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臣世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安石当初变法的初衷,其实既是为了富国强兵,也是就是为了能够让普通的百姓好好地活下去。可是,识人不明,让大多数新法变成了朝廷和地方官府去敛财、以及坑害老百姓的工具。

    曾巩回到汴梁城,刚进家门口,就从旁边窜出一个人来,把老头吓了一跳。

    不过,来人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递给了他一封信和一个卷轴。。

    “慢着,你是那个倭国人?”曾巩试探着问道。

    没错,这个人正是蔡兰陵,他受了蔡道托付,给几个对自己非常重要的人物送信。

    曾巩自然没有见过蔡兰陵的本人,可是,又一次他听蔡板吹牛,谈起过这个像宋人多过倭人年轻俊杰的样貌,所以,今天,两人一打眼,他就立刻猜出了对方的身份。

    “曾公,正是在下。您多保重,告辞!”说完,蔡兰陵不再废话,嗖的一下窜没了影。

    接下来,对于蔡道重要的人物,基本上都在西北地区,形势变化太快,他必须要抓紧时间才行。

    而这第一个,自然就是和他相处时间最长的曾巩了。

    这个老头今年已经65岁了,其实,事实上,他应该在元丰六年就应该去世,就因为蔡道救活了曾巩的后母朱氏,又借着这两年的时间,利用太极拳和饮食生生地将曾巩的生机延续到了今天。

    这已经实属不易了。

    所以,蔡道在信中,也就是只说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让他嘱托曾肇,让其在朝中尽量少说话,少进谏,因为,如今最重要的就是要教育好赵煦,太皇太后高滔滔又能活多久呢?而那个卷轴,就是蔡道让曾肇转交给赵煦的一幅画。

    第二件事就是告诉他,曾布虽然被司马光招进了汴梁城,可是,他这个弟弟在朝堂之上并不能呆很长的时间,所以,让他劝曾布早作打算。王安石如今身体非常的不好,不如就由曾布接替蔡卞出知延安府,也好让蔡卞这个便宜的父亲,借着王安石病重这个理由,躲过接下来保守派掀起的政治风暴。

    第三件事就是蔡道叮嘱曾巩一定要保重身体,希望二人将来再有相见之日。

    曾巩拿起那副画轴,展开来一看,与其说是一幅画,还不如说是一副字。

    这幅卷轴上,除了卷轴上方的写了一句‘每逢大事需静气’,满篇写着密密麻麻的‘静’字。

    ‘静’,看着这幅字画,曾巩陷入了沉思之中。

    谁都看得出来,如今太皇太后效仿刘峨垂帘听政,心高气傲地赵煦根本就是个傀儡罢了。他如今除了生气之外,还能够干什么呢?

    不然的话,司马光那个可以说是大逆不道的‘以母改子’的策略,如何能够通得过呢?

    也只有这个‘静’字,道出了赵煦如今的处境,以及他今后的作为。

    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镇之以静。

    本来,曾巩都已经准备收拾东西走人了。可就是因为蔡道给他的这两样东西,硬生生把他在汴梁城里拖了整整两个时辰。

    蔡道他们是一大早就离开的汴梁城,结果,当天下午,刚刚过了午饭的那个点,曾巩忙完之后,一刻也没有耽误,一家人,身后还带着八百多个孩子,和蔡老儒一家一起匆匆忙忙地离开了汴梁城。

    蔡氏学堂先后共招了八千名男女孩童的学员,离京时,曾巩却只带走了一成的孩子。这不怪曾巩,蔡道安排的人,即便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带去江宁,那里也是蔡道外公家的大本营,不但路上没有问题,就是到了江宁后,安置起来也完全没有问题。

    可是,这些学员毕竟只是孩子,其中一半还是女孩子,他们自己根本就做不了主。除了那些眼光看得比较远的家长以外,大多数孩子的家人还是舍不得这些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的。

    xbqgxs

第263 出大事了!1

    可是,这些学员毕竟只是孩子,其中一半还是女孩子,他们自己根本就做不了主。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除了那些眼光看得比较远的家长以外,大多数孩子的家人还是舍不得这些孩子去那么远的地方的。

