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一步影响,还不得不为维持一些并不稳固的亲苏政权而提供大量经济 

和军事援助,甚至在阿富汗陷入越南战争式的困境,从而给本已十分困 

难的经济增加了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所以,同美国进行长期的、超出 

国力的军备竞赛以及70年代奉行的扩张主义政策,也是苏联经济在80 

年代初陷入困难处境的重要原因。 

     勃列日涅夫执政后长期注重维持领导层的稳定。到70年代后期,苏 

共中央和苏联政府的主要领导人都已超过70岁,勃列日涅夫本人和长期 

担任部长会议主席的柯西金都已75岁左右,并且体弱多病。年迈体弱的 

领导人长期执政使内外政策逐渐失去活力,难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及时 

调整,内政外交等各方面的问题愈积愈多。自70年代初起,勃列日涅夫 

不断加强个人的权力,70年代后期着力选拔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进入领导 

层,而这些人往往与其年龄相差无几,使日益紧迫的领导层更替继续延 

误。此外,在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苏共党内的官僚主义、任人唯亲、 

弄虚作假、贪污受贿等现象有所滋长,整个社会趋向消极、沉闷。 

     1982年11月,76岁的勃列日涅夫去世。长期担任国家安全委员会 

主席的安德罗波夫继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他已68岁,身体虚弱,上任8 

个月就住进医院。安德罗波夫注意到苏联存在着严重问题,积极采取措 

施推动经济发展。他针对社会消极、涣散的情况,整顿劳动纪律,撤换 

工作不称职的干部,惩治贪污受贿;在工业方面,开始进行减少计划指 

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着手研究进一步的经济改革;在农村,推 

行作业队组和家庭承包制,提高农产品价格。1983年工农业生产恢复增 

长。他在任时还开始选拔较年轻的干部进入领导层。1984年2月安德罗 

波夫去世,在任15个月。他未能制订出完整的新政策,却开始了变革的 

进程。 

     已经73岁、体弱多病的契尔年科继安德罗波夫之后担任苏共中央总 

书记。他长期深受勃列日涅夫信任,上任后继续推行既定的内外政策, 

刚刚开始的变革又趋停顿。契尔年科上任不久便患重病,1985年3月去 

世,在任13个月。 

     从勃列日涅夫在任后期到契尔年科去世的几年间,连续三位最高领 

导人因病不能有效地主持工作,使政策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扩大, 

迫切需要的变革一再延迟,各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在这几年间,年迈 

的部长会议主席吉洪诺夫、自1957年起就担任外交部长的葛罗米柯(1909 

—1989)、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等人对维持政策的稳定和连续发挥了重 

要作用。 


… Page 86…

     1985年3月,54岁的戈尔巴乔夫(1931—  )当选苏共中央总书 

记。在他上任后几个月里,56岁的雷日科夫接替80岁的吉洪诺夫任部长 

会议主席,65岁的利加乔夫任主要的苏共中央书记,57岁的谢瓦尔德纳 

泽接替76岁的葛罗米柯任外交部长,率先提名戈尔巴乔夫出任总书记的 

葛罗米柯任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各地方和部门的负责人也被大批更 

换,从而实现了拖延已久的领导层更替。在1985年4月召开的苏共中央 

全会上,戈尔巴乔夫提出加速社会经济发展和改进管理与经济机制,开 

始了大规模变革的进程。 



      (3)其他东欧国家概况 

     从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前期,东欧各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 

经济上困难较多,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二是主要领导人都已执政多年, 

年龄普遍较高。但各国的情况差别较大,经济困难的程度和原因不尽相 

同,各国的内外政策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在经济上,东欧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受70年代后期世界经济形势的影 

响,多数国家的增长速度比70年代前期下降一半左右。由于长期形成的 

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经济体制不够灵活,经济困难造成 

一些国家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受到一定影响。民主德国和捷克斯洛 

伐克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居东欧各国前列。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在经济上较 

