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一个超级大国同美国抗衡的实力与意志,不得不在广泛的领域主动或
被动地按照美国的意愿与其合作,因而它们并不是实力与地位均等的伙
伴。由于这些变化,美苏关系的重要性显著下降,逐渐失去对许多重大
国际问题的决定性影响。这意味着战后初期形成的雅尔塔体系正在走向
终结。
与此同时,裁军谈判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1989年1月欧安会续会决定,授权北约和华约成员国于3月在维也
纳举行欧洲常规军备谈判,取代已进行15年的中欧裁军谈判,谈判涉及
… Page 92…
的范围从中欧扩大到全欧洲。1990年11月举行的欧安会巴黎特别首脑会
议上,北约和华约各国签署《欧洲常规武装力量条约》,规定了双方在
从大西洋到乌拉尔山脉的限制区域以及各个分区内可保留各类常规武器
的限额,美苏在上述区域内的武器数量在各自集团内所占的最高比例,
统一后的德国的军备限额等。条约的签订是裁军领域的重大突破。它的
内容反映了西方在70年代中欧裁军谈判中提出的均衡裁军的原则,苏联
的常规军备将作大幅度裁减,而北约、特别是美国在多数项目上尚未达
到限额。这是与美苏关系以及东西方关系的重大变化相适应的,反映了
双方新的力量对比。条约签订时华约已濒于瓦解,不久便正式解散。
中导条约签订后,削减战略武器谈判进展顺利。1991年7月底戈尔
巴乔夫和布什在莫斯科签署《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规定双方削
减50%战略核武器,将每一方拥有的战略武器运载工具总额限制在1600
件,核弹头总额限制在6000枚。1993年1月初布什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
(1931— )在莫斯科签署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决定在10年内
将双方的核弹头削减2/3,即减至每方3000—3500枚。美国的战略防御
计划随着军备控制谈判的进展并由于其本身的技术、经济等原因而不断
缩减。1993年5月美国正式放弃战略防御计划,改为着重研制地面反导
弹防御系统。
3。80年代的西方各国
(1)经济状况与结构调整
80年代的西方经济继承了70年代形成的诸多问题。在80年代初期,
西方各国普遍处于严重的经济衰退之中,其直接诱因是伊朗伊斯兰革命
期间发生的第二次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持续的时间是二次大战以后最
长的。这次衰退期间工业生产下降的幅度小于70年代中期的衰退。但由
于自上次衰退以后西方经济长期处在滞胀之中,未能实现有力的增长,
所以衰退对西方经济的打击仍是严重的。最显著的问题是高失业率和高
通货膨胀率。美国和西欧的失业率都达到10%以上,人数超过1200万,
是30年代西方经济危机以来的最高记录。通货膨胀率超过10%,1980
年美国消费物价上涨幅度为13。5%,法国和英国也与其类似。日本和西
德的经济状况比美、英、法等国稍好。
西方各国在这次衰退中所采取的对策与70年代中期有所不同。总的
政策倾向是对内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主要运用货币和财政
手段调控经济,充分发挥自由市场竞争的作用;对外则积极开拓国际市
场,并采取有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措施。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
府是这种保守的经济政策的主要代表。为对付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双
重压力,并重整军备以加强对苏联的军事优势,美国里根政府采取扩张
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政府财政赤字大幅度增加,1983年以
后长期保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国债总额迅速达到数万亿美元,利率一
度大幅度上升,优惠贷款利率曾超过13%。以英国为代表的一批西欧国
家还积极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将战后初期收归国有的一部分企业出售
给个人。美国、西欧、日本之间的贸易战也日趋激烈,成为影响西方国
家之间关系的重要问题。
… Page 93…
1983年西方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从年初起石油价格持续下跌,石油
输出国组织维持较高油价的能力开始削弱。10月美国的工业生产率先超
过衰退以前的水平。1984年整个西方经济继续发展,达到5%的较好平
均增长率,美国的增长率达到几十年来未有过的6。9%。以后几年里,增
长率有所降低,但仍保持增长势头。美国在8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较长时
间的连续增长。然而,长期的衰退形成的严重问题依然存在。美国的财
政赤字长期居高不下,国会和行政当局通过艰难的谈判制定的几个减少
赤字方案都未能得到贯彻,国债数额日益庞大;主要西方国家失业率仍
长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平均生活水平并未因经济增长而相应提高,
社会差距有加大的趋势;西方国家经济力量对比仍处在调整之中,贸易
保护主义倾向仍在加强,经济问题在西方国家间关系中的地位日益重
要。
在经济衰退与回升的同时,西方国家还开始了意义深远的结构调
整。从7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以信息产业为主要代
表的高科技产业迅猛崛起,在经济中所处的地位日益重要,对社会生活
的影响日益明显,使一些曾经是西方经济支柱的传统产业的地位相应下
降。高科技产业首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兴起,表明西方国家尽管面临严
峻的经济形势,仍然具有远远超出苏联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活力和科技
开发能力。为了在由此引发的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西
方各国政府纷纷制订庞大的高科技发展规划。美国在1983年提出的战略
防御计划,其意义不仅在于运用美国的科学技术优势加强同苏联的军备
竞赛,还在于在政府的支持下,通过实施该计划全面加强在各个主要高
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开发,继续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1985年4月
法国总统密特朗提出建立欧洲技术共同体的计划,又称“尤里卡计划”,
以推动西欧各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合作。这项计划同样具有军用和民用两
方面兼顾的性质,并迅速开始实施。日本也提出实行“科学技术立国”
的方针,制定了类似的发展高科技产业的计划。高科技产业的兴起使西
方各国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一些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资源
和能源消耗较高的传统产业开始向境外迁移,知识密集型产业所占的比
重明显上升;经济发展对进口能源与资源的依赖程度有所降低;工业生
产的国际化程度有所提高;美国、西欧、日本之间的竞争更趋激烈。
(2)基本政治倾向与重大事件
80年代西方各国在政治上明显地趋向保守。由于严峻的经济形势,
许多国家在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更换了政府,建立了以保守政党为主
的政府。在主要西方国家中,英国保守党在1979年取代了工党,美国共
和党在1981年取代了民主党,联邦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
盟在1982年取代了社会民主党。新上台政党都分别执政十余年,有利于
实现内外政策的长期稳定。法国的情况有所不同。1981年社会党人密特
朗当选总统,随后社会党组成政府,80年代中期保守政党再次执政,政
策趋向保守。意大利在80年代中期由社会党人克拉克西担任总理,但天
主教民主党仍是第一大党,并在政府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他西欧国家也
多由保守政党执政。在此背景下,西方国家的对外政策趋于强硬,在东
西方关系上加强了对抗的姿态,在南北关系上减少了对话;在国内经济
… Page 94…
方面,普遍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社会福
利受到较严格的限制,私营经济部门的发展受到鼓励。
美国。里根政府执政后着力通过刺激私人投资促进生产的增长,主
要政策措施包括:大幅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缴纳的所得税税率,以提高企
业的投资能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