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尚有一丝良知,便绝不会怪罪于你,如若不然,你又何必为这败类而伤心?我听你方才所言,心中既感且佩,自豪之情,委实难以尽述。”
李书秀面露笑颜,不觉竟流下泪来,她见九婴与冯叶华全神贯注,无暇顾及自己,鼓足勇气,走到苍鹰身旁,将小手塞入苍鹰掌中,苍鹰朝她微微一笑,眼中满是赞赏安慰之色。
过了半饷,九婴抬起头来,李书秀一阵羞怯,连忙抽手避嫌,只听九婴笑道:“成啦,四象成形,我知道那地方所在了。”
李书秀朝水中一望,只见那四片树叶上竟染上一层发光颜色,合并起来,竟现出一副地图模样,那地图中有一条道路,弯弯曲曲,蜿蜒蛇行,一直通入万千山岭之中。
九婴说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这光明顶在昆仑群山之中。”他转身对冯叶华说道:“冯先生,劳烦你传令下去,说咱们明天一早便整理行装,前往阿合奇,从那儿寻找商队,前往昆仑山脉。”
冯叶华微微一愣,问道:“那九狐姑娘呢?”
李书秀瞧他满脸关切,不禁微笑起来,传音说道:“大哥,你看冯先生被九狐姑娘迷的神魂颠倒的,一颗心全系在她身上啦。”
苍鹰一阵哆嗦,只觉得寒毛直竖,一时接不上话来。至于为何如此,他自己也说不上来。
九婴说道:“她与我约定在阿合奇那儿汇合。”说到此处,见冯叶华欲言又止的模样,又笑道:“你莫要担心,她武功机智绝不逊于我,自来独行独往,与人对敌,从未落于下风。冯大哥,对于她,你尽管放一百颗心吧。”
冯叶华点了点头,不再多言,朝洞穴那边走去,九婴回头朝苍鹰望了一眼,见他举头望天,神色并无异常,自也放心下来。
李书秀说道:“大哥,安曼怎么办?咱们总不能带着她一道上路啊?”
九婴说道:“她回到村子又能如何?只怕还是被蒙古鞑子捉了去。唯有跟着咱们,习得一身高明武艺,才能对蒙古鞑子有周旋之法,为她着想,咱们只有带着她走。”
李书秀苦笑道:“我知道啦,我这就去劝劝她,她受了惊吓,此刻还有些疑神疑鬼呢。”
九婴微笑道:“如此有劳三妹了。”
李书秀摆了摆手,示意无碍,迈步离开。
此时乌云再度掩来,如同尖牙利爪般将月光撕成一道一道,有气无力的洒在这森然树林之中,这景象有些凄然,更有些可怖,苍鹰望着此等异象,心头思绪万千,一时竟茫然若失。
九婴静了片刻,想起前路漫漫,道阻而长,迷途凶险,福祸难料,登时心有所感,朗声长吟道:“青草浮暗影,明月照光阴,前程万里路,昆仑掠天鹰。”吟罢,九婴长袖一拂,迈着轻快步伐,顷刻间从这古朴树林中消失了。
第二卷完
依旧在写令一部作品,等完事之后再来填坑,抱歉,抱歉。。。。
一 少年游·:双行战马血中驰
(诸位读者见谅,在昆仑山故事展开之前,先瞧一段苍鹰与李书秀在扬州城的往事,若此事不交代清楚,今后章节,恐怕颇令人不解,短短二十九话,还请诸位读者原宥在下啰嗦。)
常海道:“你不是苍鹰,你是何人?可是蒙古奸细?”
飞蝇道:“蒙古汉族,心存恶念,皆可成魔,我是不是蒙古人,又有何分别?而今汝等皆已丧尽人性,与其沦为行尸走肉,不如就此归去,堕入黄泉,以求轮回。”
————
天将日暮。
平原上,悲风萧萧,声若野鬼哀鸣,大地被鲜血染成红色,间或血雾弥漫,似有鬼影悄悄走动。每走几步,便见到密密麻麻的将士尸首,皆是开膛破肚,断胳膊断腿,身上罩着黄沙泥土,不少尸体双目圆睁,似乎死的不甘。
在这人间的黄泉道上,有两位骑士牵着马儿,缓缓走过。
一人大约二十多岁年纪,常人高矮,身躯挺拔,面容俊朗,穿着一身南宋武将的盔甲,双眼从尸骸中扫过,露出凄然神情。而与他并肩而行的,也是一位宋朝将领,不过此人身材瘦小,宽大的头盔下,露出一张清秀的俏脸。
这是一位大约十六岁的年轻女子。
女子道:“常海,回去吧,这儿不会有活人了。”她年纪虽轻,但说起话来,自有一股成熟气度,想来是饱经战场历练,心智坚定,远胜同龄女子,她见到如此血腥骇人的景象,居然并不畏惧。
也许她已经麻木了吧。
常海叹了口气,说:“轻衫,我恨,我恨蒙古鞑子,恨他们灭绝人性,凶残至此,你说这老天爷,为何不对咱们汉人慈悲?反而助纣为虐,让这些鞑子驰骋中原,所向披靡呢?”