开放,更直接地受西方经济形势的影响。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经济状 

况最差。 

     东欧各国事实上实行主要领导职务终身制。到80年代初,除波兰外, 

各国共产党中央主要负责人都已超过70岁,有些已任职30年以上。在 

经济面临严重困难的形势下,主要领导职务的继承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 

政治问题。 

     在南斯拉夫。法定终身总统铁托于1980年5月去世。由于国内存在 

复杂的民族问题,按照铁托生前安排,由各共和国和自治省的代表分别 

组成联邦主席团和南共联盟中央主席团,两个主席团的主席都由各地方 

的代表轮流担任。这样安排的目的是防止某个民族垄断联邦事务,造成 

民族间的不平等和关系紧张。实行这种安排后,联邦决策能力下降,在 

困难的经济形势下难以协调各个共和国的利益。 

     在阿尔巴尼亚。与中国关系恶化后经济更加困难,对外经济交往极 

少。70年代后期霍查先后清洗军队和经济部门的一些主要负责人。1981 

年12月,长期担任部长会议主席的谢胡因与霍查意见不一而自杀,随后 

又有一些政府部门负责人遭清洗。1985年4月霍查去世,阿利雅继任劳 

动党中央第一书记。此后,内外政策开始发生缓慢的变化。 

     罗马尼亚是经互会各国中唯一基本未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的国 

家。70年代起齐奥塞斯库日益专权,他的许多亲属相继担任罗共和政府 

重要职务,对他的个人崇拜有所发展,对国内的控制渐趋严厉。70年代 

末起罗马尼亚经济发生严重困难,西方对罗马尼亚的政策逐渐强硬,齐 

奥塞斯库仍坚持兴建大型工程项目,人民生活水平显著下降,一些基本 

生活用品的供应难以保障。 

     在80年代初东西方关系再度紧张,苏联的领导层更替尚未完成,对 

西方的政策僵硬的情况下,一些东欧国家在对外政策上表现出更大的独 


… Page 87…

立性。在1980年苏联对波兰实行争取社会谅解的路线表示不安时,匈牙 

利和罗马尼亚强调应由波兰人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匈牙利和东德 

希望维护和加强缓和时与西方建立起来的关系,在公开表示支持苏联对 

外政策的同时,也时常流露出与其不同的观点,并采取一些有助于改善 

与西德等国关系的主动行动。民主德国、波兰、匈牙利还积极改善与中 

国的关系。苏联对这些与其步调不一致的做法强烈不满,苏匈之间曾发 

生公开争论。罗马尼亚支持匈牙利、民主德国等的做法。 



                      2。美苏关系与军备控制谈判 



      (1)80年代前期的美苏关系 

     在 1980年底举行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保守的共和党人里根 (1911 

— )当选总统,同时共和党在对美国对外政策和军事政策有重要影响 

的参议院中获得多数席位。这标志的美国的内外政策更加趋向保守,从 

1979年底苏联入侵阿富汗起就已日趋紧张的美苏关系进一步向在各个领 

域全面对抗的方向发展。 

     里根是战后历届美国总统中最保守的,上任不久便公开声称苏联是 

 “邪恶的帝国”。里根政府认为,苏联是世界上一切不安宁的根源,对 

付苏联必须从实力地位出发,确立实力地位必须重整军备。里根政府还 

认为,自缓和开始以来,美国在战后长期拥有的优势地位受到苏联的严 

重挑战,对世界事务的影响有所削弱,由于卡特政府的软弱,苏联在军 

备竞赛中占据了优势,军费开支中用于研制和采购的部分大大超过美 

国。所以,里根政府一上台便不惜大幅度增加财政赤字,坚持增加军费, 

进行了美国历史上和平时期最大规模的军备建设,大力实施高技术基础 

上的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现代化计划,研制和部署了大批新一代武器装 

备。其中包括:多弹头重型洲际弹道导弹,海上和空中发射的巡航导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