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出华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劲气暴散,三人如受雷殛,齐齐剧颤着各自飘退。

    原来刚刚石之轩强行运至左手抵御嘉祥的这股看似强猛的劲气,交接时忽生奇变,由寒热缠卷化为极阴极柔,又从阴柔变成阳刚,由冰寒转为灼热……

    如此瞬息万变的诡异手段,嘉祥尚还是生平首遇,在刹那间,对方掌尖的无穷劲气像波浪般一重重的向他撞击,忽然刚猛,忽而阴柔。

    即管以嘉祥借助和氏璧将【枯禅玄功】修炼大成而产生独特演变改造的经脉,也要吃不消,未经多少次交锋,自身倾斜过去的佛门内劲便给击得倒退反卷,溃不成军。

    更让嘉祥无奈的是,对方的劲气最终忽化成阴柔之劲的拉扯劲道,若非嘉祥早有预防,差点儿就要当场吐血出丑。

    即使嘉祥勉力卸御,仍不敌对方强横到不可思议的功力,给硬生生拉得侧移两尺余距离,以致智慧大师无法变招的蓄势一击完全偏离目标,还将三人分离老远,对黑衣人的围困绞杀之势彻底破裂。

    悠然飘退之中,石之轩脚不沾地,却倏地旋身上腾,斜斜掠向屋顶,整个移形换位,仅在刹那间完成,然而每个身形动作均清清楚楚,充满诡异难言的韵味。

    嘉祥和智慧落地换气之后,同样毫不犹豫的飞身而起,如影随形的直追上屋顶,辍在石之轩身后。

    三人在屋宇间纵横飘掠,风驰电掣般顷刻间远去,然而身法一起一落间,就如幽林鸟飞,碧涧渔跳,似乎再没什么比这更发乎天然,浑然无痕。

    小院中仅余帝心尊者双手合十,瞑目端立,一动不动,高大魁梧的身形隐现威猛之气,宛如护法金刚。

    片刻后,他长长吐了口浊气,睁眼看向井口旁落着的禅杖,但见这儿臂粗玄铁精英质地的神兵竟弯曲如弓!

    倒吸一口凉气之余,帝心尊者不禁疑惑起来,那邪人的功力怎么会突然暴增这么多,仿佛超乎人类极限?

    还好刚刚是他们三大圣僧夹击,令那邪人力分则弱,否则若是换了单独一人,恐怕在那邪人全力相攻下撑不了几招就得前往西天极乐世界了……

    回忆着那邪人真气中带有的和氏璧异能痕迹,帝心尊者眼中顿时闪过若有所思之色,连忙探手吸来禅杖,遵循着与嘉祥、智慧之间的禅心感应,飞身追去,间或抬头看向九天皎月。

    同样抽空看了眼九天皎月的,还有正在山林间急速“领跑”的石之轩,感觉到精气神“爆表”的状态渐渐远去,不由暗骂和氏璧坑爹,关键时刻掉链子!

    随着月过中天,稍稍西斜,天地间阴阳气机的悄然变化,和氏璧异能正在迅速衰减,即将跌落谷底。

    预计片刻后,石之轩便再难从和氏璧身上借到分毫助力,然而此时此刻,石之轩借助和氏璧的功力加持,才勉强将身后的嘉祥、智慧两僧甩开里许距离。

    凭着圣僧级数的禅心感应能力,这里许距离也就比眼皮子底下稍稍远了那么一丁点儿,根本不值一提!

    石之轩从来都不知道,四大圣僧的轻功竟然也这么高明,甚至比他们的禅法造诣有过之而无不及!

    偏偏和氏璧异能随着天时而变化这点,乃是和氏璧的天然本性,除了有人借助“她”修习禅定之时外,基本上不会因任何人而改变。

    哪怕此时带着“她”的,是石之轩这损友有余,基**友未满之人!(未完待续。)

    ps:  五月事忙,请假条写了传上去也是惹大家烦,就自动忽略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既喜且忧

    翠峰叠嶂,空山鸟语。

    密林森森,繁花织锦,山经崎岖,蜿蜒百转。

    豁然开朗处,忽有奇石孤耸路旁,镌刻着“家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雅辞,字迹空灵秀雅,却又隐隐萦绕着凌厉锋锐之意,似是以利剑宝刃所作。

