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场边的加油和欢呼声直冲天际,似乎要将整个体育场都掀翻了。
“加油!苏祖!”
“中国队,加油!”
快速的脚步带动着身体犹如利箭一般,破开空气,灌耳的风声里,似乎有人在撕扯着嗓子大喊。
一骑绝尘。
六十米的距离,跑得最快的泰国队和日本队被拉开超过了七八米的距离。
八十米,距离还在加大。
九十米,最快的泰国队第四棒选手已经在十米以外的位置了。
冲线!
38秒28!
“我们赢了!”
赛场边神色紧张的余立伟和李志忠同时叫了起来,在他们身后还有着众多已经比完赛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们,在这一瞬间都爆发出了激烈的欢呼声。
“冠军,我们是冠军!老袁,你立功了,接力队的队员好样的!”
余立伟几乎语无伦次,揽着旁边还呆呆的接力队主教练袁郭华,神色无比兴奋地喊道。
袁郭华抖动着嘴唇,满脸的震惊和不可思议的神色。
“不止是冠军,我们……我们刷新了尘封八年的全国纪录,超过了亚运会纪录,打破了亚洲纪录!”
做为接力队的主教练,各种接力赛事的纪录已经如同刻在骨子里一样,被他记在脑海中。
中国队最好的历史成绩是38秒81,亚运会纪录是泰国队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创造的38秒82,亚洲纪录是日本队97年8月9日在雅典创造的38秒31。
而此时此刻,我们创造了新的历史!
第一百三十六章 赛后
“威哥,你这一大早就拉着我出宿舍干嘛呢?就为了上运动解剖学的课啊?”
“这课多有意思,很多以前我们不知道的伤病,通过这个解剖学课程就清晰了很多。上次和你说的德国队的神级队医,人家在这方面造诣就很高。我觉得你最好也听一听,对你以后可能有好处。”
清晨,一栋宿舍的公寓楼前,两个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从楼道里钻出,沿着石子路一边朝外面走一边闲聊着。
“大哥,你不是吧。你的研究生专业是运动人体科学,你不为了当教练吗,难道还真想去学医啊?”
“这叫多门手艺多条活路,你这种在大城市长大的人哪里懂得小地方的困难。当教练哪那么容易,我当初在体校的那些教练……”
“行了行了,你又来了。不就是当初在体校里做了半年多的助理教练,唉,你不说你都是打杂的嘛。”
郑威笑着摇了摇头,他这个叫姚磊室友出身优渥,而且重心也一直是放在体育训练上,对于这些枯燥的理论学科,确实兴趣缺缺。
“等会,我先去买份报纸,不然待会上课,可不知道该怎么熬。”
在公寓楼外不远的一个转角处,一家摆满了各种报刊杂志的报刊亭前,姚磊突然挺住了脚步,拉扯郑威走到了报刊亭前。
“齐大爷,来份报纸。”
“你们随便看。”
报刊亭里钻出来一个须发有些花白的老人,手里正捧这一摞杂志,正准备铺到店面前的摊位上,看到两人,顿时笑着打起了招呼。
“是小郑和小姚啊,你们这是要去上课呢?”
“对啊,齐大爷,早饭吃了吗?”姚磊随手翻了翻摊位前的杂志,可能是受众群里的缘故,大多数都是体育和娱乐明星之类的居多。
这报刊亭是学校招标运营的,提供一些市面上的新杂志,还有一些固定杂志订阅的业务,其实需求一直不大,也不过是这位退休老人闲着打法时间的去处。
“我这出摊的半个钟头了,你说吃没吃呢。”齐大爷将手里的杂志放在摊位上,一边分门别类,一边笑着回答道。
“就说您老这身体好。”姚磊笑呵呵地夸了一句,转头看到郑威正拿着份报纸,看得认真。“看什么呢?”
