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求收回石油权益。1951年3月议会在民族阵线推动下宣布石油工业国有 

化。英国立即派军舰进入波斯湾,遭到伊朗各界强烈抗议。此后,民族 

阵线领袖摩萨台 (1880—1967)出任首相,国王巴列维(1919—1980) 

签署石油法案,政府接管英国控制的石油公司;美国要求英伊重开谈判, 

遭伊朗拒绝;英、美对伊朗实行经济封锁,禁运伊朗石油产品,冻结伊 

朗在英国银行的存款;摩萨台表现出改革封建专制制度的倾向。1953年 

8月19日美国支持伊朗亲美势力发动政变,摩萨台被捕,巴列维国王的 

权力逐渐巩固。次年8月新政府同英、美等石油公司达成协议,将石油 

资源交国际财团开采,石油国有化运动失败。这是中东产油国同西方国 

家在石油问题上的第一次斗争。 

     西亚北非位于欧、亚、非交通要冲,拥有丰富石油资源,正处在民 

族独立和社会变革的浪潮中,阿以关系持续紧张。该地区因此成为当代 

世界政治的焦点之一。战后原殖民国家竭力维持既得利益,美国逐渐取 

而代之,苏联后来也积极介入。这些加剧了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 



                              5。朝 鲜 战 争 



     朝鲜长期是日本殖民地。二战后期主要同盟国家承诺战后朝鲜独 

立。日本投降前后,苏军和美军分别进入朝鲜北方和南方,以三八线为 

分界线,但美苏未就如何实现朝鲜独立和统一达成一致。1946年2月, 

北方成立共产党领导的临时政权,南方组成美国占领当局的咨询机构“民 

主议院”。1947年11月联合国组成美国主张的“朝鲜临时委员会”,以 

监督朝鲜选举,组建全国政府。苏联抵制该委员会。北方建议首先召开 

南北各政党、团体联席会议,反对南方单独选举。1948年5月南方举行 

选举,8月15日成立大韩民国,李承晚(1875—1965)任总统。8月北 

方举行选举,9月9日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1912— 

1994)任首相。此后,苏、美军队先后撤离。北方进行了土地改革和其 

他社会改革。南方与美国签订“共同防御协定”。中国革命胜利后,东 

亚形势发生变化。朝鲜半岛局势日趋紧张。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杜鲁门随即决定美军进入朝鲜半岛 

和台湾海峡。联合国安理会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通过谴责北方的决议, 


… Page 26…

授权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参战。除美国外,英、法等15国先后派军队 

参加“联合国军”。中国反对美军进入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并中止解 

放台湾的准备工作,以应付朝鲜战局可能出现的变化。苏联反对美国军 

事干涉,后来向中国和朝鲜提供大量武器装备 (包括有偿提供、以中苏 

共同负担的名义折价有偿提供和无偿赠送),并曾秘密派遣空军人员参 

战,但避免公开直接介入朝鲜战争。 

     战争初期,北方军队越过三八线,占领南方大部分地区。9月15日 

美军在北方军队后方登陆,迫使其后撤。月底美军越过三八线,10月19 

日占领平壤,并推进到中国边境附近。同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要求 

并在苏联赞同下入朝参战。到1951年1月初,中朝军队扭转战局,再次 

越过三八线,占领汉城。6月战线开始稳定在三八线附近。7月10日交 

战各方开始谈判。经过两年时断时续的战斗和谈判,1953年7月27日主 

要交战方签订停战协定,规定以三八线附近的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 

线;建立非军事区;设立军事停战委员会。1954年有关各方参加的日内 

瓦会议未就朝鲜统一和外国军队撤出问题达成协议。1958年中国人民志 

愿军全部撤出朝鲜。美国则坚持在韩国驻扎大量军队。 

     朝鲜战争是战后初期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也是战后美国首次在国 

外大规模直接使用军事力量。美国和中国都先后投入100多万军队。战 

争没有改变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但以联合国名义参战的世界头号强国 

美国不得不接受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新中国的安全进一步巩固,中国 

革命胜利后出现的东亚政治格局趋于相对稳定。停战以后,韩国长期处 

在美国的军事保护下。朝鲜后来分别同中国和苏联签订包含安全内容的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朝鲜半岛成为两个阵营尖锐对峙的前沿。 


… Page 27…

                   三、对峙与对话 (50—60年代)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他担任苏联和苏共主要领导人近30 

年,领导苏联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对战后世界政治和世界社会 

主义运动有广泛、深刻的影响。他的去世标志着苏联历史上一个时期的 

结束。他去世前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任期结束,共和党提名的战时欧 

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 (1890—1969)就任总统。斯大林和杜鲁门 

分别领导苏联和美国在战后走向冷战。他们的继任者面对的则是既定的 

世界政治格局。 



                         1。苏联内外政策的演变 



      (1)国内政局变化 

     斯大林去世后,马林科夫 (1902—1988)继任部长会议主席,赫鲁 

晓夫(1894—1971)主持苏共中央工作。3个多月后,负责安全事务的部 

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贝利亚 (1899—1953)被逮捕,随后被处死刑,主要 

罪名是企图把内务部置于政府和党之上,用诬告、暗算和各种陷害办法 

对付忠诚的党和国家干部。贝利亚从30年代末起长期担任内务部长,直 

接参与二战前的肃反运动和战后的多次政治清洗,以“人民敌人”等罪 

名逮捕、处死、流放大批无辜者。逮捕和审判贝利亚,是苏联国内政治 

气氛发生变化的开端。 

     同年9月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这标志着他成为斯大林 

之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长期从事地方党的工作,战前和战后 

曾担任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和莫斯科市党的第一书记。他就任最高领导人 

后,开始对国内外政策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方面,采取多种措施促 

进农业发展。在政治方面,主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法制;全面改 

组原来只听命于斯大林和贝利亚的内务部,将其分为内务部和国家安全 

委员会,并置于苏共各级组织的领导和监督下;1954年成立调查斯大林 

时期滥用职权情况的特别委员会,对30年代以来的一些案件进行复查, 

一些遭受政治迫害的人被恢复名誉。在对外政策方面,恢复同美国的政 

治对话,促使紧张的东西方关系有所和缓;积极推动签订拖延多年的奥 

地利国家条约;1955年5月他正式访问南斯拉夫,公开承认苏联在处理 

苏南关系中犯了严重错误,两国关系恢复正常。莫洛托夫(1890—1986) 

和马林科夫等苏共领导人对赫鲁晓夫推行的变革持有异议。1955年2月 

布尔加宁 (1895—1975)取代马林科夫担任部长会议主席,马林科夫改 

任副主席。1956年6月,在30年代曾担任人民委员会主席(总理)、自 

战前以来一直主持外交工作的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莫洛托夫不再兼任外 

交部长。赫鲁晓夫的领导地位进一步巩固。 

     1956年2月苏共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赫鲁晓夫提出一系列关于 

国际问题的新观点。25日他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 

报告揭露了斯大林“个人专权”、践踏法制和集体领导原则、“滥用职 

权”、对干部和群众“使用大规模恐怖手段”等严重错误;提出恢复集 

体领导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苏联国内外引起 

极大震动。它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有助于苏共和世界社会主义 


… Page 28…

运动摆脱教条主义的影响。但报告把问题主要归咎于斯大林的个人品 

质,没有从体制上深入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 

     苏共二十大后进行了大规模平反工作。近800万人被释放,约600 

万被处死或迫害致死的人被恢复名誉,大批集中营被解散,大多数被迫 

迁移的少数民族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