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倒也是个道理。”薛国观淡然道:“但京师是什么地方,粮价不稳,岂是等闲?今老夫问你们,能否急调粮食进京,以平抑粮价?”
“这……”
“这委实是难……”
“不是小人等勒掯,实在是无粮……”
“请阁老恕罪,实在是有心无力。”
薛国观话一出来,众商人都是叫苦连天,这其中范永斗的声音最响,林文远听的暗笑,仔细分辨回忆了一下,似乎是没有亢家东主的声响。
“混帐东西!”
各人叫了半天苦,薛国观大约也是怒了,拍桌打板的骂道:“朝廷对你等不薄,今有一点些许小事,就这么叫苦连天,成何体统?”
“非是小人等见利忘义,实在是此事有甚多为难之处。”
到此时,亢家的少东主才开口接话,声音也是稳稳当当,没有一点慌乱的感觉。
事涉生意,管你是大学士阁老,商人也不会害怕。若是薛国观开口要银子,只要敢收,这些人就敢送。
但一码归一码,强迫人家做赔本生意,而且赔的还不少,这个就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按亢家东主的说法,北方大旱,陕北绝收,晋北绝收,河南大旱,山东向来也不是产粮大省,辽东自己食用都不足,宣大和蓟镇一带,也是要粮食。
北方就是这个鸟样,江南按说是粮多了,但实在倒霉,江南的粮食供给,也是出了大麻烦了。
第一百六十章 一个标杆(1)
第一百六十章一个标杆
按理说,原本是“江南熟,天下足。”
意思就是,江南收获了,天下粮食就自然充足,不必再复担心。
但现在的情形却是已经换成了“湖广熟,天下足。”
倒不是江南的地变少了,或是不再肥沃了。
论起土地肥沃的程度,全天下十几个布政使司,哪一省也不如江南。土地肥沃,要紧的就是河道沟渠纵横,水网密布。
这样的地利是别省无法比的,水网密,就说明浇灌容易,水利好,更要紧的就是河道多,河道一多,淤泥就多,从河底挖上来的塘泥,和后世的化肥相比也差不到哪儿去了。水足,肥料足,不高产才奇怪了。
再者北方诸省这几年的麻烦,无非就是天冷而旱,越冬的小麦被干死和冻死,造成几乎绝收的悲惨结局。
南方天没那么冷,越冬时还有雪,作物被雪覆盖,根本不可能减产或绝收。而雨水足,雪也下的多,顺带还杀了虫。
北边一亩地能收一石半是正常,超过两石就是高产。
江南这边,一亩收两石算是白瞎了,正常是均产三石到四石,最高产的记录,似乎是有六石以上,到八石左右。
也就是一亩地千把斤的产量了,这收成在后世不足为奇,但后世是农药化肥等现代工业产成拼命往地里扫呼,这才有千斤以上的产量。
这个年头,上点塘泥,平时锄锄草,一年有两到三次收成,换了别的地方,哪有这个可能?
所以中国的经济中心,就是从唐宋之交,开始南移,一直到千年之后,经济中心仍然是在南方了。
以明朝的赋税水平,在江南一带,根本毫无问题。
终明一朝,近三百年时间,江南,东南、湖广,两广,几乎没有农民造反的记录。
一直到明末,江南还是明朝的财赋中心,十分稳定的提供着支撑明朝的赋税。
清能得天下,也是因为顺治元年不费吹挥之力就得了江南,除了少数地方,江南也未遭兵火荼毒,所以用江南一地,支撑起了清廷的战争费用。
这个地界,原本该是粮食高产的地方,但根据亢家少东的话来说,江南不仅没粮供给北方,相反,还要从别的地方买粮。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江南的地变成沙子了?”
