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道点中国文学-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终于割断“花月情根”,分头“修真学道”去了。

    /* 76 */第五部分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洪昇

    一时朱门绮席,酒社歌楼,非此曲不奏,缠头为之增价。

    ———徐麟《长生殿序》

    爱文者喜其词,知音者赏其律。

    ———吴舒凫《长生殿序》

    戏曲经历元、明、清三代,由成立而发展完成,在体制、内容、音乐和表现
方式上都不断地变化改进,到清代形成“唱念做打”兼备的文艺形式,达到很高
的成就,以传奇最为盛行。清初沿用明代以“昆曲”演唱,清高祖时“乱弹”代
之而起,主要以皮黄(西皮调、二黄腔混合而成)为重心,包括多种腔调,最后
成为近代“京戏”的一种重要乐曲。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在
清代的传奇中都颇有名。洪昇的《长生殿》颇邀时誉,相传康熙年间京城流传
“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之谚,后者所指即是《长生殿》中“一枝花”。

    洪昇(公元1645—1704年),字昉思,号稗畦,又号南屏樵者,钱塘(今杭
州)人。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入国子监肄业,终身未入仕。康熙十二年(公
元1673年)作《沉香亭》传奇,后改写为《霓裳舞》。至二十七年,又重取更订
之,易名《长生殿》。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因在清圣祖孝懿温诚仁皇
后佟佳氏大丧期间于寓所演出,被言者所劾,革去国子监学生籍,一时株连达50
人左右。时人诗云:“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康熙三十年(公元
1691年)年被迫离京,返回杭州。但这期间,《长生殿》的影响却愈来愈大。康
熙四十三年,江宁织造曹寅在南京集南北名流胜会,长筵三昼夜,由名优扮演《
长生殿》,洪昇应邀赴会,一时传为盛事。但是自南京返回途中在乌镇失足落水
而亡。洪昇一生坎坷,对于社会现实颇多不满。他是和孔尚任齐名的剧作家,作
品有传奇《长生殿》,杂剧《四婵娟》一种传世,另有《锦绣图》待考。其余作
品均佚。今人章培恒著有《洪昇年谱》。

    《长生殿》是一部描写爱情悲剧的巨著,叙述唐明皇在开元以后,纵情声色,
委政权奸,国政日非。杨贵妃恃宠善妒,杨国忠招权纳贿,激起拥有重兵之番将
安禄山称兵造反。哥舒翰潼关不守,兵败降贼。明皇束手无策,仓皇幸蜀,逃至
马嵬曙,随行将士杀死杨国忠,陈元礼纵兵逼哄,贵妃佛堂自缢,摇摇将坠的大
唐江山到此才获得一线转机。作者通过民间传说中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真挚爱情故
事,把他们的爱情在现实中所发生的坏的政治影响而写出。此后便摭拾白居易的
长恨歌,唐人小说玉妃归蓬莱,元人杂剧等故事,写出唐明皇对于杨贵妃的怀念,
以及二人原系天仙,谪居人世,终于回到天宫,永为夫妇作结。

    从元代的杂剧到清代的传奇,到底有着怎样的一种转变?

    元曲有两种,一为杂剧,一为散套。到清代,传奇盛行,而“传奇”一名,
原本不是到清朝才有的。吴梅说,“传奇之名,虽昉于金源,顾宋赵德麟[蝶恋
花]词,以七言韵语,加入微之原文,而按节弹唱,则已启传奇串演之法,惟其
名乃成于元耳。自是以后,有院本,有多至数十折者,于是以篇幅长者为传奇,
以篇幅短者为杂剧。或又以南词为传奇,北曲为杂剧。相沿至今,其名未改,虽
违本意,顾亦可以也。”可见传奇原本无确实定义,但我们确仍能从时间变迁和
南北特色不同上见出杂剧和传奇之间的继承和变化。

