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种差事,乍看叫人羡慕,天天在大头领身边,但时间久了,事事要随从,凡事要当心,就是伺候人的差事,还要负安全责任,所以愿意干的和干的好的人还真不多。
此人能耐住性子干下来,脾气当然是极好的,也知道上下分寸,此时忍不住,也是实在因为陈某人的样子,实在是十分可恶。
“张大人,你大约没养过鱼吧?”陈公子也不好太过份,拦住自己要上前说话的奴仆,敛了脸上笑容,正色道:“这鱼塘,不是你抛些豆饼和青草就能出鱼的,有句老话,水清无鱼,你这塘成了,水是河里引进来的,要想出淤泥,没有三五年的功夫都不可能,鱼能不能养的住,能不能养大,都很难说。想用这法子来屯田,大人你是思虑的比较周全了,老实说,学生都有点意外,但这样,还是不成的……”
陈公子真是一个大能,张守仁对他的身份也是越来越感兴趣了。一个进士,一个正经的统治集团的一员,居然什么都懂,而且专精,这还了得?
不过他决定压一压对方的傲气,当下不动声色,笑着在马上做了一个手式。
一行人跨过河边的小桥,向着前方继续前行。
“什么人?站住!”
在前方不到一里的地方,他们被一群从房舍中出来的哨兵拦住了。
都是浮山作训服的打扮,住是住在十来间青瓦房中,都是训练的十分出色的样子,不过看衣饰的细节,秦东主这个外人也是认的出来,这些人是浮山二线的后备军人。
在这里布防的,应该是陆防营的人。
这里居然是一个军事重地,在场的人都有点想象不到。不过仔细一想,回想起一路上从夹堤下来,田亩之中村庄之间修的一条两丈宽的直道,垫的坚实平滑如镜,马匹和骡子大车走在上头,十分平稳舒服,根本是花费重金弄出来的,这样的地方是军事重地,也不奇怪。
“口令?”
哨兵们已经突破雨障,看出来过来的是张守仁,不过就算认了出来,还是颤抖着嗓音喝问口令,在喝出口的同时,这个带队的排正目也是很佩服自己,真的是很有勇气啊……
“呵呵,口令闪电。”
“雷鸣!”
正目官下意识回答了一句,然后又楞征了一下,接着才一碰靴尖,所有三十来人都是一起碰靴,在啪啪的巨响声中,所有人提气开声,喝道:“大人好!”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态圈(1)
第二百四十六章生态圈
“好,好,大家辛苦了。”
“为大人服务!”
“好了,稍息,解散……正目,你陪我进去吧。”
“是,大人!”
在熟练而顺溜的对答中,所有人都在这庞大的建筑群落的前院门前下马。
没到近前时,没人能感受这建筑群落的庞大,到近前时,才发觉眼睛欺骗了大脑,眼前这庞大的建筑群已经不能用间,舍,幢等常用的形容词来形容了。
方圆最少有十来里,一眼看过去,围墙根本就看不到边。
“这是你的新军营吗,国华?”
这种庞大的建筑群,也就是浮山营的军营和将作处加在一起差不多大小。在秦东主等人看来,这应该是张守仁下令修筑的最新的军营才是。
不过张守仁神秘摇头,自己大步前行。
在场的士兵们都是用好奇和敬慕的眼神死死盯着这个浮山营的灵魂和最高领袖,能在这样的天气里等张守仁过来,对很多人是一件开心的事。
地上都是铺设的青石板,从大门进去,众人又是看到一排排的青砖碧瓦的建筑群,粗粗看去,大约有一二百幢之多,每幢都是十来间房联在一起。
说来也怪,这房舍并不高,也□□实,看着很小的感觉。
不过地基看着就高,房舍后头是一排排的排水明沟,沟渠纵横,最后全汇集在一个极大的明渠之中。
房舍不大,但地上全是铺的石板或是石砖,这工程量,还是不少。
“怪不得浮山前一阵子用了太多的工,几乎所有的壮年佃户,只要是不在军中或是不曾在海边或是将作处的,都是被国华你雇了,这边的大工,花费怕是更多吧?”
“三万两!”
