他们俩本身任务并不重,莫回搞好日常维护,保证竞选1。0正常运转就行了,而苏青姬每天唯一的工作就是继续研究那三个概率漩涡附身的家伙。
在美国,身边一群大鼻子,一群天天吃汉堡牛排的家伙,远离家乡让所有来自于国内的人增加了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平时多数时间也基本上跟团队成员在一起。
这让俩人获得了一段难得的长时间的共同生活时期,平时俩人经常一起吃饭,一起去处逛街,一起找有兴趣的活动。
在异国他乡的因素作用下,在时间的作用下,两个人逐渐的进入某种微妙的亲密状态,两个人之间好像是存在某种联系或者吸引力,慢慢的靠近,俩人都没有说什么,没有什么表白,也没有什么突兀的变化,仿佛一切自然而然的,顺理成章的就发生了,一种默契的亲密感慢慢孕育出来。
对此莫回也有些疑问,“青姬,我们似乎并不是一个类型的,并且大家的专业领域也相差甚远,但是为什么我会觉得更喜欢跟你聊天呢?”
“泛性的东西我就不说了,我认为我们之间也许存在某种联系,某种类似于缘分或者命运的联系,还记得我们初见面时的那种奇特感觉吗?”
“记得。”
“那种感觉并不是一见钟情,我自己就是学心理学的,对自身心理的微妙变化感知是比较敏锐的,按照以往对一见钟情的心理学研究成果来看,一见钟情更类似于一种dna选择。”
“dna选择?一见钟情是dna选择?”莫回感觉有点难以接受,他再次感觉到科学家眼中的世界与普通人眼中的世界存在重大差别。
“其实追溯到最初的根源,两性繁殖这种手段之所以计划出来,让dna链条不断组合出新的生命,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进化,更好的进化。这种进化的实现方式很简单,就是通过繁殖,给遗传中注入变量,然后让自然环境去选择变量,让自然决定哪些变量需要强化,哪些需要弱化。”
“严格来说,两性繁殖是一种穷举法,它通过漫长的时间,让生物的下一代穷举出所有可能的变异方向,然后通过物竞天择找出正确的方向。”
“我记得计算机领域有一种遗传算法,被应用于机器学习的研究上,它的算法结构就是模拟dna的繁殖和变异的,感觉跟你说的这个很像,不过那是一种算法上的模拟,选择和淘汰进程也非常快,有点像是物竞天择的快进版。”听了苏青姬的话,莫回想起来一个不常用的算法。
“两性繁殖,是用来促进物种进化的额,在漫长的数十亿年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些dna选择策略和原则已经被铭刻在生物的dna上。dna本身就是一个信息存储机制,它写入了很多对生物生存至关重要的信息,它并不只是用来描述一个生物的蛋白质合成和器官组成模型的。”
“很简单的一点,很多低等生物,他们只有神经节,连大脑都是不具备的,它们甚至没有记忆,但是它们仍然能够很自如的适应周围的环境,这都是dna的功劳,因为dna,也就是生物本能上已经铭刻了它们生存所需的所有信息。”
“同样的,对于两性繁殖这种行为,dna上也铭刻了相关信息,我们会发现,很多低等生物在繁殖的时候,会本能的规避那些dna有缺陷的配偶。因为dna已经铭刻了这方面的信息,让他们趋向于寻找拥有健康dna的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