    前方一连数道木门鳞次栉比,门上有莲花纹饰的门环,最後是一道枣红色的正门。

    一个朴实洁净的大广场后面便是主殿“慈航殿”,此间最高建“藏典塔”的尖顶,在山峰尽处的丛林里,冒了出来,颇为醒目,后山还有观风赏雨的亭台。

    可惜近日来接连天清气朗,这‘赏雨亭’暂无用武之地,立身其间,唯能俯视蔓延在舒缓山坡的茶园。

    茂密茶树的星罗棋布,山峰型的树冠外裹着层层叠叠的青嫩叶尖,赏心悦目,生机盎然。

    一阵春风徐来,无数枝叶悠然摇曳,簌簌有声,将一双葱玉巧手采摘茶叶的轻微动静彻底掩盖。

    一身细麻素衣,手持陈旧竹罗,丝毫无损于玉手主人的天生丽质,仙子下凡也不足以比拟这位朴素无华的采茶女。

    她的气质清冷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美得不可方物的玉容娇颜,闭月羞花、沉鱼落雁,体态完美,尽得风流妙致,却又偏偏叫人不敢生出绮思遐想,怕亵**渎了她的圣洁风华。

    “嚓嚓嚓……”

    轻盈而均匀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名眉清目秀乍看似没什么特别,身穿灰棉袍的女尼正手持空竹罗盈盈而来。

    她看来在三十许岁间。可是素淡的玉容却予人看尽世俗。再没有和不可能有任何事物令她动心的沧桑感世俗。再没有和不可能有任何事物令她动心的沧桑感觉。

    青丝尽去的光头特别强调她睑部清楚分明如灵秀山川起伏般的清丽轮廓,使人浑忘凡俗,似若再想起院落外世俗的事物,对她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

    女尼容色平静的默默瞧着采茶女的纤纤素手在茶树与竹罗间轻快往来,貌似平平无奇的采摘动作。

    忽而她微微一笑,朱唇轻启道:“世间武者虽众,却罕有人明白,一招一式若有迹可寻。终是下乘,只有无迹可寻,方为武道极致。”

    说着眼波流转,垂首扫视着在春风中摇曳的茶树枝叶,伸出同样素洁的玉手去轻轻拨弄,继续淡淡道:“就像画道大家画这风吹枝叶,仅止淡淡一笔,一片迎风飘舞的叶子便活然纸上,形神俱备,令人看不出究竟是竹动?风动?还是观考者自己意动。方为画道极致。

    不多一分,不少一点。否则不足或有余,俱是不美!”

    采茶女充耳不闻,依然故我的一手持竹罗,一手轻快的采摘茶叶,似乎深深沉浸在某个精彩纷呈的神奇天地,不愿自拔。

    竹罗中铺陈的一层茶叶嫩***瓣,缓慢而平稳的厚实起来。

    顿了顿,女尼眼中流露出回忆之色,幽幽道:“当年我修习本门剑诀有成,就曾在介于有迹、无迹之间的关卡滞留许久不得寸进,惆怅迷茫,苦思不悟,几有入魔之兆。

    最终我还是忍不住请教师尊:吾等剑手一旦出剑攻敌,总是有的而发,故亦有迹可寻,却不明如何才能臻达无迹可寻的化境?

    师尊便答曰:天地由‘一’而来,此‘一’何有痕迹可言?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便由无迹变为有迹,譬如你宝剑未出前,便是无迹;但宝剑一出,便成有迹。

    我犹自不解,急忙追问:然而临敌交锋,宝剑总不能不出手,若一出手便落下乘有迹,那岂非永不能达无迹之境?

    师尊默然片刻,欲言又止,只令我暂弃武学,在青山秀水间随心所欲,自由徜徉,间或参阅佛经道典,领悟道、佛前辈们以大智慧留存的道心禅境。

    幸得我当时魔障未深,固然对师尊的吩咐颇为不甘、不解,却也坚定照做,持之以恒,终在半年后彻底忘却剑道执念,不多时便偶然开悟,窥得武学上乘堂奥,乃将剑道心法推至本门剑诀所载的【心有灵犀】层次,仅次于【剑心通明】……

    直到那时,我才明白师尊的苦心和顾虑,一如《唯识述记》所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对于陷入我执魔障之人来说,就事论事,往往剪不断,理还乱,越陷越深,不过徒费唇舌!

    反不如以大毅力抽身而出,不执不着……待得智慧通透,灵觉自然,偶然回首,或有意想不到的顿悟,一切自然明了,不过尔尔!”

    说着女尼的视线凝聚在采茶女纤细如玉的指尖,似陈述又似赞咏:“由一而来,从一而去,来无踪、去无迹,谁还管中间发生了什么事……就像你如斯采摘每一片茶叶!”

    但见采茶女右手轻出漫收,浑不着意,举动间既不显得杂乱,亦无任何规律可循,然而每每指尖停处,恰好是茶叶梗老嫩交界之处,不多一分,不少一分。

    恰是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