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赵瑞万没想到,强弱弱既没对正管强志忠发脾气、追究责任,也没因赵瑞的越级报告而表现出什么不快,只是把这个烫手的山芋直接丢给了她,不仅如此,还捎带上了原本不在她管理权限中的府兵。
府兵啊,多年没经战火早就腐朽不堪了,再加上各处地方长官的势力盘根错节,简直就是拔不出脚来的烂泥塘,这份差事说是烫手的山芋简直是太轻了,这就是能直接把人烫死的,烧得通红的铁块子啊
“臣遵旨”赵瑞大声道,双膝跪倒时,在金砖地上发出了“噗通”之声,而短短的三个字也被她喊出了种气壮山河的架势,现在看来这个“试验品”还是能受得住考验的,强弱弱想,心中有些期待。
赵瑞奏的这个事儿太大了,涉及的官员不胜枚举,强弱弱的旨意又有横空出世的味道,大臣们被弄得发蒙又心慌,外加上这三天来,强弱弱对她们的周折批复得又快又详细,接下来实在是没什么要奏的了。
强弱弱却没急着退朝,而是公布了三个决定:
一是以后的上朝改为每五日一次,今儿正好是十月二十,下次上朝就是十月二十五了。
二是尽快准备封妃大典,把寒冰玉、花颜、阿豹和凌风四人,全部封为皇贵妃,顺便把称呼也改了,以后要叫皇贵君了,皇后要叫皇正君。
还有就是已应下的,安亲王和诺国太女诺晴天的婚事,要办,大办,务必弄成开国以来最盛大的皇子出嫁仪式。
第一个决定还好,只要德高望重的太师不出声,没人关心皇上到底勤政不勤政的问题,再说,这三天没上朝的日子,貌似也没耽误什么事儿不是。
而太师还没从强弱弱上次的私下拜访中回过味儿来呢,这次早朝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
剩下的两条可让礼部官员们裂了嘴了,真够她们忙的可怎么说这都是喜事儿,只要不出问题,再添点儿彩儿,赏赐是指日可待啊,再说,人人都知道这位圣上是出了名儿的不拘礼法,只要热闹就行呗,反正也不花自己家银子,好办
看看下属们都没什么事儿了,强弱弱叫退朝,顺便留下了五个人,兵马大元帅强志忠、兵部尚书赵瑞,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和太师。
强弱弱去换衣服了,五个人在御书房中面面相觑,赵瑞本来以为她最忐忑不安的那个,可看看户部和工部两位尚书惨白的脸,就觉得好多了。
户部因为银子的事发愁,工部又惹了什么麻烦呢?赵瑞想着,转头看见强志忠黑如锅底,冷峻如山的面容,就觉得自己真是太有闲心了,居然还有功夫为旁人操心,不自觉地往太师身旁走了一步,哪成想,太师赶紧挪了挪地方,和她保持距离。
看来是谁都指望不上了,赵瑞有些泄气地想,不过,并不因为自己做的事感到后悔。
强弱弱走进御书房时,看到的就是这有些怪异的情景,五个人在宽大的室内各处一角,谁和谁都不是一伙儿的。
“来人,设坐,上茶。”强弱弱先在榻上把自己安置好,又吩咐内侍给太师找个地儿。
太师诚惶诚恐地坐下,锦凳上的身姿眼见着就挺拔起来了。
强弱弱脸上的笑容没变,目光看着手中的茶碗,声音低得犹如自语,“你可知罪?”
