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描述讽刺的对象,例如他们与道: “南阳太守岑公孝,弘农成瑨但坐啸。” 
  又例如这时也有关于曹操的品评,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除 
  进行这种批评之外,人们还对性格的研究越来越感兴趣,稍后把它加以系统 
  化的有刘劭的《人物志》:这本书兼有儒、道、法三家的影响,但其主旨却 
  是要依据各人的命分和天赋给予他们的性格来确定选拔官吏的标准。④ 
        为了避免清议人士的批评,政府转而对文人学士们采取攻势。它单独负 
  起了品核人物为官吏候选人的工作。建立了视察员的制度,使他们负责发现 
  和挑选那些经过评论而适于推荐到中央政府并准备予以任命的人。这种制度 
                                ① 
  被称为“九品中正”制。它是在曹魏的初期(公元220年以后)才由官方开 
  始采用,但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汉代末年。事实上它是这样一种荐举制度: 
  它为独断专行和任人唯亲大开了方便之门,也使得国家的官员都要俯首听命 
  于那些急于控制文人的军人独裁者。 
        从这时候起,这种文人越来越脱离公共生活,清议便逐渐被代之以清谈, 
  即谈哲学,谈文学,谈艺术——所有这些题目都用马拉梅的午后集会方式加 
  以谈论,即用机巧、论难和才华进行辩论。这种事情部分地是那些尚无一官 
  半职的知识分子用来消遣时间之道,但是,他们也用宗教的语调——先是用 
  道教语调,后来又马上转而用佛教语调——来展开哲学的辩论。它的发展趋 
  势只限于社会上的遗闻佚事方面,按照大多数历史学家的意见,它为紧接汉 
  朝黑暗时期之后的哲学复兴铺平了道路。② 
        于是我们看到了古代世界的各种哲学流派出现了新面貌;其中不仅包括 

① 见本章《东汉时期哲学的衰颓》的有关部分。 
② 关于“州举里选”在早期文献中的起源和发展,见诸桥辙次:《大汉和辞典》(东京,1955—1960)第 

11 卷:第11841 页,词条39571  (24)。又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132 页以下;以及上面第8 
章。 
③ 见白乐日:《汉末的政治哲学和社会危机》,第230 页;马伯乐与白乐日:《历史与制度》,第116 页 

注2;以及唐纳德·霍尔兹曼:《中世纪九品中正制度的起源》,载《高等实验学院论文集》,1 (1957), 
第402 页。 
① 关于“九品中正”,见霍尔兹曼:《中世纪九品中正制度的起源》。 
② 对于“清议”和“清谈”的关系的确定问题,尚有某些疑点。见冈村繁:《清谈的系统和意义》,载《日 

本中国学会报》,15  (1963),第100—119 页;这篇文章摘载于《汉学书目评论》,9  (1971),第770 
号。在19 世纪,“清议”这个名词用于指“清高地”支持传统的人,他们反对从西方输入现代思想。 

… Page 551…

  墨家和法家,也有所谓的名家在内。如果按照西方中世纪哲学用语的意义把 
   “名家”译成nominalism,那可能是译错了。名家学派按照法家和儒家的精 
  神,主张每一个“名”(onoma)、每一个术语、每一个头衔,不管它是行政 
  方面的或者社会地位方面的,都应该配得上相应的“实”(pragma);换句 
  话说,这意味着应该调整使每个人得以量才授职的这种属于社会的和政治的 
                 ① 
  范畴的秩序。甚至经学的今文学派和古文学派这个老的争论问题又被提了出 
  来。 
       魏国的一位高级官员王肃(公元195—256年)据说曾伪造《书经》的古 
  文本,想以此证明他攻击汉代注疏的正确性;他又据说曾伪造《孔子家语》; 
  孔子这位圣人在这本书里被描绘成一个纯粹的普通人,从而揭穿了汉代传统 
                               ② 
  把他变成的半神的形象。但是,最重要的是道家卷土重来,恢复了它的辉煌 
  的过去。 

