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强石油勘探与开发,成立国际能源机构以协调政策,一些国家还推动产
业结构向知识密集型的方向转变。80年代初墨西哥、英国和中国成为重
要产油国。这些变化使世界石油市场趋向供求平衡。1980年5月欧佩克
公布《有关长期石油战略报告书》,预计石油形势将持续紧张,石油价
格将继续上涨。然而,不久油价超过每桶40美元后便持续下跌,欧佩克
被迫实行限产保价,沙特阿拉伯率先减少产量。这给欧佩克成员国的经
济 造成巨大压力,它们由于种种经济和政治原因而发生分歧,限产措
施未能坚持贯彻。80年代中期,油价跌落到每桶20美元以下,欧佩克对
世界石油市场的控制能力减弱。欧佩克成员国中,沙特阿拉伯等国与美
国关系密切,80年代中期以后倾向于稳定油价,并把大量石油美元投入
西方金融市场,有助于西方国家稳定经济和金融形势;伊朗等国对西方
持激进立场,倾向于维持较高的油价,但有时也出于经济等原因突破产
量限额。
(3)80年代初以前的南北关系
由于发展中国家多位于南半球,发达国家多位于北半球,通常把发
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称为南北关系。南北关系的实质是在平
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自主发展的国际经济新秩
序。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都曾不同程度地遭受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殖民统
治,经济结构严重畸形,偏重于出产原料和初级产品,成为工业发达国
家的重要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地,经济上严重依赖西方国家并受西方
公司控制。发展中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后,经济上依赖、受制并
落后于西方国家的状况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许多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
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还有加大的趋势,使南北关系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从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成立起,发展中国家协调行动,在联合国贸
发会议等场合就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问题同发达国家进行谈判。
一些发展中国家先后成立了许多原料生产国组织,除石油输出国组织
外,还有铜出口国政府联合委员会、国际铝土协会、油料生产国组织等,
并积极参与国际咖啡组织、国际茶叶委员会等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参加
的协商机构。70年代初,拉美国家不顾美国的压力坚持主张200海里海
洋主权和管辖权,得到非洲统一组织和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支持。1973
… Page 81…
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举行的第四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经济合作
行动纲领》,呼吁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0月中东战争开始后阿拉伯
产油国成功地开展石油斗争以及此后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成功地收回
石油权益,把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推向高潮。1974年4月在
阿尔及利亚倡议下举行了讨论原料和发展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
会议。阿尔及利亚革命委员会主席布迈丁 (1925—1978)和墨西哥总统
埃切维里亚(1922— )等人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副总理邓小
平在发言中支持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并转述了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
理论。会议通过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
《行动纲领》,规定各国有权平等参与解决世界经济问题,有权对其自
然资源和国内经济活动行使永久主权,改革现存国际货币制度和不合理
的经济关系。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大会在年底通过《各国经济权利和义
务宪章》。1975年2月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发展中国家原料会议,
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进一步协调在原料问题上的立场。
1975年12月在法国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倡议下在巴黎举行国际经
济合作会议,19个发展中国家、7个发达国家以及欧共体的代表与会。
这次会议是全球范围的南北对话的开端。1977年5月举行第二次国际经
济合作会议。由于一些发达国家着力维护自身利益,两次会议都未达成
实质性的协议。此后,全球性南北对话转移到联合国范围内进行,1980
年第十一届特别联大讨论了有关全球性谈判问题,仍未达成协议。70年
代后期通过其他渠道进行的南北谈判取得有限的进展,其中包括:联合
国贸发会议提出商品综合方案,主张建立共同基金以稳定商品价格,后
来就该方案达成部分协议;举行联合国海洋法会议,1982年通过新的海
洋法公约草案,改变了旧的海洋法仅仅有利于少数大国的局面;一些最
贫困国家的债务被取消。
发达国家对南北对话的态度不尽相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对
南北对话持消极态度,反对举行全球性谈判,是对话长期未能取得实质
性进展的主要障碍。多数西欧国家态度比较积极。法国、奥地利等国倡
议举行南北对话;欧共体与非、加、太发展中国家签订包含财政援助和
单向贸易优惠条件等内容的洛美协定,还积极同东南亚、拉美、阿拉伯
国家开展对话;多数西欧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发展援助数量较多,
北欧各国和荷兰达到或超过联合国规定的发展援助总额占本国国民生产
总值1%、官方发展援助占0。7%的指标,其他国家提供的援助额也高于
美国和日本。苏联和东欧各国长期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保持贸易关系,并
出于政治原因向一些国家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使这些国家可以不再完
全依赖西方国家。但是,苏联和东欧各国认为,它们对发展中国家曾经
遭受的殖民统治不负有历史责任,因而长期不参加全球性南北对话,所
提供的发展援助也较少。
1977年9月,在世界银行行长麦克纳马拉倡议下,联邦德国前总理
勃兰特发起成立国际发展问题独立委员会,成员包括来自发展中国家和
发达国家的21名政界、经济界人士等,亦称“勃兰特委员会”。1980
年2月,该委员会向联合国秘书长提交题为《北方和南方:争取生存的
纲领》的报告书。报告书广泛探讨了国际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存在的严
重问题,指出裁军和发展应成为世界各国统一的共同目标,提出了解决
… Page 82…
南北关系问题的一系列建议,并提议为此举行最高级会议。由于联合国
会议未能就全球谈判达成协议,经奥地利总理克赖斯基和墨西哥总统洛
佩斯·波蒂略倡议,于1981年10月在墨西哥的坎昆举行关于合作与发
展的南北首脑会议,22个有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首脑参加
会议。在会上,多数国家主张推动全球谈判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中国
总理赵紫阳指出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问题。然而,美
国对全球谈判持强硬的反对立场,会议未能就举行全球性南北对话达成
协议。此后,南北经济关系长期没有得到重大改善。
从60年代起,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积极促进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经济合作。这种合作后来被称为南南合作。70年代末,由于南北对话
陷入僵局,发展中国家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以推动经济发展并增强与
发达国家谈判的地位。1979年七十七国集团在坦桑尼亚的阿鲁沙行举行
会议,通过集体自力更生纲领,强调南南合作的重要性和优先地位,提
出在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全球性贸易优惠制度等主张。1982年在印度举
行被称为“新德里磋商”的南南合作会议,就有关的具体问题交换意见、
协调立场。随着南南合作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长,
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较富裕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向其他发展
中国家提供了大量财政援助,各种区域性或半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
货币金融组织以及原料生产和输出国组织进一步发展。到80年代中期,
各地区都已成立区域合作组织,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分别参加了这些组
织,一些地区开始酝酿实现经济一体化。
… Page 83…
五、变革与两极格局的终结 (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