轻衫低声道:“所向披靡?那可未必,遇上咱们李庭芝将军,他们可好好吃了几场大败仗,这一次围攻扬州城,也不是被咱们打退了么?”
常海一听见“李庭芝”三字,眼中登时光芒闪烁,他喜道:“不错,不错,咱们将军运筹帷幄,骁勇善战,指挥若定,用兵如神,真是咱们大宋朝的栋梁。”他语气间满是崇敬之情,想来对此人极为敬服。
但他目光一转,望向战场,不禁黯然,又叹道:“只不过这一次,若非蒙古人突然撤军,你说咱们还能撑个多久?”
战场周遭的农田尽遭荒弃,不是被蒙古人烧了,就是被逃走的百姓自个儿烧了。一眼望去,皆是焦黑的土地,雾蒙蒙的景象。常海耳朵一动,忽然听见声响,他大喝一声,翻身上马,朝声响传来的方向奔去,轻衫一见,知道有异,也急忙追随着他。
她问道:“常海,怎么了?”
常海不答,只是在一座垮塌的茅屋前绕了一圈,突然发出惊呼,冲入屋内,转眼又跑了出来,怀中抱着一位衣衫褴褛,满脸污泥的幼童。
那茅屋晃动几下,转眼彻底倒了,木梁砸中地面,发出隆隆巨响。
轻衫啊了一声,快步迎来,接过幼童,仔细打量,发现这幼童并未受伤,也并没有挨饿迹象,他大约四岁年纪,眼神平静,其中并无惊骇之情。
她奇道:“这孩子是不是吓傻了?这般木然,我倒是头一次碰上呢。”
常海似乎有些惋惜,他说道:“屋内还有一位女子,只是。。。似乎已经咽气了。那女子瘦的不像样子,想来是把吃食全给自己儿子了。”
轻衫想起自己身世,红了眼眶,叹道:“天下母亲,本就如此。”
常海摸了摸幼童的脸颊,问道:“你会说话吗?你叫什么名字?”
幼童答道:“苍蝇。”
轻衫哑然失笑,说:“可怜的孩子,名儿可有些古怪。放心吧,我们不是坏人,你从今往后,就跟着我们生活吧。”
幼童身子蜷缩起来,似乎有些勉强,常海笑道:“这小子还挺害羞!别怕,别怕,这位姐姐虽然凶巴巴的,但大哥我可是好人。”
轻衫叱道:“什么叫凶巴巴的?当心我揍你。”
常海笑了几声,说道:“咱们这回出来,找到这小子,真是不虚此行,师父若是知道,肯定高兴坏了。”
轻衫点头道:“只是不知师父何时会再来扬州城与咱们碰面?有他老人家在场,任凭蒙古人千军万马,咱们也是无所畏惧。”
常海想起师父的身手,由衷点了点头,说:“走吧,回去吧,天色已暗,再不快些回城,只怕会被巍山唠叨了。”
轻衫动了动嘴唇,欲言又止,神情有些怨怼,似乎还想在与常海多待一会儿。可这汉子偏偏不解风情,一抖缰绳,战马如风,顷刻间已在数丈之外。
轻衫小声道:“师哥,师哥,你呀你,你为什么躲着我呀?那件事,我不怨你,那是我自愿的。”她沉思片刻,也催马快步紧跟。
————
黑夜之中,扬州城内,灯火通明,城墙上依旧有将士登高巡视,蒙古人退去不久,众人不敢懈怠,深怕这是鞑子的诱敌之计。
城上守军见两人靠近,嗖地一声,一箭射落,落在两人之前,有人大喊道:“来者何人?”
常海笑道:“巍山,是我,我和轻衫回来啦!”
巍山又喊道:“你们两人擅自出城,违背军令,可是想挨杖刑?”他语气大为不满,竟似有些嫉恨。
常海说:“李将军知道我们的规矩,我们铜马五将,受师父之托,每次大战之后,总要出城巡视,你自个儿不也如此么?”
巍山怒道:“你要出城,自己出去便是,何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