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是二十万大军!
虽然是残军败将组成,但谁敢保证有一天章邯不会率领这支军队打过来呢!
他们不敢保证,就连范增也不敢保证。
“据探子来报,章邯率领的大军确实是一路朝着长城边境而去,大王我们要不要派兵前去。”项伯起身说道,刚才楚军派去的探子已经把消息传了回来。
章邯的大军虽然撤离突然,但毕竟如此之多兵士撤退,必然如潮流般涌动,声势浩大,且章邯之军,伤兵众多,行路极慢无比,自然很快便被诸侯探子追上,不止项羽,诸侯也大多知晓了章邯撤军之事。
在场众人议论纷纷,章邯居然真的是撤军边疆去了。
“让探子盯紧了,有任何情况及时汇报,亚父以为我们该不该派兵前去。”项羽嘱咐道,又看向了沉思的范增。
范增默不作声,他总觉得遗漏了一些什么,但却又回想不起来,好似有一双弥天巨手,在这后面操控一般,但如今之世,该是谁呢?难道是他?范增想到一个人,但却又摇了摇头,以他的性格应该不会?
难道真的是章邯自己不想在打下去,所以带兵撤离关中,远赴边疆吗?
“既然秦军最后的抵抗都已经撤离,不如大王早日下令率军直奔咸阳,如果章邯真的还有复秦之心,绝对不会眼看着咸阳陷落的,是否真心撤军到时便知。”范增开口道,声音之中带着一丝沙哑,却不失睿智的眼光。
确实如此,在秦之前,都城一旦被攻破,几乎就相当于国破家亡,没有那个诸侯国,会眼看着自己的都城陷落而不顾。
所以几乎诸侯国在都城陷落之时,都将面临极大的反扑。
“嗯嗯,亚父说的在理,不过咱们还是要先派人探查一下边境,是否真的有异族蠢蠢欲动。”项羽狠狠的道,九州大地在秦之前,虽然诸侯分裂,各国并存,但一旦谈起异族所有人几乎都咬牙切齿。
要知道周的覆灭与异族入侵不无关系,当年犬戎入侵可谓是整个九州之灾难。
诸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纷纷可惜起来,要说对于域外势力最为了解还要属王离,只可惜王离已死,不然直接问他,岂不是更加方便,众人想到。
“各位也不必担心,章邯虽然有二十万大军在手,且不说就算他这二十万大军如何,就算来日咸阳一战,他难道还能阻挡我等吗?”项羽豪迈说道,他从来不怕敌人不强,只怕敌人太弱,对于章邯项羽是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毕竟如今之世,能与他在战场上走上几个回合的已经不多了。
而章邯显然便是一个,章邯也是项羽自出世以来遇到的最为强大的敌人,他自然还是对其有一丝尊重的。
毕竟能够在大秦如此局势之下,章邯还能领兵与诸侯抗衡,在他看来章邯是一个有骨气的人。
纵然现在的章邯撤军,但他的理由也让项羽十分的佩服,拒异族于九州之外,此等人物,在项羽心中算得上一个英雄。
不过项羽能够说出这番豪迈的话,也有属于他自己的底气,如今楚军声势浩大,军威如山。
比起当年灭六国的秦军主力虽然不如,但有项羽这以力证道的武圣坐镇,天下群雄谁不避其锋芒,唯他马首是瞻!
这就是武圣的强大之处!
这也是楚军强大的来源!
听到项羽如此说来,座下龙且、钟里昧等人纷纷表态,在他们眼里,项羽就是神,没有他打不败的敌人,因为武圣实在太强大了!
一个人便是一支军队,还是那种精锐之师,而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杂牌军。
但场中唯有一人紧锁眉头,没有开口。
在范增看来,楚军虽强,项羽虽猛,却也不是没有潜在的敌人,那赤帝之子刘邦便是他最为担心之人。
因为他曾近距离看过刘邦,观其面相,具有帝王之相。
这在他看来,就是对楚军最大的威胁,更何况刘邦帐下还有张良、萧何等相助,尤其是张良一个圣者,道家圣人,岂会乱择良主?
