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科威特油轮护航,曾与伊朗发生冲突,美国军舰在1988年7月击落一
架伊朗民航客机,机上290人遇难。1988年4月伊拉克开始反攻,7月
霍梅尼表示接受有关的联 合国决议,8月底两伊停火。两伊战争造成
100多万人伤亡,使两国经济陷入困境,海湾地区局势长期动荡。
1982年以后黎巴嫩仍持续动荡,除黎巴嫩国内各派民兵不断发生冲
突外,以色列和叙利亚都在黎巴嫩驻军并卷入黎巴嫩国内冲突,伊朗也
积极支持黎巴嫩伊斯兰激进势力。1983年5月,在美国调解下,黎以达
成以色列军队分阶段撤离的协议,美国承诺增加对以色列的援助。以军
开始撤离后,黎巴嫩各派冲突加剧。10月200多名在黎巴嫩的美军官兵
被炸死,美国被迫从黎巴嫩撤出执行维和使命的军队。1984年3月,在
叙利亚的影响下,黎巴嫩宣布废除黎以协议。1985年6月黎以再次达成
撤军协议,规定以色列可在黎巴嫩南部的安全区内驻扎军队。此后,黎
巴嫩各派冲突仍持续,其背后有叙利亚、伊朗、以色列等国的背景。各
种形式的恐怖活动时有发生,一批西方人士被扣为人质。进入90年代以
后,在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国调解下,黎巴嫩国内各派趋向和解,人
质问题得到解决,开始了长期战乱后的重建,经济有所恢复。
80年代阿以关系的焦点是巴勒斯坦问题。在以色列长期执政的利库
德集团对此持强硬立场,不仅拒绝接触和谈判,还在被占领土建立定居
点,安置大批犹太移民。1982年巴解总部被迫迁到突尼斯后,对被占领
土巴勒斯坦人的控制能力有所削弱。为摆脱困难处境,阿拉法特和约旦
国王侯赛因在1985年达成协议,商定在被占领土实现和平后建立约巴邦
联,巴方在此范围内行使自决权,以期寻求巴勒斯坦问题的政治解决。
但后来约巴双方多次对该方案发生分歧,以色列也不予认可。1987年被
占领土巴勒斯坦人发生大规模起义,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青年和居民频
繁与以色列军警发生冲突。起义持续多年。起义中产生简称“哈马斯”
的伊斯兰抵抗运动,主张对以色列进行圣战,建立政教合一的巴勒斯坦
国家。哈马斯有从事暴力活动的军事组织,对以色列进行恐怖活动,以
色列宣布其“非法”,逮捕其领袖和大批成员。巴解组织也与哈马斯有
分歧并发生冲突。1988年12月阿拉法特宣布接受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
议,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并反对恐怖活动。美国遂同意与巴解进行实质
性对话。1989年初阿拉法特就任巴解建立的巴勒斯坦国总统。巴勒斯坦
国迅速得到包括多数西方国家在内的众多国家的承认。巴解组织采取的
这些趋向和解的积极步骤为政治解决阿以争端开辟了新的前景。1991年
10月底美苏主持下的中东和平会议在马德里开始举行。这是阿以双方首
次共同讨论中东和平问题。得到巴解组织授权的被占领土温和派巴勒斯
坦人士与会,并同以色列代表谈判。1992年持强硬立场的利库德集团在
以大选中失利,工党执政,拉宾任总理,佩雷斯任外交部长。随后,中
东和会继续举行。
在北非。利比亚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持续紧张。1986年3月和4月,
美国以利比亚参与爆炸西柏林一家美军人员使用的舞厅等恐怖活动为
由,两次空袭利比亚,炸死卡扎菲养女。1988年12月发生美国民航客机
在英国洛克比上空爆炸造成270人死亡的事件,1989年9月发生德国民
航客机在尼日尔上空爆炸造成170人死亡的事件。美国认为两起事件均
… Page 104…
为利比亚所为。利比亚因此受到国际制裁。后来,利比亚注重同西欧国
家改善关系。80年代中期突尼斯终身总统布尔吉巴因年迈而政策多变,
总理本·阿里取而代之,实现政权和平更迭,政局保持稳定。
6。非洲与拉丁美洲
(1)艰难的经济形势
在80年代,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之中,非