张守仁竖了三根手指,笑道:“烧砖用的焦煤,别的使费,大量人力,加起来正好三万两。”
“你是把钱花的海落石枯了。”
“钱么,赚来就是用出去的,我岂是守财奴?”
张守仁无所谓的一笑,秦东主和李掌柜虽是商人,倒也不是小气的人,施粥捐衣,善行善事做的不少,也不会把他的话当成恶意的讽刺,所以随口就说出来。
倒是姓陈的在一边微微点了点头,显然以这陈公子的性格,对张守仁的这些举措和话语,十分的激赏,只是他也看出张守仁有招揽之意,所以不愿开口说话。
“这些房舍,瞧着怪,是做什么的?”李老掌柜到底年纪大了,精神有点不济,从大门走进来,就有点气喘吁吁的感觉,此时发问,也是有早点完事的想法了。
“走近看看就知道了。”张守仁微微一笑,十分得意的模样。
“看就看看。”
老掌柜在张守仁这里,不知道开了多少次眼界,抵抗力也算好了,自觉自己什么也无所谓了,当下便是先行,不过等他要踏出大门范围的时候,一个浮山兵跑过来,用勺子舀了半下白粉,往老掌柜的靴子底下一倒,然后笑道:“老先生,踩一踩再进去。”
第二百四十六章 生态圈(2)
“这是何意?”
“这是石灰。”张守仁上前替这个兵回答:“踩一下石灰,靴子上有什么病毒都烧死了。”
换别人说这话,老头子准翻脸。
什么病毒,还要拿石灰来烧?老头子能带什么毒?况且烧啊烧的,听着也真是不吉利不是?不过老头在张守仁这里见识过太多次,心知张守仁凡事不是乱来,说者无意,自己听着不必有心,当下苦笑两声,半只靴子在石灰里趟了一下,这才往里头走。
这么一弄,众人发觉这里头房舍,到处都是洒的石灰,看起来还真的是十分诡异的样子。
不过里头必有文章,连同陈公子在内,所有人都是往里头走。
整个建筑分成一个又一个的区间,离大门最近的有几十步远,没一会功夫就走到了。
“是小鸡呀?”
“没错,是小鸡。”
“怎么有这么多?”
“好家伙,这可真吓人!”
趴在房门上一看,所有人就都是有点吃惊了。屋子里头倒是泥地,不曾铺设石板青砖,每间屋子,大约宽一丈,长两丈多,并不是很大,也不高,门前还挂着棉帘子……天已经较冷了。
中间和屋子各处,都是放着一个怪模怪样的圆形的小木桶,四周着着小门,流水从上头不停的滴落下来,屋子里头,四面都有食槽,小鸡仔有过百只,黄灿灿的毛色,红色的嘴唇,瞧着也特别好看,叽叽叽叽的一般叫着,一边吃着槽里的食,喝着木桶里流下来的水。
“好家伙,这真是了不得,怎么敢养这么多鸡?”
“每间屋子里都有,这一排十间房,不得有过千只?”
“差不多得有!”
在场的人都是聪明人,但这鸡舍是怎么也看不出门道来了。一边议论着,一边就是把眼神看向张守仁。
这个人,一边在磨刀霍霍的备战,随时准备出动打仗,一边又悄没声的搞出这么大规模的养殖场来!
对明朝人来说,养鸡不是稀奇的事,象张守仁这样的养鸡,才是稀罕事。
当时的人养鸡,最多不会超过十只之数,一则没那么多剩饭剩菜,也没那么多功夫照顾,二则鸡会很容易生病,一旦生病,一死就是一窝,养的越多,损失越大。
再加上鸡的生长周期不算长,养一批杀一批卖一批,反正循环着养和卖就是了。只有下蛋的老母鸡,那是一直养在家里,不过数量也不会多,最多三五只就够了。
张守仁的这一排鸡舍,投放的时候就是一千五百只,到现在快一个月了,死了二百多,还剩下这一千多只。
以当时的条件来说,这个死亡率是可以接受了。
鸡长的越大,抵抗力也越强,精心照顾,张守仁觉得是可以把鸡养好的。
等再大一些,就分蛋鸡和肉鸡,分别来养,反正他地方大的很,也不必放在笼里养了,地方大些,通风好些,鸡生病的可能性也是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