姚磊问了一句,也没往郑威眼前凑,而是直接在下面挑了份一样的,翻看了起来。
“菲律宾马尼拉9月23日消息,2003年亚洲田径锦标赛经过了4天角逐后今天落下帷幕。中国选手在最后一天17个项目的争夺中再获6枚金牌,以19金10银8铜的成绩高居金牌榜首位。
在最后进行的四项接力比赛中,由陈丽莎、张小媛、黄潇潇、卜范芳组成的中国女队夺得了4x400米接力金牌,成绩是3分31秒30。
由沈运保、陈建、杨光宗和苏祖组成的中国男队获得4x100米接力冠军,成绩为38秒28,刷新了全国记录并且打破了亚洲纪录。
中国女队还夺得了女子4x100米接力的第三名,冠军出人意料地被泰国队获得。男子4x400米接力冠军则被斯里兰卡队获得……”
“哇靠,我们的接力队破亚洲纪录了?!”姚磊看到这条新闻后,忍不住大叫了起来。
“唉,这个小子是谁?”
翻了翻报纸,紧接着竟然在b版有一张比赛的特写照片,标题是无比醒目的几行字全国百米新纪录,小将苏祖扬威马尼拉。
而一旁的郑威,在翻阅完了手里的报纸后,忽然抬起头看着略有些灰蒙的天空,抿嘴笑了起来。
……
9月24日,帝都机场。
刚结束马尼拉亚洲田径锦标赛的中国田径队,一行浩浩荡荡地从刚机场国际到达出口走出,就被早已恭候多时的各路记者逮了个正着。
十多家媒体记者将代表团围住,媒体人员虽然没有九月初世锦赛归国时人数多,但余立伟依旧很高兴地接受了采访。
“余指导,本届亚锦赛低调出征,最终取得了19金10银8铜的成绩,对于这个成绩,您是如何看待的?”
在接机大厅一块被安保人员分隔开的区域,到场的几家媒体记者开始提问。
余立伟站在最前方,看着面前的录音笔和话筒,脸上止不住的笑意。
“虽然这次亚锦赛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总的来说,我们的运动员表现是还是令人满意,我们在金牌和奖牌的总数量上依旧是高居第一。我们的运动员也发挥出了自己平常的训练水平。尤其是几个团队项目上,更是我们的精彩点。我们的女队接力赛取的了一金一铜的成绩,而我们的接力男队更是打破了4x100米的亚洲纪录,今后我们还是要保持中国田径一贯的低调,扎扎实实地出成绩。”
“能评价一下苏祖和我们的接力赛男队吗?”人群中有记者再次问道。
余立伟清了清嗓子,满脸笑容道:“苏祖是我们队里重点培养的小将,自从加入国家队开始,成绩也是一再突破,不过这还不是收获的季节,他的年纪还小,未来还大有期待。苏祖拿下100米冠军的金牌和跑4x100米最后一棒,历史性的创造了纪录,我当时在现场非常的激动。短跑项目从九十年代以后,日本泰国这些国家崛起,我们逐渐丢掉了亚洲的桂冠,但从这一次的亚锦赛,再次宣告了我们的归来和崛起。在这次的接力项目里,我们的运动员都表现出了最高水平。我们包揽了男子100米的一二名,还有男子200米的三四名。你知道日本创造的亚洲男子4x100米纪录放在世界田坛也是有可观之处的,而现在,这个纪录属于我们了。”
“余指导,怎么没有在代表团里看到苏祖和他的教练李志忠呢?”
“这个主要是后面10月份的城运会要开始了,苏祖将做为禾岛市的选手参赛,他和李志忠教练两人直飞回了禾岛市,开始休息调整状态。我们的运动员还是比较辛苦的,从全国田径锦标赛之后,基本没有喘口气,马上就转入到了马尼拉参加亚洲田径锦标赛。在冬训开始之前,还有城运会这个大型赛事,当然要保持好状态。”
“余指导,余指导……”
接机大厅中,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从记者口中抛出。
余立伟丝毫不嫌麻烦,反而回答得津津有味,各种官话套话不要钱似地开始往外洒。
各个有出成绩的运动员都让余立伟点评了一番,但毫无疑问,苏祖是被提及得最多次的一个。
在经过了全锦赛和亚锦赛两场颇有影响力的大赛后,在男子短跑项目上,苏祖已经盖过了原来的陈建和杨光宗等人,逐渐走入大众和媒体的视线内。
第一百三十七章 未来规划
禾岛市竞管中心。
一间颇大的会议中心,禾岛市几名体育局的领导此时正在台上做着激情洋溢的讲话。
时间已经进入了10月份,每四年一届的全国城市运动会就要开始,做为国内仅次于全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