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各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发展中国家原有经济基础差,独立时保持传统的或殖民时代的经济
结构。绝大多数国家独立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在70年代中期以前基本上
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并具有以下特点。其一,强调经济民族主义,把
建立自主的经济看作政治独立的延续。许多国家认为经济落后主要是殖
民统治造成的,主张由本国控制资源和生产设施,并采取措施收回经济
权益。其二,重视发展工业和基础设施,力图改变工业品依赖从西方进
口的状况。一些国家因此忽视农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其三,政府在经
济发展中发挥较大作用。相当一部分国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类型的经
济,其他国家也不同程度地运用国家计划手段调控经济。这一方面是由
于国家可以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发展工业,一方面是由于多数国家在
刚摆脱殖民统治后对西方及其发展模式存在相当普遍的不信任。其四,
一些国家还推行不同程度的社会变革,以改变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社会
经济结构。
到70年代后期,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出现明显的差别。一些国家
经济迅速崛起,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一些国家持续、稳步发展,经济
状况有较大改观;一些国家发展速度缓慢,仍属贫困或最贫困国家;少
数国家经济状况差于殖民时代。这些差别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首先,
各国的自然、历史条件不同。自然条件和原有基础较好、拥有重要矿产
资源的国家发展较快,相反则发展较慢。其次,各国的政治状况不同。
政局较稳定或政权更迭未造成严重混乱、未影响政策连续性的国家发展
较快,长期的内乱影响经济发展。第三,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政策稳
健、社会变革平稳、在发展民族经济的同时保持对外开放的国家发展较
快,社会变革波及范围过于广泛、过多地割断与外部世界的经济联系(包
括受到外国制裁而被迫割断)的国家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此外,70年代
的西方经济衰退波及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严重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国
家。石油涨价后,依赖进口石油的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影响。
东亚和南亚。除印度支那三国因长期战乱而影响经济发展外,其他
国家都保持了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东南亚各国70年代以出口主导的发
展战略取代替代进口战略,积极从西方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工业和对
外贸易迅速增长,农业改变长期形成的品种单一局面,到80年代初成为
中等收入国家。新加坡发挥作为东亚重要国际贸易中心的优势,建立资
本和技术密集的新兴工业部门,发展速度居发展中国家前列,经济已接
近发达国家水平。韩国以及中国的台湾省也是发展速度较快的新兴工业
化地区。南亚人口众多,资源贫乏,经济发展难度较大,虽然独立后保
持持续增长,多数国家仍较贫困。印度历届政府致力于发展经济,到70
年代已具有一定的综合工业能力,农业也有较大进步。
西亚和北非。在50—60年代,以色列经过艰苦努力并凭借其与欧美
国家的特殊联系,经济迅速发展,建立了较强的工业与科技能力;土耳
其长期稳步发展,经济状况好于阿拉伯国家;埃及经济在阿拉伯国家中
居于前列;其他多数国家经济基础较差。70年代情况发生变化。产油国
… Page 79…
收回石油权益、提高油价后,经济实力迅速增强。沙特阿拉伯、科威特
等海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并把石油收入用于改
善经济结构和基础设施状况以及在海外大量投资,使经济逐渐多样化。
阿尔及利亚、利比亚等北非产油国的经济状况有很大改善。伊朗和伊拉
克由于革命、战争以及西方国家的抵制,未能把石油收入充分地转化为
经济实力。其他石油产量较少或不出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经济状况没有
明显改善。
撒哈拉以南非洲。除南非经济基础较好外,其他国家原有经济结构
不合理,仅有农、牧、林、采矿等业,经济状况极差。多数国家独立后
由政府主导积极发展工业,试图实现替代进口,经济结构发生一定变化。
70年代各国出现较明显的差别。尼日利亚、加蓬等石油输出国经济状况
较好。科特迪瓦、肯尼亚、喀麦隆、博茨瓦纳等国政策稳健,注重农、
林、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积极吸引外国资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在发展中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许多国家或由于政局动荡,或由于推行
不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变革,或由于片面注重发展工业而忽视农业,或
由于大宗出口的初级产品价格下跌,或由于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发
展速度较慢,一些国家长期负增长。70年代末非洲经济状况趋于恶化。
拉丁美洲。与美国经济联系密切,一方面,深受美国等国影响,一
方面较易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多数国家从50年代起积极促进工业化,实
行广泛的替代进口,到70年代建立了相当规模的工业,经济结构发生变
化。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在70年代已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农业和畜牧业发展情况良好。巴西地域辽阔,自然条件较好,虽然政权
更迭频繁,但社会基本稳定,经济政策保持连续性。1964年军人执政后
仍致力于发展经济,大量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建立新兴工业部门,积
极鼓励出口,从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实现经济高速增长,被称为
“巴西奇迹”。巴西、墨西哥等国在70年代举借大量外债,后来成为沉
重的经济负担。中美洲国家经济状况较差,一些国家处于贫困状态。拉
美多数国家内部发展不平衡,社会各阶层贫富差别较大,社会问题较严
重。
(2)石油与国际经济政治
石油是20世纪最重要的能源。70年代围绕石油权益展开的斗争在发
展中国家争取自主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对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
产生直接的、深刻的影响。
70年代以前美国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 (即现埃克森公司)等七家西
方公司控制国际市场上绝大部分石油的生产和销售。它们把原油价格维
持在低水平上,对战后西方经济的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主要西方
国家政府支持下阻挠产油国收回石油权益。它们在二战前和50年代前期
曾联合抵制墨西哥卡德纳斯政府和伊朗摩萨台政府推行的石油国有化,
50年代后期起,产油国广泛采用合营开采、利润分成等方式取得部分石
油收益,1956年中东战争时部分阿拉伯产油国对英、法实行石油禁运。
50年代末苏联开始大量出口原油,西方公司降低油价,产油国利益受损。
1960年9月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伊拉克五国成立石
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后来,卡塔尔、利比亚、印度尼西亚、阿
… Page 80…
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和加蓬相继加入。
60年代欧佩克致力于稳定油价和改变有利于西方公司的石油税则。此外
还成立了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等地区性产油国组织。
70年代世界石油形势发生重大变化。70年代初欧佩克及其成员国在
争取石油权益的谈判中进一步迫使西方公司作出重大让步。第四次中东
战争期间阿拉伯产油国实行石油提价、部分禁运以后,石油成为国际政
治斗争的武器,西方国家被迫不同程度地改变对中东问题的态度。此后,
产油国取得完全的石油开采权和油价决定权,欧佩克在世界石油市场上
的作用日益显著。最大的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及其石油大臣亚马尼
(1930—)对 欧佩克的发展和70年代世界石油形势的演变具有重要影
响。
石油危机使能源问题在西方国家成为重要的政治问题。为减少对进
口石油的依赖,西方各国推行广泛的节能措施,开发核能等新能源,加
强石油勘探与开发,成立国际能源机构以协调政策,一些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