说明刘邦是真的有点东西。
当然范增所思虑的东西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天下局势的分析,这就是他的能力。
也是范增能够成为项羽帐下主要谋士的重要原因。
谋而思虑。
“大王可不要忘了那刘邦。”范增开口提醒道。
项羽顿时一阵头痛,他最烦的便是范增说这个,他与刘邦曾结拜为兄弟,但如今范增却要自己提防刘邦,这可让项羽难办了。
项羽性格非常复杂,对待不同的人他的性格是不同的,对待盟友他仁义无双,对待刘邦这个拜过把子的兄弟,他是讲义气的。
但作为一个王者,他却没有应有的睿智与见识,不具备该有的政治才能,说是有勇无谋不为过,当然这是后话。
如今的项羽还是让天下群雄都忌惮的存在。
范增见项羽躲避自己这个问题,无奈的叹了口气,最终没有在说下去,因为他已经说的够多的了,至于项羽听与不听便是他的事了。
他只能出谋,并不能左右一个人的思想,更何况还是项羽执拗的人。
而此时在一片平原之上,章邯正率领着大军朝西而去。
章邯一身秦军甲衣披在身上,望着身后一望无际的大地,心中不禁升起一阵感概,此去不知多久才能归来。
夕阳照耀着大地,斜晖照射着前方,落日还是这样的美丽,而大秦却已不是大秦。
秦瀚的一封信说动了他,也燃起了章邯心中那股已然有些覆灭的复秦之志。
未来虽然不可期,但只要保住这二十余万大军的性命,将来他们一定会重新披起大秦的战袍,驰骋在这片浩瀚的九州大地之上,如今的离去,不过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加辉煌的归来!
第四十一章 刘邦议事()
章邯的撤军在诸侯之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各个诸侯纷纷催促项羽赶紧开拔咸阳,一股彻底推翻大秦统治的热潮在诸侯之中传播开来。
毕竟诸侯起义是为了什么?自然是推翻大秦的暴政,如今大秦帝国最后一根稻草也已撤离,他们可以长驱直入,直奔咸阳。
到时候诸侯分地,恢复春秋战国时诸侯的盛况,完成各自的复国之愿,成为雄霸一方的诸侯,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不只是各方诸侯,就连这些军中兵士也是兴奋不已。
多年征战,此刻即将胜利,怎能不开心,想到家中的家人还在等着自己归家,心中便充满了期待。
但唯一不高兴的却是刘邦的军团,章邯撤军了,这就意味着他们进入关中的时间必须要提前了。
当日楚怀王曾言“先入关中者为王”,可是被刘邦时时刻刻记在心中。
本来按照他与张良的计算,就算项羽再强大,想彻底打败章邯剩下的二十余万大军也需要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他们则就可以趁虚而入,在项羽与诸侯联军之前,提前入关,进入咸阳。
可那想章邯居然撤了,章邯的撤退几乎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
刘邦军帐之内。
刘邦与张良看着面前的沙盘,正说着话。
“这章邯撤退的也太突然了,难道他不顾咸阳了吗?”刘邦指着这沙盘之上的咸阳囔囔道。
刘邦年龄看上去很大,中年模样,却是一脸沧桑之色,满嘴胡须,长相普通,说话更有带有一股痞气。
但不大的眼睛却闪着一种叫做狡黠的东西。
刘邦起义之前在家中排行第三,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别人都叫他刘季,刘邦在老家之时只是一个平民,虽少年之时游历在外,但归家之后却连平民也不如,是当地一个着名的无赖,任泗水亭长,四十岁了还没有娶到老婆,自然只有姓,而没有字了。
秦时的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作次排序,而季则是家中最小的,所以就叫了刘季,后来刘邦的起义军发展越来越大,便给自己取了一个邦字,而邦乃为国的意思,可见其心有多大。
“章邯怎么想怎么做我们不用管,只是担心的是如果我们攻破峣关,进入关中之后,章邯一旦率领他的二十大军挥军朝咸阳而来,我们就危急了,到时候将面临被项羽与章邯包夹的局面,情势对我们就不容乐观了。”张良一眼便看出了如今形势,缓缓道来。
“那依你看,该如何是好。”刘邦谋略几乎没有,但他有一个优点便是知人善用,会听属手下的意见,特别是张良与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