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以上可以见出,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开拓了词的题材内
容,所写内容不限于男女风月,尤工羁旅行役,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
调唱出盛世中部分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有相当多的词篇抒写了与歌妓舞
女的诚挚恋情,部分作品反映了她们悲酸的生活和她们要求合理生活的愿望;柳
词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当然,除了对词的题材内容的开拓,柳永对于宋词更大的贡献和影响还在于
发展了词体,在他留存的200 多首词中,所用词调竟有150 个之多,并大部分为
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在词史上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他发
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同
时,在音律上,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他的词不仅在
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之后的词家几乎无不受其影响,他不愧
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
/* 54 */第四部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是前贤听政之堂,尚有风流余韵;为后学会文之地,定多益友良师。
———范仲淹丞署门前对联
说到范仲淹,人们就会想起他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
乐”。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
度概括。范仲淹,字希文,生于太宗端拱二年(公元989 年),卒于皇祐四年
(公元1052年),祖籍陕西彬州,后到苏州定居。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
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杰出人物之一。他领导的
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
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的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
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
异彩的精神财富;他的文学成就也蜚然可观,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尽管作品不多,但多为精品。他的诗词多即景抒
情,意境开阔深沉;他的散文多披露时弊,发表政见。传颂千古的《岳阳楼记》
是他的代表作。文中多用四言,杂以排偶,善铺陈而富于变化,气势磅礴,抒发
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怀。这两句话概括了范仲淹一
生追求的为人准则,表达了他宽大的胸怀和强烈的责任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用
以自勉的著名格言,至今仍是激励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因为《岳阳楼记》广为传诵,在这里,我们就不多加介绍了,文章主要带领
读者领略一下范仲淹的诗词的艺术魅力。
范仲淹的词现存仅有5 首,但均为上乘之作。与同时代的其他词人相比,他
的词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能够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这五首词,有的写边塞
生活,有的写羁旅情怀,或苍凉悲壮,或缠绵深婉,对后来的苏轼、王安石都有
一定的影响。下面让我们来赏析两首他的代表词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
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
征夫泪。(《渔家傲》)
这是一幅十分沉郁而苍凉的图景,在边声号角、长烟落日的壮阔雄伟的背景
下,戍边战士立功报国的壮志和离家后难以名状的忧思,如同洪水击石一样冲击
着人们的心灵,让人在感知那一份无尽苍凉的同时也肃然起敬。
这是范仲淹带兵在边防作战时期写下的一首词,作为主帅,范仲淹深深体验
到了边防生活的艰苦和战士们矛盾复杂的情绪,他为此感动着,于是他挥笔写下
了上面那首《渔家傲》。但是,范仲淹不仅仅是一位面目严峻、神态凛然的带兵
将帅,不仅仅有一颗豪情万丈、正气凌云的心,他也是一位文人,很多时候他也
有文人的多情善愁的一面。例如在《苏幕遮。怀旧》里,他柔肠宛转,缠绵悱恻
地写道: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
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
这是首抒写浓浓乡愁的词作。上阕写了令愁肠百倍生的凄清秋景。前两句的
“碧云天,黄叶地”是一副工整的小对,色彩绚丽,妙语天成。这两句既是写景,
又点明了节令:是碧空高远、黄叶满地的秋季。接下来几句承顺前两句,描绘了
秋月夕阳西斜之景:夕阳残照的苍茫暮色中,碧波无际,水面寒雾如烟,隐隐泛
着翠色。斜阳落在山边,天水相接,凄凄芳草铺向远方,仿佛到了目之尽头的天
边。“芳草”在古典诗词中有特定的意义,常被用来引发离愁,这首词中,它被
赋予了强烈的主观色彩。作者写“芳草”“更在斜阳外”,实际上象征着乡愁的
无边无际,也象征着心中牵挂的家乡遥望不见。
下阕由写景转入直抒乡愁。“黯乡魂,追旅思”两句也是一个小对,表达作
者因思乡而魂销,身居客乡愁绪缠绕不去的情怀。紧接下来更抒写乡愁的困扰,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只有在梦回故乡时才能安然成眠,否则“月明楼高
休独倚”,作者担心登楼观月只会更添离愁别恨。最后写作者想借酒消乡愁,反
而倍增感伤:“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一句奇特而贴切的假想,真实地传
达了作者思乡致潸然泪下的悲愁感伤之情。整首词写景抒情,一气呵成,不留痕
迹,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其中“碧云天、黄叶地”被明代戏曲家王实甫化入《西
厢记》的“秋幕离怀”一折中,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范仲淹一生作词很少,但仅凭他这两首风格迥异、却同样感人的词,就奠定
了他在词坛上的一席地位。怪不得前人称赞他的词为“字字珠玉、掷地有声”呢。
/* 55 */第四部分关西大汉尽唱苏学士———苏东坡
苏、辛词中之狂。
———王国维《人间词话》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幕下士答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
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俞文豹《吹剑录》
苏轼的崇拜大军从其在世之时就庞大无比,时至今日,并不见得少些许。30
年代,当林语堂尚在海外飘零之时,身边却时时携带笨重的苏轼文集,后来写下
文词优美、脍炙人口的《苏东坡传》。当他在《苏东坡传》中提到为其作传的理
由时,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
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
的精神食粮。现在我能专心致力写他这本传记,自然是一大乐事,此外还需要什
么别的理由吗?”(《苏东坡传。原序》,林语堂著,张振王译)这正切中林语
堂自己的赞叹:“苏东坡自有其迷人魔力。”
苏东坡(公元1037年—1101年),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人。苏东坡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北宋中叶,是仁宗嘉佑
二年的进士,曾任福昌县主簿等官。他在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为杭州
通判。后又因写诗被指“谤讪”朝政,被捕入狱。到了哲宗时,命运稍稍回转,
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兼侍读。而后却受谗谄被贬惠州等地。徽宗即位后,遇赦,复
朝奉郎,提举成都玉局观。可见苏轼官运坎坷,人生一波三折。若论及苏东坡坎
坷多变的政治生涯,不可避免地需将王安石这个“囚首丧面”的改革者扯进话题
来,毕竟其升迁降谪与王安石及其善变的党人不无关系。林语堂在《苏东坡传》
中对王安石痛心疾首的贬斥与嘲讽让人抿嘴而笑,倒真有了某些东