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以前,就有一些大师和导师聚在学宫中对一部早期的典籍提出特定解释的
①
事例,但是这类活动很难说产生过独立的哲学学派。还有这样一些例子:由
一个庇护人聚集了一批学者,他们的思考后来以书的形式问世。这类集子的
性质是兼收不同的思想,《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便是例子。
根据记载,有几次一部哲学著作的撰写是钦命或庇护人的主持的直接结
果;陆贾写《新语》的起因和公元前81年讨论的记录(即流传至今的《盐铁
论》)便是如此。关于这两个例子,一个是由于坚定地力图对人类及他们的
需要作出专门的解释;另一个则列举了有关人的问题的对立的观点。在其他
几欢场合,例如在公元前51年和公元79年。当局专门下令集合有文化的人,
以便让他们研讨学术上的问题,如为经书挑选合适的章句,和把对那些章句
的某些解释单独列为正统的注疏。②
在后汉时期,解释经文的专门学派开始形成,但出现可让人分辨的独特
的哲学学派为时尚早。肯定出现了意识相似的思想家根据他们共同的观点结
合在一起的倾向,我们已经看到,汉代的有些文书就是根据对某些价值观的
共同认识而写成的。但是区别这时的不同思想的困难之一在于这些思想同样
使用了像“道”这类名词而又没有阐明它们的含意或给它们下定义;不同的
作者以不同的侧重点,或者根据不同价值观的假设去使用这些名词。
具有道家心态的人集中注意自然的秩序,把它作为存在的中心,与此形
成对比的是那些向孔子和他的嫡传弟子的教导探求其原理的人,他们坚持必
须兼顾个人利益和治理全体人类的要求。这里又可以作出另一个对比,这个
对比与其说是原则的不同,也许不如说是程度的不同。具有儒家思想心态的
人把人置于帝国制度之上,他们认为帝国的制度是为改善个人而发展的工
具。法家思想家有时被描写成务实者、权力主义者,甚至是极权主义者,他
们认为,国家把它自己压倒一切的抱负优先放在个人愿望之上是完全合法
的。
鉴于中国人具有搞调和折衷的天才,这个不同点不会向两极分化。前面
①
已经谈过,秦的领导人根据韩非和李斯所定的原则建立了帝国政府。实际
上,这些原则在汉代皇帝和政治家的统治下被修改了,他们知道,不折不扣
地强制推行纪律是不够的,具有自我毁灭的潜在危险。他们懂得,成功的政
府组织不但依靠被统治的人的积极支持,而且依靠他们心甘情愿的合作。这
样,渊源于儒家的伦理价值终于受到了新的重视。
儒家关于人的观点
① 其中最著名的学宫之一为稷下,见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第5 页注10,并散见各处;本卷第14
章《古代传说:倡导者和文献》。
② 见张朝孙 (音):《白虎通:白虎观中的全面讨论》(莱顿,1949、1952);见以下第14 卷《后汉时期
的官学》。
① 见本书第1 章《帝国时期的思潮》一节;第9 章。
… Page 460…
据认为是孔子所说的言论被汇编起来,用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和政治
情况。从适合帝国时期情况的修正和补充中,人们可以辨认出一些原则。它
们认为,人基本上能够提高道德水平,这表现在他能体现更高尚的生活类型,
与他的同伴建立更友好和更有益的关系,达到更高的文化水平。如果统治者
们能够不厌其烦地注意正确地选定重点,并且以模范行动表明自己在集中注
意伦理的价值,那么他们就能培育出更高的道德。
个人有责任把自己的才能和他的力量供他的同胞利用,并且在安排公共
生活的过程中与他们合作。如果要实行一种每个人都能分享的有秩序的生活
方式,一定程度的权力措施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个人有义务去担任政府的官
员;他还必须准备接受官员为了公共福利而提出的种种要求。鉴于每个男女
的品质和能力的明显差别,在人类共同体中保持相应的区别才是正确和有利
的。这样,个人在为他人效劳时将会尽力发挥他的作用。等级是一个井井有
条的社会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人们必须自愿地遵守这些等级。
这些原则成了汉代官员大部分著作的基础。汉代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把这
①
些原则付诸实施的措施已被人多少笼统地描述为儒家的胜利,它们在后来的
思想史中占有首要的地位。这些措施包括选择训练用的经典著作和设博士
②
官;然后是建立太学并大加扩大。从这些制度和征募文人担任官员的号召中
产生出了科举考试的制度,在以后的两千年中,这个制度将支配中国思想文
化的发展。
儒家著作的思想和理想——不但有那些被认为是孔子的言论,而且有诸
如《诗经》和《书经》等其写作据说与他有关的经籍的教导——就这样成了
中国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内容。虽然在儒家著作中找不到那些价值观念和概念
的定义,但是有些关键的字眼却一再在政治家和哲学家的主张中出现。虽然
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决不是静态的,但这些名词终于被用作儒家对人和人的职
责的看法的象征。这些用语包括十分重要的“仁”,此词可以含意不同地解
释为“博爱”、“仁慈”或“慈善”;“义”,此词与欧洲的公正的概念最
为接近;“孝”,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忠”,对其事业遵循正确原则
的君主的坚贞不渝。①
儒家的理想还提出了社会不同成员之间应该存在的适当的关系,例如人
君及其顾问之间的关系。同样,一些逐渐习用的名词表示了某些理想的品质
或行为方式,以描述中华帝国的组织起来的社会中一些主要人物的品性或作
用。这样,理想的统治者被描述为“圣”,他的品质中包括任命最适当的顾
问担任要职,并倾听他们的忠谏。辅弼圣君的理想国家大臣应该是具有特有
的“贤”的品质的人。如果他们认为君主被人引入歧途,或者作出了轻率的
决定,这些人决不会胆怯,而敢于对君主提出警告。
礼的重要性
① 例如,见德效骞: 《译注》第2 卷,第20 页以下。
② 见毕汉斯:《汉代的官僚制度》,第17、19、23 页;本书第2 章《行政的任务》;第8 章《九卿》和第
14 章《学派的发展和官学》。
① 关于儒家基本立场的陈述,见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卜德英译(伦敦,1946),第115—195 页;阿
瑟·韦利:《古代中国的三种思想方式》(伦敦,1946),第115—195 页;狄伯瑞等:《中国传统的来源》,
第1 卷,第86—121 页;陈荣捷:《中国哲学资料集》,第14—114 页,艾姆斯:《统治术》,第1 — 6页。
… Page 461…
礼的概念和实践在儒家的各得其所的人类体制中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
礼是一套指导方针,它规定了社会各级一致同意的行为。这种行为保证了使
正确组织起来的社会的责任和美德得到充分的承认。
礼应用于人的一切情况,不论在帝国的盛典或在宗教仪式中都要应用。
它指导着社会的举止和家庭成员之间应有的内部关系。根据这个信念,各种
类型和具有不同价值的男女们都有各自的适当地位。从最好的一面看,礼可
以说形成了一个合适的框架,人在其中如果处于恰当的位置和与上下级保持
稳定的关系,他就能幸福地生活。从最坏的一面看,人们可以谴责礼窒息了
行为的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以及它坚持遵守早已过时的典章规定。
礼规定了祭五帝、祭天或祭鬼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