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秦汉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               1                 3                4               6 
           尹               0                 2                3               8 
           沈               —                —               12              0 

           田               0                  1               6              20 

         资料来源:《隶释》卷二,第14—21页;卷五,第15—22页;卷九,第12—18页。 

                       上层阶级中庇护人…被保护人的关系 

       后汉上层阶级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染上了庇护人…被保护人的关系的色 
  彩,这种关系使人们从等级上发生上级和下级的关系。被保护人有两种主要 
         ③ 
  类型。 “以前的部属”阶级总是产生由别人指定或推荐职务的人。中央政府 
  的少数高级官员在其衙门拥有大量职位,他们可以自行挑选人员来担任这些 
  职务。太守、刺吏和县令也可以委派数十名下级职员。特别是太守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因为正是他举荐地方人士为“孝廉”,因而能够和日后在官僚 
  机构中也许会高升的人们建立恩惠关系。第二类被保护人称为“门生”。在 
  理论上,这些人蒙受庇护人的恩惠,因为他们接受了他的教诲。庇护人可能 
  是真正的恩师,但是正式官员也收受门生——被保护人,门生投奔他们,不 
  是为了获得教诲,而是寻求帮助和庇护。 
       公元2世纪期间,保护人和被保护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日益巨大的政治意 
  义。这种发展也许是私人关系和惯例获得巨大重要性,而官方的和公共的关 
  系则被认为不大重要这样一种普遍趋势的一个方面。这一过程也许同这种新 
  情况有关系:孝顺和公共责任感的美德已被列为人的价值的尺度。正像指望 
  一个人始终忠于他的亲属和他的邻人一样,他也应该铭记他以前的恩师和长 
  辈。 
       特别在公元 89年以后,因外戚上升到执掌大权而出现的政治生活的变 
  化,使得保护关系具有更大的重要性。外戚大将军掌握的权力主要在于他们 
  能够操纵对于数百名官员的任命。即使外戚的某些大将军也真心诚意试图招 
  募一些受尊敬的人物,但是,人们仍有理由怀疑他们任命的人物,所以,一 
  旦他们的外戚保护人垮台,他们通常被赶出官府。随着2世纪40年代梁家权 
  力的巩固,许多官员和知识界的领袖人物开始相信政治上的决定不会对他们 
  有利。由于试图找到种种办法来更使人们觉得他们拥有势力,他们开始强化 
  他们自己的保护人…被保护人的关系。这最初表现在太学中,太学的门生在少 
  数活跃的宗师的领导下,开始对官员的虐待提出抗议。 
       随着保护人…被保护人关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结果出现为了获得渴望成 
  为被保护人的人们的竞争。据徐榦(171—218年)记载,大臣、太傅、刺史 
                                                                      ① 
  和各郡太守不注意朝廷事务,而专心致志于他们的 ‘宾客’。足以在《后汉 

名不如在这里没有列举的李、杨、王、张那样普遍,他们可能是真正的亲戚。 
③ 关于详细情形,见埃伯里:《后汉时期庇护人…被保护人的关系》,载《美国东方学会会刊》,103 ∶3 (1983), 