薛国观气的全身打战,几乎想把眼前这伙大粮商一个个全都踹死。
这帮人,手中粮食绝不会少,现在拼了命给他叫苦,不过就是一会子有条件价码开出来。不过现在他也是没有办法。
下午回府之后,通州那边已经有消息递过来,支应北京的粮食实在不多,最多只能调两万石出来。
这些粮,放在一个大府都嫌少,更何况是北京这样人口超过百万的超级大城市。
也是真没有想到,朝廷缺银子使就算了,居然连粮食也开始缺了。
“江南的地当然还是肥沃,不过,阁老明鉴,江南粮食确实是无法自给了。”
第一百六十章 一个标杆(2)
面对暴怒的薛国观薛阁老,亢家的胖少东声音不变,仍是十分沉稳,只是又加了三分无奈:“自万历年间海贸大兴,士大夫家和普通百姓都是毁田植桑,或是改种棉花,松江一府,种稻米的已经是寥寥无几,大半的田主都是改种了棉花。阁老,松江布行销天下,海内闻名,要不是一府都种棉植布,哪来的这么多?”
这么一说,薛国观和旁边偷听的林文远都是明白过来了。
自隆万开海,江南人雨露均沾,都是大有生发。
有钱的士大夫当然也有田,放着大筐的银子不赚,还种粮食,岂不是猪油蒙了心?所以毁田植桑,养蚕,种棉花,什么来钱弄什么。
这几十年下来,大田主发大财,小田主发小财,没田的给人家打工织布养蚕,也能弄一口吃食。江南地方,一台织机,一个小媳妇忙活一天,就够一家几口吃食了。
这也是南方女子地位渐高的原因所在,男子泡茶馆听评弹,最多农忙时服侍一下田地,或是养蚕忙时帮一下手。
平时手不动肩不抬,一家吃食全靠妇人的一台织机,加上吴人重嫁妆,妇人过来,总是带着自己的一份家当,原本腰杆就十分硬朗,再加上赚钱掌握了一家经济大权,想不当河东狮也难啊。
薛国观对江南男子夫纲不振是没有兴趣,对江南粮食不能自足也不大想理会……江南的事自有南直隶和苏松地方官去搞,搞不好再吃排头,内阁是轮不着多这种事的。
再说,江南的地还在,一样还是肥沃,真的到吃食不够了,那些该死的瘟生自然就又会种地了,何必外人来操这种心?
至于江南一带的粮食对全国一盘棋有多重要,江南缺粮给全国粮价带来的影响和波动,甚至是影响到中枢财政收入和支出,影响到供给北方军镇等重要的有关国计民生的大难题就这么自动被薛国观给忽略了。
事实上,明末时江南确实是大量改种经济作物,粮食不仅外销不足,很多地方自给自足都难办到了。
不得已,江南几府还要从外地购米,这在整个中国经济和农民发展史上,绝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什么丝厂用多少人,多少人烧制瓷器,这才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呢,而是大量的农民脱离最简单的农业生产,改种经济作物,或是彻底脱离农村进入城市形成大量的市民阶层,这才是一个真正的标杆。
就象英国未来会发生的那样,圈地种羊,把农民弄破产,全赶到城市中去,然后借着蒸汽机的出现,大搞工业,破产农民成为产业工人,近代国家和资本主义就基本成型了。
中国在明末时,确实也是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如果没有外族入侵,明末东林党人和民间资本互相勾结的程度可能会越来越高,民间资本越来越雄厚,商人迟早也会寻求政治上的突破,最少也会寻找真正的政治代言人,然后城市手工业者和工人越来越多……不过以中国的自然科学体系来说,蒸汽机出现不了,资本主义还是无法到来,只能寄希望于航海贸易不断绝,西方东渐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好吧,诸君的苦衷,吾尽知矣。”
话说到最后,薛国观的口气也是十分无奈:“然则京师储粮不足,是足以动摇国本的大事,列位都是有办法的,还是要共济坚艰的好啊。”
这就是阁老把底牌摊出来了,象征粮这种事,用行政手段来强迫也不是不可以,但牵一发而动全身,做事蛮干,给皇帝和下头的观感都不会好,当官不是一辈子,为皇家的事得罪人,何苦来?
所以薛国观此时的语气为之一变,不象是命令,反而是央求了。
“这……”
“阁老言重……”
“在下等愧不敢当……”
薛国观说完,就是一轮客套,然后又是一阵沉寂。虽不在场,林文远也是能感觉到那边屋子里的眼神交流……商人食利,但现在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