              正始年间 (公元240—249年)哲学中的儒家和道家 

       从这时起大约有1000年时间,儒家经历了哲学上(以及宗教上)的贫困 
  的年代;但是由于它与道家结合,它在公元3世纪也有一个最后的哲学上的 
  辉煌时期。在曹魏王朝第三位皇帝治下的正始时期(公元240—249年),仍 
  被视为中国哲学和文学编年史上富有成果的复兴时期。正是在这个时候,何 
  晏(公元249年被处死)和他的朋友、被视为玄学创始人的王弼 (公元226 
  —249年)都发挥了作用。“玄”这个字取自《道德经》的开宗明义第一章: 
  它指出,“有”和“无”二者构成了“玄之又玄”。在玄学的研究中有所谓 
   “三玄”,即老子为一玄,庄子为一玄,《易经》(及其哲学附篇)又为一 
  玄。 
       在这几部书的基础上,何晏——更主要的是王弼——他们阐发了一种学 
  说,它在许多方面颇似西方同时代诺斯 (gnōsis)的含义。这两位作者都注 
  释了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但只有何晏所注《论语》和王弼所 
  注《易经》与《道德经》流传至今。他们两人都没有注《庄子》,但是他们 
  都对此书很熟悉。为了充分理解他们的折衷于儒、道两家之间的思想的意义, 
  我们必须看看他们生活的环境。 
       何晏出身于基本上是豪门贵族 (aristocratic)时期——甚至就某种程 
                                                                  ① 
  度上说还是封建(feudal)时期——的最上层贵族之家。他的母亲是曹操(公 
  元155—220年)的一个妾,所以何晏被收养在宫中。他娶了曹魏的一名公主 
  ——即他的母亲同曹操所生的一个同母异父妹,所以成了一件丑闻。他是一 
  个典型的美男子,面如傅粉而文雅的人,一个他的敌人往往称之为“浮华” 
  或花花公子式的人物。他“喜欢黄老”之学,因此在“清谈”中很出众。他 
  的放荡不羁招致了重视正统传统的人的敌意。他甚至被说成让一种使人发狂 
                                                                      ② 
  的药物风行于世;而且他的许多朋友和追随者都是吸毒者。在无子的魏明帝 

① 关于“名”与“实”的问题,见罗伊·。米勒对N。C。博德曼的评论:《关于〈释名〉的语言学研究:元音 

群与辅音群》,载 《通报》,44 (1956),第281 页。 
② 见罗伯特·P。克雷默:《孔子家语》(莱顿,1950),第54 页以下。 
① 《三国志·魏书九》,第283、292 页。 
② 这就是“五石散”,是一种用五种不同矿物质合成的粉末,其中包括钟乳石中的钙;见鲁道夫·G。瓦格 

… Page 552…

   (名曹叡)于公元239年死去以后,由他的只有七岁的养子继位,此人在历 
  史上被称为少帝。曹家的另一个成员曹爽当了辅政。他也有浮华的非正统趣 
  味,但还有政治野心。可是,与他同时辅政的却是司马氏的一个成员。此人 
  就是司马懿(公元179—231年);他也想夺取帝位。他的孙子司马炎杀了曹 
  家的最后一个成员,结束了魏王朝,从而建立了西晋(公元265—316年)。 
       在正始这个短暂的时期内,即从公元240年到249年之初,曹爽取得了 
  主宰一切的地位,他的周围聚集着一批鼓吹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知识分子。于 
  是何晏成了尚书中的一员。这使得他能够任命他的几个朋友为官,特别是任 
  命了王弼,虽然他只能给他一个低级职位。这两位哲学家现在都被卷入了公 
  共生活之中——这是他们选择了儒家的道路,但却与道家的宗旨大相径庭。 
  所以何晏在开始他的宦海生涯时不是没有保留的。他在一首诗中呼唤飞到伟 
  大的纯净中去以逃避猎人罗网的野天鹅,但是他们仍因随俗浮沉而受到了谴 
  责。 
       这便是左右何晏和王弼二人的思想上的妥协——此即在道家的自由意志 
                                         ① 
  论和儒家的信仰之间所作的妥协。公元249年司马懿在政变中结果了曹爽的 
  性命,也终止了何晏对于卷入政治的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