第533—542 页。 
① 《中论》B,第23 页。 

… Page 420…

  书》立传的重要人物在其经历中几乎都曾谢绝本地郡的职位或京城高级官员 
  的举荐。这不是说获得这样的职位是不光彩的事情;倒不如说,人们希望担 
  任和选择愿意接受的职务,并且在自愿的基础上和自己的上级保持关系。 
       任何被保护人所承担的一个义务就是在保护人去世时必须去吊孝,并且 
  尽可能参加葬礼。被保护人后来还常常捐款立石碑。为公元161年去世的蓟 
  州刺史立的石碑列举了193位“门生”,他们都来自他的管辖区域。泰山都 
  尉孔宙(公元104—164年)的石碑是10个不同郡的43位门生——被保护人 
  立的;4位部属来自他以前任职的地区;4位部属来自他的泰山衙门;10位 
  门生来自八个郡,也许他们是真正的门生;一人是“以前的平民”。资深政 
  治家刘宽(公元120—185年)的石碑列举了遍布华北华中各地的300多位门 
  生——被保护人的名字,其中96位是当时在职官员,包括35位县令和 11 
  位太守。另一块单独的石碑列举了他“以前部属”的名单;这块石碑刻着从 
  高官以下的50余人的名字。① 
       我们可以从这些名单上看出关系网形成的途径。绅士们可以自行依附于 
  他们本地或邻近地区的任何地方官吏,而成为他们的门生——被保护人或成 
  为他们的下级官吏。这些地方官吏依次不仅同他们的上司具有公务的和私人 
  的关系,而且也同其他正式官员、特别同他们以前的上司或保护人保持私人 
  关系,而其中的某些上司或保护人依次又可能同朝廷里的重要人物有联系。 
  在为高级官员或著名宗师送葬时,可能有数千名被保护人聚集在一起,以增 
  强他们彼此之间的联系。在保护人和被保护人的狂热关系达到极点时,人们 
  甚至可能为只担任过他们几天太守的某人的母亲披麻戴孝。② 
                          上层阶级增强的凝聚力和自觉性 
       汉代在中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之一是自认为绅士(士)的人群扩大了。 
  地方精英分子开始认为自己是有教养的士,即使学识平庸之辈也是如此。尽 
  管他们在地理上彼此分隔和他们的大部分活动集中于本地,他们仍然不仅从 
  共同集体的角度来看待自己,而且也认为自己是全国的文化、学术和政治事 
                                                ① 
  务的参加者,即使是非常间接的参加者。在随后诸世纪中,“士”的上层阶 
  级的力量和凝聚力被证明比起作为中国文明一体化基础的政治或经济的中央 
  集权更为持久。 
       为了对地方精英分子表示尊敬而立的石刻碑文证明,绅士的理想扩大 
  了。这时碑文表明地方精英分子共同具有表现在“笃行传”中的价值观—— 
  孝顺、敬服和淡于名利。当然,碑文并不表明人们实践了有教养绅士的所有 
  这些美德,但是碑文确实表明人们共同具有一个绅士应该如何立言行事的自 
  觉性。一个恰当的例子是182年的一块殡葬石刻,这件石刻看来是一个主要 
  部属亲自撰写的。② 

            〔孔君〕年轻时学习过《礼经》。他遭逢人相食的普遍苦难时期,他构筑一小茅屋,因采 
       集野菜赡养双亲而消瘦。他厚道、仁慈、直爽、朴素和忠诚,所有这些美德都是他的一种天性, 

① 《隶释》卷七,第1 — 2、4 — 7 页;《隶释》卷十一,第1 — 6页;《隶续》卷十二,第5 — 8、18—21 页。 
② 《风俗通义》卷三,第2 页。 
① 余英时在《汉晋之际士之新自觉与新思潮》中从思想史的观点讨论了这个问题,《新亚学报》,4  ∶1(1959), 

第25—144 页。 
② 《隶释》卷五,第5 — 7 页。 

… Page 421…

       没有一件是他后天学到的。 〔后来〕他境况稍佳,他想起他的祖母……他为祖母重作棺材,建 
       一庙宇,在庙旁种植扁柏……他的幼弟品德善良,但不谙世务。 〔孔君〕把幼弟请来和他住在 
       一起四十余年。甚至自己借钱用时,他对弟弟却慷慨大方……他的美名四扬,县里请他当主簿, 
       后又到功曹任职……③ 

       可见,历代祖先无人作官、自己只当过下级县吏的人有权要求获得荣誉, 
  因为他屡次尽孝道和为人慷慨大方。 
       地方精英往往以他们中间有一位具有这些特质的人物而公然自豪。南阳 
  有58人全都是以前的下级官吏或赋闲绅士,他们捐资为当地一位学者或教师 
  娄寿 (公元97—174年)立碑。娄寿的祖父是正式官吏,但他的父亲却过着 
   “安于贫困”的生活。娄寿本人被描述为好学,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