    华夏人自古以来,都非常眷恋故土,如非必要谁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远行。

    何况,这些孩子在学堂里已经学下了不少的本事,如果不是年纪太小的话,都能当一个家中的顶梁柱了。

    所以,跟着曾巩一起离开游学的孩子,大多数并不是家中长子,而且,也没有一个女孩子跟着。

    蔡道离开的时候,很多势力的人都不放心这孩子,都觉得他不一定真得就这么甘心放弃汴梁城中的一切,肯定会想办法回京的。所以,蔡道的身后一直都有人跟着。

    而曾巩所属的大部队,等出了汴梁城城,跟着的人就全都撤了。

    如今,他们都在猜测,曾巩临行前,到底和自己的两个异母弟谈了些什么。

    蔡道安安心心地走了,他们一行人很少,又是轻车简行,所以,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感到了黄河南岸的一处码头,就在当天,乘船渡过了黄河。

    不过,那里可还不是河东路的地界,蔡道他们还要翻山越岭一定时间,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中条山雪花山。

    一夜无话。

    第二天,整个汴梁城里就出了大事。

    先是户部衙门、开封府衙门、蔡京的府邸和曾布的府邸大门口被人贴上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曾子宣,翻书比翻脸慢点,略输文采,

    下联是:蔡元长,翻脸比翻书还快,没有良知。

    横批让人拍案叫绝:俱是墙头草。

    更绝的,还是这副对联上的字,凡是见过曾布和蔡京手书的人一眼就能认出,这真真切切都是二人自己亲手所写的字。

    巨大的对联,鲜红的大字特别辣人的眼睛。

    这四处地方,日夜都有人把手,可偏偏就没有任何人留意到,这副该死的对联是什么人、什么时候贴到这么要命的地方的。

    四个地方看守的人发现的有早有晚,对联也都先后被人撕了下来,可最终,天刚刚亮,这副对联上的内容就立刻传遍了全城。

    曾布第一个就撑不住了,昨天和兄长谈过之后,他虽然心中有些不快,可也不得不承认,兄长的话并没有说错,他还是小看了司马光这个伪君子的毒辣程度。

    想当初,王安石变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利民的新法——免役法,就是由他曾布亲自主导推行。

    当初,关于他弹劾变法派吕嘉问有关于‘市易法’的事,曾布问心无愧,因为他说得都是实话。最后,曾布惹怒了王安石,只好辞官离京,算是和变法派彻底地分道扬镳。

    宋神宗驾崩之后,司马光主导的所谓‘诸正盈朝’,老实说,真让他心动了,他一接到诏书就立刻赶回了汴梁城。没想到,司马光这么毒辣,居然让他亲手废除免役法。

    免役法在地方上执行的时候,的确有种种的弊端和不便,可是,它也的的确确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便利。

    这不,当司马光早朝堂上

    …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

    这是华丽的分割线………apltiapgt

    提出废除免役法的时候,就连跟新法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苏轼都说了一句公道话:“专欲变熙宁之法,不复较量利害,参用所长”。苏轼的这句话意思就是批评司马光,他当政之后,对于熙宁变法,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根本不去计较其中的厉害关系,学习新法中的长处。

    还有青苗法,这是王安石着重推出的一个利民之法,可是,结果除了个别比较用心的地方官员之外,这个新法彻彻底底地变成了害人之法。司马光想要废除他也无可厚非,这时又有以为保守派的重臣劝阻他,可是,司马光又把别人的劝阻当成了耳旁风。

    这个人就是范仲淹的次子,人称‘布衣宰相’的范纯仁,司马光坚持要废除“青苗法”的时候,范纯仁却不为然。他亲口劝阻司马光说:“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

    可司马光这个人不通实物,骨子里同王安石一样的执拗。

    所以,司马光暗中威逼曾布做这种事,他曾布能干吗?还要不要脸了。

    他之所以脱离变法派,只是出于与蔡确和章敦他们的政见这类的原因而已。

    可是,如今这副对联一出,算是点到了他和蔡京的死穴。

    墙头草,说得好啊!

    这下子,脸皮已经被人拔干净了。

    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