强志忠好像没听见,木桩子样地继续站着,太师的身子僵了僵,但是没动,赵瑞惊讶地抬起头来,发现强弱弱目光越过了她。
户部尚书一身冷汗,双股打颤,她想不明白圣上明明已在折子上御批过“下不为例”了,怎么刚过了****就开始找后账了呢?直到发现强弱弱对她的“忽视”,这才长长松了口气,里衣却已被汗水湿透了。
“臣……”工部尚书没敢接触强弱弱那犹如实质的目光,就直接跪了下去。
“隐瞒到底,等着抄家,灭九族,或者写份详细的折子呈上来,把事情说清楚到朕满意,然后自请辞官,你选一样吧,朕已经等了你三天,不想再等了”强弱弱的语气还是那样,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不掺任何水分的决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手机网()订阅,打赏,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66节帝王该是什么样的(4)
收费章节(20点)
166节帝王该是什么样的(4)
加更两千字祝大家周末愉快,另外求推荐票,求评论,谢谢
——————以下正文5059字——————————
“圣上仁慈,臣这就回府拟折子。”工部尚书道,脸色颓败,却没失了心智。
强弱弱点点头,她承得起工部尚书这“仁慈”的评价,莫说她的这一决定,挽救了尚书所在世家的几百条人命,就是这辞官,也不仅是留下性命那么简单。
这里面还包括工部尚书的名声和她家族的发展,她的后世子孙仍然可以走仕途入朝为官,不过,强弱弱相信,自己的恩、威也会随着这位“请辞尚书”,在她们的家族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流传下去,更生动、也更深刻。
除了“士家”还有“世家”,这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称呼,代表着完全不同的势力,前者是民间的呼声,而后者是朝廷命官的中流砥柱,一个世家当中会有多人、几代人入朝为官,名下的所谓“学生”更是不计其数。
强弱弱想把吏治整治得好,却不想自毁长城,所以温水煮才是正确的,在这一点上,强弱弱自认为比狂暴的强鑫做得还要好。
工部尚书下去后,强弱弱才对户部尚书开口,“封君大典大办,朕用的是选秀的银子,你不必为此为难,朕说了既往不咎,你只要尽心办差就是了,短了银子是朕的问题,可银子没按照朕的意思去用,就是你这管家的不是了。”
“臣知罪。”这回户部尚书真的跪了下去。
强弱弱也不急着叫起,启发道,“你且说说,你的罪在哪里?”
“欺瞒圣上,知情不报,明知工部违例用了赈灾银子,却不想多事,只想换了赈灾官员瞒下,还有……,”户部尚书诚心诚意道,“对寒侧君不敬,把自己的为难借故推脱在侧君头上。”
强泽时期官员贪墨,赈灾银子还够用的原因是水患没治理,州府出人硬性阻止灾民的流动,象征性地施舍一下,任由大半灾民活活病饿而死。
去年强泽不敢再这么做了,又想在百姓面前买好儿,又不敢治理那些自己一手提拔上来,给了不少孝敬的贪墨官员,怎么办呢?只得忍痛自己倒贴银子。
按照强泽的身家一年都不够贴的,可她当初抄了强鑫的王府啊,虽然密库中的东西没有损伤,可那么大一个王府,外面的那些东西也不少了。
这些,是强弱弱这几天中慢慢回忆起来的,去年强泽接手赈灾事宜的时候,强弱弱已经回京了,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强弱弱憋了一口气,就算看着母皇的面子上不治强泽的罪,也要让强泽把吃到嘴里的东西统统吐出来。
那时强弱弱就算了,强泽这几年没有治理水患,每年受灾的地方都不少,现在自己回来了,估计用不上三年,强泽要么认认真真地宁可得罪人也好好办差,要么就得把自己的身家都贴进去。
不管强泽选哪一样,都是让强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主动削弱势力这一条路可走,就没想到,刚过了一年,强泽死了,留下个烂摊子,还得强弱弱收拾。
现在的户部、工部两位尚书,当初都是强泽一力提拔起来的,强泽在时手脚不干净那是一定的,强弱弱没当皇上时,就这个问题,已经和朝中的大臣们打过招呼了:只要以后好好表现,以前的事儿就算了。
这一方面是因为强弱弱确实仁慈,一方面也是无奈之举,三年功夫把所有的朝廷官员血洗两次,那得损失多少人才啊?
就算有了男子的恩科,培训一名合适的官员,它也不是三年五载的事儿,再说,很容易让出仕的世家伤心的。
这几天强弱弱也想了,她在阳州城遇到的那些士家之后,下定决心不入朝为官,除了自视清高以外,和强鑫以往不顾一切的铁血手段,绝对脱不开关系,强弱弱是真不想再这么干了。
“嗯,爱卿最近上的这两次折子,和今日所言都甚和朕意啊,”强弱弱矜持地点点头,“罚你两月的俸禄,你下去吧”
去岁强弱弱回京之初,就有相当一部分官员主动上折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时有人给强弱弱送礼示好,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