    我们都知道杂剧最主要是生旦独唱,这就像一个词人在舞台上在戏剧的背景
中朗诵心声,其主要基调是抒情。西方戏曲的结构格外重视情节的冲突与转折,
冲突最强烈的爆发点便是戏剧的高潮。但是中国戏曲构成的基础原本不在情节的
曲折,而是歌舞乐的展演,戏曲中最动人的场面,往往没有强烈的故事性,甚至
情节上没有任何推进,而是刻画人物情感心理的抒情歌舞。故中国戏曲一直可以
称作“词余”。而到了清初传奇,作品《桃花扇》第一次将叙事而不是抒情放在
第一位,摆脱了诗文的里子,让传奇可以独立地站在诗文旁边。正如《王国维文
化学术随笔。文学小言》中说:“至叙事的文学(谓叙事传、史书、戏曲等,非
谓散文也),则我国尚在幼稚之时代。元人杂剧,辞则美矣,然不知描写人格为
何事。至国朝之《桃花扇》,则有人格矣,则他戏曲则殊不称是。要之,不过稍
有系统之词,并不失词之性质者也。”

    杂剧中,一人司唱,而到了传奇,却是数人分唱的。而这又是与两剧种的唱
腔特色相关联的。元剧多用弦索,字多腔简,一人司唱,即使曲文颇长,也能一
泄而尽。而传奇多采用昆腔,昆调悠扬,一字可以数转,即使数人分唱,大概也
不免其苦。而在传奇中,也保留一些杂剧的品味,如在《长生殿》中有北曲,间
有佳者,却也不多。

    南词重板眼,北词重弦索。北词调促而辞繁,填词很难稳惬,又杂剧多用衬
字,而衬字无定法,板式无定律。元曲不尚词藻,专重白描,所以写杂剧,元方
言特别须要熟悉。元剧中的散曲也是重文雅的,而杂剧却是重本色的。作杂剧,
每句每语不可夹入词赋话头,要以俚语为文雅,即使是词章才子,对此都无所措
手。对本色的注重却是为传奇作家所继承的。当初洪昉思与吴舒凫论填词之法,
舒凫云“须令人无从浓圈密点”;昉思之女之则在座曰:“如此,则天下能有几
人可造此诣?”所谓无浓圈密点,即所谓要用本色语也。而由此观之,本色之难
可知。如果不能化俗为雅,而仅以涂泽为工,不过耍些文人的造作词工罢了,这
是杂剧与高明的传奇作者共同唾弃的。

    /* 77 */第五部分生不逢时———罗贯中

    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尺蠖斋《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

    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
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中国历史上只有七个分裂的时代,罗贯
中就写了其中三个,除《三国演义》外,相传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
演义传》和《三逐平妖传》等著作,也曾参与了《水浒传》的编纂、创作。罗贯
中的作品,尤其是《三国演义》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小说从“话本”阶段向
长篇章回体过渡的完成,揭开了我国小说发展历史崭新的一页。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一部优秀长篇历史小说。大
约创作于元代末年,原书24卷,240 则,有弘治本传世,经清初毛纶、毛宗岗父
子加以增删润色,才成为现在通行的120 回本。罗贯中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
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
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1 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
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
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100 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
这部75万字的古典名著。

    《三国志演义》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 年)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
年)止,描写了百年左右发生的事件,中间着重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
吴三国的兴衰过程。第1 回到第33回,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到曹操平定北方;
第34回到第50回,集中写赤壁之战以及战后天下三分;第51回到第115 回,重点
写刘备集团活动,以及刘备死后,诸葛亮治理蜀国、南征北伐;第116 回到第120
回,写三国统一于晋。书中的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结义,终于王浚平吴,包
括了整个三国时代。在“拥刘反曹”的传统思想支配下,作品把蜀汉当做全书矛
盾的主导方面,把诸葛亮和刘、关、张当做中心人物,以魏、蜀、吴的兴亡为线
索,生动地描述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露了当时社会的
黑暗和腐朽,谴责了封建统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