洲的困难尤为严重。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率下降,一些国家呈负增长,
外债负担不堪承受,在非洲多次发生严重饥荒。非洲与拉丁美洲的困难
处境同亚洲、特别是东亚的日趋繁荣形成对比。
非洲自70年代后期发展速度开始下降,进入80年代以后进一步下
降,平均增长率为2—3%,一些国家长期负增长。造成经济困难的原因
是复杂的,除受总的世界经济形势影响外,还包括:原有经济结构落后,
严重依赖出口初级产品,而其价格受国际市场制约;独立后注重发展工
业,许多国家农业状况较差,而人口增长较快,自然灾害频繁,沙漠化
严重;70年代举借大量外债,数额高达上千亿美元,而未产生相应的经
济效益,多数国家由于经济不景气无力偿还,加上未支付的利息使债额
进一步增加,到90年代初达2800亿美元;许多国家推行不适当的社会
变革,私营、个体经济受到限制;一些国家政局动荡,政界人士腐败,
社会差距较大。在80年代,由于农业连年受灾,一些国家多次发生严重
饥荒,数千万人受饥饿威胁,饥荒严重时一年有数百万人因饥饿或营养
不良而死亡,国际救援工作难以满足需要。
为了摆脱危机,非洲许多国家调整发展战略,主要方向是促进农业
生产,鼓励私人经济。8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
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对提供发展援助规定了严厉的条件,促使许多国家
加快私有化进程,严格控制财政支出,采取措施稳定经济。一些国家实
行稳健的政策,经济状况较好或有好转。津巴布韦独立后,穆加贝积极
主张与控制绝大部分经济的白人和解,并与黑人反对派和解,虽有灾害
发生,仍能维持经济全面增长,并可出口粮食,工业品自给率高,政局
稳定。西非小国佛得角基础较差,独立后注重发展农业,经济状况不断
改善。科特迪瓦、博茨瓦纳、肯尼亚等国继续保持增长。加纳军政权首
脑罗林斯三度发动政变上台,打击腐败官员和不法商人,较早实行世界
银行等提出的结构调整计划,成绩显著。加蓬、塞内加尔、乌干达、毛
里求斯等国经过调整也实现增长。一些国家由于经济困难发生政局动
荡,其中苏丹、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等国的动荡尤为严重。进入90年代
以后,非洲经济状况仍未根本好转,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差距仍在迅速加
大。
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高于非洲,因而其经济困难未造成像
非洲那样的大范围生存危机,但仍使拉美经济几乎陷于停滞。80年代被
称为拉美经济上“失去的十年”。拉丁美洲多数国家在70年代发展速度
较快,向西方商业银行举借大量外债。80年代受西方经济衰退影响,拉
美主要国家陷入债务危机。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首先宣布已无力偿付
其800亿美元的外债本息,此后巴西、委内瑞拉等一批拉美国家相继宣
… Page 105…
布无力偿债。债务危机持续十余年,到90年代初拉美外债总额仍达4000
亿美元以上。债务危机对拉美和世界经济有严重影响。就债务国而言,
债务负担是沉重的经济压力,不得不全面紧缩以偿还债务,不仅得不到
新的发展资金,还由于还本付息而出现大量资金外流,造成经济发展的
更大困难。此外,里根政府执政后大幅度压缩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并维
持美元高利率,进一步加重了债务国的负担。另一方面,拉美的大量债
务主要借自美国的几家大银行,并已超出这些银行的自有资产,债务危
机也使这些银行面临破产的威胁,并可能危及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
而美国等债权国也无法置身事外。这使拉美国家有可能要求债权国分担
责任。
债务危机迫使拉美国家进行深刻的结构调整,其主要内容包括:实
行紧缩政策,缓解支付困难,尽力控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